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僖晴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100144)
首钢工业园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永定河东岸,自1919年北洋政府筹建至今,首钢工业园区已有百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它的作用和名字也随之在不断的变换着。从最初的石景山炼铁厂变成了石景山钢铁厂,再后来更名为首钢钢铁公司,最后更名为了广为人知的首钢总公司。但是无论名字如何变化,它都在我国炼钢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了顺应北京的城市定位的改变,也为了改善北京的整体生态环境,首钢集团作为钢铁业的龙头自然要进行搬迁调整工作,于是在2010 年年底进行了全面的停产。终于在经历了五年的产业搬迁后,顺利的把首钢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留在北京的旧址如何改造成为了一个重大难题,既要在原本的工业遗址上进行保护又要融入新的元素,努力将其打造四个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集一体的园区。为了实现此目标,新首钢的建设者们不断涌入着。在2015时,筑境设计成为了这次首钢大改造的参与者之一,负责接下了首钢两湖片区的改造项目。面对这片广阔的土地,设计者们认为应保留旧有的工业朋克风,同时注入生态涵养的绿色风貌。本着“封存旧、拆除余、织补新”的九字方针来进行首钢园的改造。
现如今,随着北京两届夏奥、冬奥会完美落幕后,利用好首钢冬奥遗址也提上日程,将首钢打造一个面对未来,面向年轻人,面对国际化的城市地标空间的任务势在必行。
首钢工业园区以工业遗址为基点进行划分,划分为北区,南区和东南区。每个区域有自己的功能定位,首先进行改造的是北区,是以“三带五区”的空间结构来划分的。“三带”为滨水综合休闲带、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和长安街西延线绿色生态带,“五大功能区”为石景山景观公园、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套区和城市织补创新工场。
首钢自2010年结束钢铁生产后,其遗留下高炉,厂房,车间,轨道等一系列的工业设施。(见图1)在常人眼中,它们可能只是一处工业废墟。但站在城市和首钢工作人员的角度上,首钢工业遗址承载无数首钢劳动人民的智慧,蕴含着北京城的工业发展历史。在后工业时代到来时,设计师在改造时并没有选择拆除这些装置,而是将场地上的装置保留后进行支撑固定,在保证装置安全的基础上,将场地装置的功能进行重组,将原始建筑改造协调为城市发展的空间,创造新功能保留场地的历史感,保证体验过程中实现历史记忆的构想[1]。(见图2)
图2 首钢装置改造后图片
由于大多数首钢的厂建筑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排架式结构,其外墙没有承受重量,因此在改建中更具弹性。原来老厂房的围护结构较为单一,窗户的形状也较为单一,在改建时可依据其所发挥的作用对其外形进行不同的改造。对不能满足保温、防水要求的维修结构,采取局部拆除或半开放的形式[2]。维修结构的翻新采用新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如采用现代的玻璃幕墙,与老厂房的表皮形成鲜明的反差,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凸显多维的历史片段。设计团队将新材料与场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场地建筑长期使用,导致其锈蚀痕迹明显,原始涂层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导致表面大面积起皮脱落,为了使建筑具有工业风格和历史气息,就要求在除尘除污的同时保留紧密的锈层和涂层,技术人员经过技术攻克,研发出了一种透明哑光、高耐腐蚀耐候的综合涂料材料,先用高压水枪将锈冲洗干净,在涂上涂料,这样可以既具有斑驳的锈迹,保留住了工业遗产的历史韵味,又解决了钢结构防锈防腐的问题[3]。室内设计团队在充分尊重工业遗产的前提下,将其融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通过叙述的手法在庞大的工业空间中进行重组,营造出一个全新而熟悉的“工业时代”。(见图3)
图3 首钢三高炉的建筑表层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地方事件会让人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觉,这就是场所精神。而“场所精神”则将人从单纯的空间环境提升到了意识的高度,是一种身心的融合[4]。人在一个地方的身心感觉受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因素的影响。首钢在改造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AR 技术、5G 技术等技术,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各种感官体验,强化人与地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旅游的吸引力。
工业遗址在进行改造更新后会对周围空间产生影响。更有张力的物质空间活化方式达成城市肌体的修复和更新。
首钢园区北区西侧的“冬奥广场”、“三高炉博物馆、冬训中心、冰球馆、花样滑冰大跳台”、“两湖绿脊”、“滨湖高线公园”相连接。首先,在两个湖泊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垂直脊状带状的绿色走廊[5]。从南到北,连接着冬训中心、曲棍球综合馆、首钢三高炉博物馆、冬奥广场3个锚地,还连接着邻里商业中心,五一剧场,星巴克冬奥园区,首钢工舍假日智选大酒店等重点建筑。沿着明湖北部与“两湖绿脊”相连的滨湖高线公园,向西连接了大跳台和电厂、冷却塔改造后的香格里拉宾馆。这就是西区Z型的核心结构。北东片区的一、二高炉、四高炉、脱硫车间、新首钢大楼,分别由中心绿轴线和高线连接。与金安桥连接,通过位于北边的N4中转站与高线公园系统相连,从北到南通过一、二高炉,再通过四号高炉,到达南边的展览中心脱硫车间,再向东进入城市创新维修工厂,最后抵达新首钢的大脑——新首钢大厦。这套C 型高程体系在南、北、西两个脱硫车间和N4-3中转站之间,横穿了东边的立交桥和西边的Z 字型结构,构成了两条东西连接的纽带。在大都市圈改造的推动下,从秀池区到群明湖,从北边向南边快速发展。实现了跨区的快速更新与城市肌理完美融合。
首钢旧工业区和周围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污染,要想再利用,就必须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8]。首先,要对永定河首钢段进行生态修复,并对其进行污染治理,以达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重新构造工业区的景观环境,提高园区的经济价值,促进区域发展,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6]。永定河首钢段的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单纯的补水、绿化,还需要结合首钢的发展历史和水文化,将首钢段的上游、下游规划建设成绿色的生态走廊和水文化走廊,为首钢、北京市提供一道独特的绿色生态屏障。首钢旧厂区内的焦化厂、排污渠、原材料厂等地的污染均超出了环境质量标准,经卫生风险评估,不存在因人体暴露而造成的危害[7]。所以,只需要清除和修补一些受污染的地区。而在首钢旧工业区的改造工程中,环境治理还没有被列入计划之中,而在全国范围内,对于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投资,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配套方面为了满足冬奥会和首钢园区的配套设施,首钢园在不断完善停车餐饮和商业等配套设施。截止目前,首钢园北区除了一些个别未施工完成的项目,其余对外对市民、游客均开放使用。首钢园北区业态分为11项:餐饮服务21项(餐饮相关17项、冷饮1项、咖啡厅4项)、购物服务9项(购物场所2项、专卖店3项、商场1 项、体育用品店2 项、家电电子卖场1项)、住宿服务5项(酒店5项)、商务7项(写字楼7项)、企业7项(工厂2项、公司5项)、生活服务3项(生活服务1 项、事务所1 项、邮局1项)、休闲服务5项(剧场1项、娱乐场所2项、体育休闲2项)、科教文化12项(美术馆1项、科教文化10项、档案馆1项)、金融1项(银行1项)、风景名胜19项(景点15项、公园广场4项)、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1 项(社会团体1 项),并统计后绘制业态分布饼状图(见图4)
图4 首钢园业态分布图(来源:作者自绘)
(3)业态分析与展望
首钢园虽然拥有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生活、文旅等各种服务,但是存在着商铺与配套服务覆盖范围较小,集中在三高炉、首钢冰球馆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附近的现象,并且购物种类相对单调。目前首钢园以科教和风景名胜占业态的34%,占据首钢园业态的1/3,说明目前首钢园是依靠具有历史厚重与奥运展示功能来吸引游客参观的。但是与之配套的购物、娱乐、餐饮却相对匮乏。首钢园占地面积71.7万平方米,而所拥有的业态总数仅为90项,占地面积为60多万平方米的798艺术园区,用同样的统计方法计算的业态总数为288项,由此可以看出首钢园目前的业态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种类也远不如798 艺术园区丰富。
通过对首钢园园内空间设计策略分析以及业态功能分析来更深一步的探究首钢园,了解了首钢园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前景,同时通过梳理内部空间了解首钢内部结构,清晰了内部流线构成以及功能分区。首钢老工业区地域辽阔、地域错综复杂、更新与改造时序各异、面对的问题与目的各不相同,是一种具有活力的个体。同时,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适时地将其融入到具体的更新计划之中,从而达到对北京市、老工业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