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262600)
羔羊痢疾与季节交替气候骤变,饲养管理不当和环境卫生不达标等原因有关,是一种初生羔羊感染致病菌引发的急性毒血症,羔羊发病最多,此病发病急。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该病可导致羔羊大批量死亡,是影响羔羊成活率和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羔羊痢疾进行综合防治。
羔羊年龄小,其身体各项器官发育并不十分完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后,身体机能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如冬季气温比较低,天气比较寒冷或夏季气温比较高,养殖户搭设的羊舍比较简陋,保暖及防寒性能均比较差的情况下,羔羊很容易因此着凉,进而引发痢疾。同时,部分羔羊在出生时母乳摄入不足,没有产生抗体,可能会由轻症转变为重症。
母羊体质比较弱,其体重不达标,妊娠期没有及时优化饲养方案,其对羔羊的体质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羔羊体质变弱,初生羔羊体重如果偏小,发生痢疾的概率相对较高,相关研究表明,初生羔羊体重小于4kg,羔羊发生痢疾的概率在50%左右,死亡率在10%左右。此外,如果没有及时为羔羊补充母乳,在接触到母乳后,羔羊可能会因饥饿大量吮吸乳汁,这样也容易导致羔羊因消化不良而引发腹泻,出现痢疾症状。
干净、清洁的卫生环境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数量,保证羔羊健康生长,减少痢疾的发生,促使羔羊更加健康的生长发育。但结合实际情况,许多养殖户的养殖规模比较小,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如许多养殖户没有及时对羊舍进行消毒。尤其是羔羊,其在刚出生前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因为羔羊年龄小,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细菌感染的概率很大,羊舍必须要通风顺畅,保证始终有新鲜的空气进入羊舍。此外,羔羊经常接触的各类用具需要定时消毒处理,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养殖密度。但实际上,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许多养殖户都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对羊舍进行消毒处理,羊舍内环境卫生条件比较差,羔羊发生痢疾的可能性增加。
羔羊痢疾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B 型魏氏杆菌,该细菌是一种产气荚膜杆菌,其可以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产生芽孢,然后由此分泌出多种肠毒素,除了破坏羔羊的消化道外,还可能会引发全身性毒血症,同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等致病细菌也会破坏羔羊消化菌群,导致羔羊腹泻。
羔羊痢疾的病原微生物可以由感染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其会对土壤、饮水、饲料及饲养期间所使用的各种器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细菌在羔羊采食期间会进入其体内,进而引发感染。
该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可谓是多种多样,其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创伤感染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脐带进行垂直传播,即如果母羊出现痢疾症状,羔羊也将难以幸免,会出现痢疾的症状。
痢疾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即不论何种品种的羔羊都有可能会感染痢疾,如肉羊和绵羊等,但相对来说,杂交羊感染发病率略低。一般情况下,羔羊最容易发生痢疾的时间节点时是出生后7d 内,超过7d 后,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要想有效控制痢疾,需要重点做好羔羊7d 内的防护工作,要保证母羊没有感染痢疾,在母羊分娩时还需做好各项消毒处理工作,保证产房清洁。当然,出生7d 之后的羔羊在防范痢疾时也不能松懈,因为防范不当羔羊依然有可能感染痢疾。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资金扶持,相比发展较差的畜牧业,政府对其的扶持力度持续增加尤为明显,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但畜牧业中的羔羊产业经济效益近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从而影响了这一整个行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情况引起了该产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分派了几批专业羔羊养殖专家前去羔羊养殖场调查,经过专家们的实地考察后发现,该羔羊产业经济效益呈负增长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羔羊养殖存活率越来越低,目前,一种死亡率高的疾病——羔羊痢疾流行在羔羊群中,且这一疾病的死亡率较高[1]。
痢疾主要出现在初生羔羊群体,潜伏期短(1~2d),2d 内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发现羔羊得了痢疾,羔羊的死亡率十分高。因此,“养胜于防,防胜于治”这句俗语在养殖人员中盛行,羔羊养殖人员在探讨关于“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措施”时,将“防”作为第一攻克要点,并制定出了以下初生羔羊得痢疾的预防方案。
对刚出生的羔羊要第一时间为其注射疫苗,并在发现有初期症状时,对其进行2~3d 的隔离及全面的身体检查,在确定没有得痢疾的情况下在将其赶回羔羊群[2]。
对母羊产房、初生羔羊圈舍等都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将痢疾病毒细菌扼杀在“摇篮”中;在母羊生完羔羊后,为母羊提供营养充分的饲料来保证其奶水充足,为羔羊提供其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此来提升羔羊免疫能力,促进羔羊茁壮成长[3]。
在羔羊出生12h 内,除了注射相应疫苗外,还应按照兽医叮嘱的预防药物用量掺入羔羊的日常饮食中,提高羔羊对痢疾的免疫,从而来提高初生羔羊的身体抵抗力。这些羔羊痢疾的预防措施极好地降低了初生羔羊患痢疾的概率。
此外,在预防羔羊痢疾时,还应加强养殖管理,负责养殖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自我消毒工作,保证不会将细菌带到养殖场内。同时,在饲养期间还需结合母羊及羔羊的生长需要,灵活调整饲料种类,充分补充羔羊各类营养物质,如果营养物质补充不全面,羔羊无法顺利产生抗体,那么其发生痢疾的可能性将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在饲养管理时必须要提高重视度,结合羔羊生长需要优化饲料配比。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羔羊在患该疾病后常见的症状为剧烈腹泻,随地大小便、神经萎缩等。在一只初生羔羊患有痢疾后,必须将其进行单独隔离,防止其将痢疾传染给其他羔羊,进而造成羔羊大量患病、死亡。在对患有痢疾的羔羊进行单独隔离后,第一时间让专业兽医对其进行检查,对其得痢疾的时长、严重程度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随后再根据得出的具体数据分析出最适宜的治疗方案[4]。
如在某大型养羊基地内,一只刚出生的羔羊在患有急性痢疾6h 后才被发现,后送往基地兽医医院进行隔离救治,该兽医院在查明该羔羊身体状况后,对其进行了专业的药物治疗,采用高锰酸钾及硫酸镁甲醛治疗法:首先,让其服用或注射30~60ml 的6%的硫酸镁甲醛溶液,在间隔6~8h 后,再服用或注射10~20ml 1%的高锰酸钾即可治愈,如果还未治愈,可继续让其服用或注射一定剂量的高锰酸钾,但一定要在兽医指导下定时定量用药,直至其痊愈[5]。
相关羔羊管理人员除了对羔羊痢疾有专业的预防及西药治疗措施外,中药治疗法也被其挖掘出来,中药治疗法对羔羊痢疾的治疗十分有用。相关专业人员也在找寻新型羔羊痢疾治疗方法,来降低初生羔羊得痢疾的概率及羔羊患有这一疾病后的死亡概率。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相关羔羊痢疾研究人员发明了“腹泻太保针”来控制、治疗羔羊痢疾,以此来提高羔羊的存活率,促进羔羊免疫力的提高。
管理人员在实施了关于羔羊痢疾的防治综合措施后,提高了羔羊免疫力,降低了有害痢疾细菌进入羔羊体内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了羔羊痢疾这一疾病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羔羊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羔羊痢疾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羔羊群体有相当大的作用,明显提高了初生羔羊群体的存活数量,促进了羔羊免疫力的提高,对整个羔羊产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提升初生羔羊存活率的同时,提高了羔羊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畜牧业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