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 安妍慧
国有企业党建教育对企业的发展与人才队伍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国有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食粮与内在动力。本文研究内容为,把握党建学科特色,提升党建教学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研究国有企业党建教学方法,提升国有企业党建教学水平,助力国有企业改革转型、腾飞发展。
国有企业党建教学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水平得以有效保证的基础,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内在动力,在国有企业开展党建教育工作有助于对我国先进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进行传承,有利于培养国有企业优秀党员干部,有利于培养国有企业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有利于在国有企业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为国有企业提供强大的生命力。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有企业在国资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党建教学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良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下,国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机构重组,都成了现阶段国有企业中的热点词与关键词,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思想保证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有企业党建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推动企业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国有企业党建教学作为企业内部的教育机制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运营与生产,国有企业管理层需要认识到国有企业党建教学的重要性,合理处理协调相关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完成经营目标。同时保障各个部门有效衔接,密切协作,让国有企业党建教学与国有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国有企业的各个领域实现“党建+”模式,有效推动国有企业良性有序发展。
我国对于党建学科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党建学科特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有很大提升。我国学界对于党建学科特色的把握与研究,是随着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的改变而不断完善与创新的,经过从初始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蜕变与不断发展,我国党建学科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党政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建设实务以及中国共产党建设基本问题。我国党建学科构建的路径有,梳理、精细化研究已经成型的成果,对相关党政文件进行解读,对我国党的建设即党史进行深入研究,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对基层党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我国的党建学科领域的特色把握要以问题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相统一,立足自身,面向世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发端,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为根本标志,党的建设研究从一般性的党建研究转为着重研究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即研究执政党建设。第二次提升实在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目标之后,党建研究进一步深化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改善党的领导,研究市场经济规则与党的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党的建设的复杂性情况,研究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的基本特性的影响,避免腐败问题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等。第三次提升在2000年左右,第三次提升以“三个代表”理论基础为依据,以其为思想动力与思想引领,党建研究从这时候开始,突破局限,不仅研究共产党自身,更是立足自身面向世界,不仅积累自身的特点,更加借鉴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与国外政党执政的实践经验。某种程度上讲,第三次提升将党建学科研究对象从共产党自身扩大到了世界各国不同政党的发展类型与发展性质上。同时,这一时期还扩大了党建学科的研究范围,形成了“大党建”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模式。纵观党建学科发展史,第四次的提升,是在2012年,我党的十八大代表大会之后,党的十八大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的目标,提出我党面临的“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经济”等各种影响因素的考验,容易产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
在党建学科特色的把握期间,首先要明确党建理论的研究与提升是随着环境、形势、任务以及各种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党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态的过程,党的建设的学科特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动态中不断成长与完善的。每当党的环境、形势、任务发生变化都会对党的学科建设造成影响,都会促进党建实践的发展,也会提出概括性较强的理论要求。党建研究必须对这些做出相应的回答与呈现,以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在对党建学科特色把握的过程中,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也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中所提到的,世间万物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我国党建学科特色也是在运动与静止的矛盾关系中不断提升与进步。其次,党建理论研究与党建学科特色的把握,究其实质就是创新与开拓。党建学科的实质与内涵也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学科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基础,创新是一个政党拥抱青春与活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就是在思想觉悟上与理论意识上保持常新,保持活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能够让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让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舞台上活跃,我们能够让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具体条件和新的政治任务在我们的道路上提升经验与理论的更新。中国共产党永不止步,我国党建学科进步永不止步。党建学科的研究是不断的提升与进步,并不是转向与变更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党的研究始终是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的,具有生命力的项目是正向的,是前行的,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是不断前行的,任何事物都要在曲折中前进,在发展中前进。随着四次大的提升,我国党建学科新理念与新观点不断革新,我国党建学科新理念与新观点层出不穷,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党建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与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的目标始终都保持着最初的初心,没有发生过改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正是我们党建学科特色的写照。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所需要理论的程度,到了今天,我们国家的党建学科体系与学科框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的党建学科特色可以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可以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理论,并且可以切实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真实反映。
把握党建学科特色,就要明白党建学科特色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理是党建学科的基础性的理论,以阶级、阶级斗争等理论支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我国党建学科的基石。在党建学科特色的把握过程中,要时刻贯穿马克思主义政党观、工人阶级党的建设等理论依据。时刻围绕中国共产党建设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建设是我国党建学科的核心与主要内容,其中又包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党建设等。在党建学科特色的把握过程中,要明确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明确党领导一切的根本原则。
把握党建学特色的现实路径主要包括:对既有成果的进一步梳理与精细化。要有对概念做进一步解读与深入分析的意识与主动性。对与党的建设过程与党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只有成功的经验与反面的教训相互结合,才能以史明鉴,让我国的国有企业更好更快更优的发展。同时,要对基层党建水平进行实地的调查与研究,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让理论指导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后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思考“为什么?”与“为了什么?”的主要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把握党建学科的特色。
提升国有企业党建教学水平,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意识保证与思想动力。要想提升国有企党建教学水平,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职工对党建自主学习的需求;因材施教理念,直面职工教育的差异性;促进党建教育形势的双向互动;推动国有企业党建教育平台的智能化发展。在国有企业党建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桎梏与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职工在党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党员作为国有企业党建教学的对象,充分发掘广大国有企业职工热爱党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广大国有企业职工党建学习需求的挖掘,同时也要满足党建教学的差异性,对于广大国有企业职工来说,文化水平各不相同,从事的工种与工作也各不相同,对于党建学习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利用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不断强化差异性,满足差异性,调动广大国有企业职工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课程不断精细化,也是满足差异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党建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精细化,分成不同的方向,来适应国有企业党建教学的需求差异性。对于国有企业的党建教学,不是单方面地,而是双向互动式地,不是灌输式地教学,而是在互动过程中地教学相长,在国有企业党建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国有企业职工的“输出”意识,建立“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不断推进党建教育平台的智能化发展,可以为每一位国有企业党建学习职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国有企业走在大数据党建教学应用的前列。
要想提升国有企党建教学水平,就要把握历史的脉动,理论结合实际,让党建教育融入到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中去,真正做到党建教育的有的放矢。经过“两个一百年”交汇,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两个确立”“四个必须”“十个坚持”,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激励鼓舞全党更加昂扬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形势催人奋进,知重方可远行。党建教育要把方向融入企业中心,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党建教育贯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任务,抓牢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常规载体应用,深入领悟内涵、精准把握外延,有的放矢思考研究相关问题,为开展工作找准“定盘星”。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动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强化党员干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高度关注意识形态工作,注重网络舆情搜集、研判、反馈、处置,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紧扣主题,围绕上级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广泛开展形势宣讲,整体策划新闻报道,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扛起使命、勇毅前行。
党建教育要融入治理体系,扛起主体责任。制定完善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委权责边界和工作方式,严格执行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确保党组织既能领导公司治理,又不包办越位。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企务公开、党务公开。国有企业党建教育要将“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加强清正廉洁教育,推动正风肃纪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有机贯通,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教、以案促建。促落实,融入关键领域,巩固教育成果。进一步细化对基层党建教育与生产经营的联动考核机制,促进基层党建教育与改革发展双提升。在把握党建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党建教学水平,以党建促发展,开启国有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