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献林
(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00)
“五育并举”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和加强劳动教育。《“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指出: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育并举”背景下的特殊学校发展,要在思想认识上树立“五育并举观”,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等途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集听障教育、智力障碍教育和孤独症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将落实好“五育并举”的目标与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相结合,着眼于课程体系的构建,统筹全盘,积极探索“五育并举”在特教学校的实施途径。基于学生生理障碍和教育需求的实际状况,学校依据国家培智学校、聋校等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学科纲要融入校本教材进行整体设计,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创新育人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实施个体“靶向”教学,坚持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基、以美为尚、以劳为重的教育思路,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探索,进一步提升特殊儿童育人质量。
从生活中挖掘教育素材,学校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让学生在感恩中收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学费全免、生活困难补助、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等待遇,这是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的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感恩惜福的真谛。课上课下共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二是通过德育团队开展独具时代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常规教育活动。如“我为祖国妈妈做贺卡”“给妈妈做顿饭”等,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得到心灵的滋润;结合“光明影院进特校”“戏曲进校园”公益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丰富同学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利用每周的主题班队会课,加强党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校每周的主题班会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红领巾心向党”“颂党恩跟党走”“学英雄见行动”“五星红旗我骄傲”等等。通过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的教诲,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四是结合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如母亲节、父亲节,学校少先队开展“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活动;端午节学校组织师生为留守学生包粽子,让留守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些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爱国主义、感恩等精神和道德品质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个别化训练相结合,进行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依据学生自身特殊性,根据学生智力年龄、生理缺陷、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等确定教法,引导他们愿学、想学、乐学。一是依据国家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音体美等科目,组织教师研讨学习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和育人要求,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二是坚持“以生活为导向”,尝试开发符合区域特点的校本教材。学校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学生生活的社区,熟悉生活的小区环境。以“我”为中心,开展“我家附近的菜场”“我家附近的超市”“我家附近的饭店”“我家附近的交通”“我家附近的银行”“我家附近的药店”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熟知周围的环境,能够利用这些环境设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方便。在“我家附近的菜场”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分清蔬菜、荤菜,掌握读电子秤和正确付钱的能力。在“我家附近的交通”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家附近的公交站牌,知道如何乘坐公交出行。在“我家附近的超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比较和选择商品、购买保质期内商品、明确打折含义等等。学校先后开发了《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职业适应》《健康教育》《社区适应》《音乐与律动》《信息技术》《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十个学科(系列)共计51本培智教育校本教材。在面向孤独症学生的教学中,推行渐退式教学管理模式,利用学生视觉优势,开展结构化教学实践,已编写10门19本自闭症教材,课程建设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效果日益显著。三是增加职业体验式课程,开设家政、餐饮服务、银行、车站、商场、医院体验、自助洗车服务、丝绵画、热转印等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各类职业环境的认知。通过多元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以标准(国家)课程为主体、以校本课程为强化、以送教上门和个别化训练为补充”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模式。
遵循残障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特殊身体情况,建设康复训练平台,畅通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路径,契合学生的需要。生理缺陷往往会导致认知和情感上的缺陷,竞争性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抗挫力、忍耐力、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减轻负担打下基础。一是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注重运动保健课程与康复训练特色项目有机结合。我校是全国特奥训练基地,有着丰富的特奥训练经验,在国内国际特奥比赛中斩获多项大奖。教学中,教师注重融入特奥精神,将运动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将“我运动我快乐”的理念贯彻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既注重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又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二是学校为体育活动搭建平台,通过建设运动场馆、购置各种体育和康复器材、聘请专业教练团队、提供后勤保障等方式,推进学生体育运动和康复训练。三是通过开展运动会、组建运动社团、举行各级体育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用体育的魅力激励学生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陷、健全人格培养、实现心中梦想。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党中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强调了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十分必要。把美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让特殊儿童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享受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操,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我们把残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整性作为美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是课堂教学中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相结合,通过音乐、美术、唱游与律动、艺术休闲、绘画与手工等课程,培养他们的视觉、听觉,观察、绘画与动手能力,发展审美情趣,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二是注重显性与隐性兼具美感的环境创设。依据残疾学生认知规律和层次,从身边最常见和熟悉的环境入手,创建充满美感的校园环境,把日常生活融进教学,创设富有审美情感的生活环境。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精心引导、强化训练,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美的示范和楷模。三是融入实践活动,依据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组建艺术社团活动,结合“长江”“李白”等文化元素组织学生春秋游、观看艺术展等,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真情。
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黏合剂,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劳动是一种美,劳动有益健康。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加强劳动教育,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
一是设立丰富多样的劳动课程。手脑并用的劳动课程是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劳动是发展智慧和学会逻辑思考的过程。学校创建了室内室外劳动课程。室外劳动课程依托于“金菜地”,通过整地、播种、浇水、除草、施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在劳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和劳作的辛苦,更加珍惜粮食;室内劳动课程依托各个功能馆室,以及各类职教室。二是加强劳动教学环境的设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开展劳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说:“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通过设置家政室、校园实践餐厅、西点室等实际劳动操作间,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开展各种劳动,反复练习,提高生活本领。三是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劳动教育。教师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引导学生在家中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独立居家生活能力,教会学生做到个人生活自理,为学生融入社会做准备。
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理念指导下,依据校情开发课程资源,以生为本设计内容,积极组织多样活动,努力建构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五育并举在特教学校的贯彻实施,切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