当渔具成为地名

2022-08-16 01:23山东盛文强
垂钓 2022年8期
关键词:渔具汕头古老

文/图 山东·盛文强

地名的产生,得益于人类对周边环境的了解。地名是注记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既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地名中层层叠加的诸如历史、民俗、语言、地理等不同领域的信息,足以使地名学成为厚实的“沉积岩”,甫一剖开,便可发现内中的文化褶皱,这就是地名的魅力。

几年前,我在写《渔具列传》时,曾对沿海及沿江河地区的地名进行梳理,发现不少以渔具命名的地名。这种命名方式,有海洋渔业生产留下的痕迹,亦是古代中国民风民俗之所化,其渊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原始的渔猎时代,自是地名学的题中之义。渔具的地名,可看作是器物的功能延展,因为附加了诸多主观情感,越出了其作为工具的边界,从而成为含义复杂的词语样本。在这里,词与物的交互影响效应耐人寻味。

在我国沿海城市中,最为典型的渔具地名,当属沪与汕。

众所周知,上海简称沪,但鲜为人知的是,沪是一种古老的渔具,其雏形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似乎和今日上海的大都市风貌全然不沾边。但若梳理上海的前世之身,也就不难理解“沪”这一简称的由来。

鱼沪图(据李士豪 屈若搴《中国渔业史》1937年商务印书馆)

我们的先民在沿海沿江之滨,插竹或堆石为坝,利用潮差来截获鱼虾,用竹者为竹沪,用石者为石沪,是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渔具之一。南朝顾野王的《舆地志》载:“插竹列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而出,鱼蟹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扈。”《太平广记》中也提到了“扈”:“近有海上人于鱼扈中得一物,是人一手,而掌中有面,七窍皆具,能动而不能语。传玩久之,或曰:‘此神物也,不当杀之。’其人乃放置水上。此物浮水而去,可数十步,忽大笑数声,跃投于水。”在古代诗文中,此器又名鱼梁,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云:“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即言水落之后鱼梁露出。因在江河湖海中使用,“扈”后来被加上三点水,写作“滬”,即“沪”的繁体。

沪见之于地名,可追溯至东晋时的上海一带。那时吴淞江直通大海,沿岸居民在海滩上置竹,以绳相编,根部插进泥滩中,浩荡的竹墙向吴淞江两岸张开两翼,迎接着随潮而至的鱼虾。而那呈喇叭状的河口又唤作“渎”,故吴淞江一带被称作“沪渎”。陆龟蒙《渔具诗序》说得更为直接:“列竹于海澨曰沪,吴之沪渎是也。”

鱼梁图(据董诰《御制渔具图十咏》)

山旦夷渔鲑图(据日本间宫林藏《东鞑纪行》),所记为黑龙江下游土著民族的生活风俗,此幅捕鱼图亦为沪之变种

沪渎亦即布满竹沪的河川,其地大致相当于今青浦县东北旧青浦一带的古吴淞江。吴淞江古称松江,又名松陵江、笠泽江,河口段曾“宽二十里”,乃震泽(即太湖)东泄的主干水道。唐天宝五年(746年),吴淞江下游南岸的聚落演变为青龙镇,镇东临海水面辽阔,曾鱼沪林立。东晋吴国内史虞潭“修沪渎垒,以防海抄”,“沪渎”又成了一个抵御海寇的军事要塞的名称,屡屡出没于地图上。东晋末年孙恩起义,袁崧筑沪渎垒以防备孙恩,但终被攻破,城陷身死。《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了一则与这次战役有关的故事,从中可见六朝时沪渎的战乱之苦:

罺谓之汕(据艺学轩影宋本《尔雅音图》)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机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孙恩后来又在沪渎被刘裕战败,逃至舟山群岛。后世称孙恩为“海寇之祖”,那些据守海岛作为基地的起义者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孙恩的启发。东晋大将刘裕因征讨孙恩而起家,功高震主,逐渐做大,最终篡夺了东晋之位,建立刘宋政权,南朝由此拉开序幕。南朝政权更迭频繁,宋、齐、梁、陈等政权如走马灯般轮替,国柄多为武人自恃兵强马壮而谋篡,逐年兵燹不断。再到侯景乱梁,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最后侯景众叛亲离,败退到松江,与心腹数十人坐船从沪渎入海,企图北逃,最终被部下所杀。当时的沪渎拱卫京师建康(今南京),外接舟山群岛,进可以攻京畿,退可回海岛,作为战略要地,争夺惨烈,几经易手,以致生民涂炭。

罺谓之涔(据艺学轩影宋本《尔雅音图》)

至宋代中期,沪渎大概已经无法行驶大型的船舶,故往来商船都停靠于吴淞江支流上海浦,沪渎旧址也逐渐塌陷于江中。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浦日益繁华,设为上海镇,后来,沪之旧名仍在,便作为上海市的简称,沿用至今。

与沪类似,汕头这一地名也源自渔具。汕是一种古老的渔具,《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汕,即带有提线的抄网,用来捕捉小鱼小虾,主要用于内陆淡水,作业规模相对较小。艺学轩影宋本《尔雅音图》中有“罺谓之汕”的考证,并有一幅汕图,可见汕之形貌。汕与罾之类的提线式网具相似,但比罾稍小,灵活性似乎更佳。潮州一带俗称汕为栅薄,专指在江海出海口的岸边水域设置的捕鱼设备。相对于栅薄这种民间俗称,汕已经是极为古老的名称了。汕的捕鱼方法在20世纪末就基本淘汰了,如今只在个别偏僻的角落零星存在着。

清康熙八年(1669年),改 浦水寨为汕头汛,乃有汕头之称。因市区原处韩江三角洲的沙堤上,常设栅薄捕鱼,因栅薄古称汕,故名沙汕头。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从中可见汕头的地缘优势。如今,汕头已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与汕头相似的,还有汕尾,二者都与汕这种古老的渔具大有渊源。

这些以渔具为地名的古老地带,如今已被高楼大厦覆盖,尤其上海,已从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古老的渔具难觅其踪。渔具成为城市之地名,是一个饶有趣味的文化事件,这是渔具的胜利,亦是民风民俗的胜利。回想当年,这些沿海城市的海面上还满眼竹沪与网影,一眼望不到尽头,乃至遮蔽了海滩。与此同时,这些渔具的使用又非止一日,以其极高的使用频率而久占近海。可以想见,若无庞大的空间绵延优势和持久使用的时间优势,小小的渔具是难以左右地名的命名权的。

猜你喜欢
渔具汕头古老
数据
自制渔具
广东汕头成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渔具分析方法浅析
黄征作品
开放扩容:打造大汕头湾区新格局
最古老的九大树木
古老的瑞典
我住的地方,是一首古老的诗
幻方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