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献华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076250)
随着奶牛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奶牛泌乳量也相应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繁殖障碍病发病率上升,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繁殖性能下降表现为受胎率降低、延期发情、泌乳期缩短、产奶量下降等。因此,做好奶牛繁殖性能管理,保证奶牛正常的繁殖周期,对提高养殖效益意义重大。
奶牛生殖系统先天发育不全,卵巢机能障碍等问题可造成奶牛性成熟后无发情症状,或者发情但不排卵。
奶牛饲养环境温度不适宜可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环境温度过高可造成奶牛热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奶牛发情周期延长,发情持续时间缩短,早期胚胎出现死亡。环境温度过低也可导致奶牛发情持续时间减少。另外,环境卫生较差,室内通风不良,导致牛舍内空气浑浊。其次,养殖人员未及时清理牛舍内的粪污,导致牛舍潮湿。奶牛在地面上躺卧会增加乳房炎、阴道炎的发病率,进而造成繁殖性能下降[1]。
1.3.1 蛋白质
蛋白质是奶牛机体组织、细胞、和激素、抗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日粮蛋白质水平适宜可有效提高奶牛发情率和受胎率。一旦蛋白质供给不当会导致奶牛繁殖力大幅度下降。蛋白质是机体内激素合成的必要组分。日粮中蛋白质缺乏会导致奶牛出现不发情现象。另外,蛋白质供应不足时机体出现氮负平衡,导致贫血和生殖紊乱。奶牛表现出难以发情。其次,奶牛分娩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卵泡发育迟缓,奶牛受胎率下降。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低还会影响奶牛正常妊娠,造成胚胎死亡。奶牛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也可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通常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7%会导致奶牛泌乳量增加,进而造成繁殖性能下降。奶牛分娩后饲喂高蛋白日粮容易导致机体出现氮失衡。奶牛机体为了排出剩余的氮元素会消耗机体大量能量,从而引发能量负平衡。高蛋白日粮还可导致奶牛机体产生大量磷酸,从而抑制奶牛发情。另外,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机体免疫力、受胎率下降。其次,高蛋白日粮还会造成奶牛子宫pH 发生改变,影响孕酮对子宫环境的诱导,从而导致血清中尿素浓度增加。尿素过多又会引发前列腺素f2α 大量分泌,对胚胎正常发育有严重的干扰作用。
1.3.2 矿物质
(1)在奶牛生理和代谢过程中,矿物元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矿物元素是奶牛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矿物元素直接参与奶牛体组织的结构组成。另外,矿物元素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可直接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其次,矿物元素还是激素的组成成分,直接参与体内代谢调节。矿物元素在机体内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可有效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日粮中矿物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矿物元素中钙、磷元素是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奶牛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会造成奶牛性成熟推迟、性周期异常、奶牛受胎率下降,甚至会造成妊娠期奶牛出现流产、产死胎、畸形胎等现象。部分奶牛甚至会出现奶牛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奶牛分娩前2~3 周,养殖人员应饲喂低钙日粮,同时在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通过酸化日粮降低血液pH,刺激甲状旁腺素的释放,进而提高钙、磷的吸收利用,减少奶牛产后瘫痪、子宫炎等疾病的发生。奶牛分娩后,养殖人员应及时提高日粮中钙、磷含量,从而保证奶牛泌乳生长和繁殖需要。该阶段若钙磷供给不足,奶牛易发生发情异常、受胎率下降等现象。
(2)硒元素参与奶牛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日粮缺硒会导致奶牛发情不规律,受胎率下降,产死胎、胎衣不下等现象。另外,日粮缺硒还会造成奶牛卵巢囊肿,子宫炎发病率提高。
(3)奶牛机体内多种酶的合成需要锌的参与。另外,机体内核酸、蛋白质合成与锌元素息息相关。锌可通过影响奶牛性腺和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奶牛正常繁殖性能。缺锌会造成奶牛泌乳量下降,同时还会抑制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奶牛性周期紊乱,受胎率下降。妊娠期奶牛缺锌还会引发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现象。由于奶牛对锌元素的耐受力较强,因此,锌中毒现象发生概率较低。高锌会有效促进奶牛繁殖机能。其次,奶牛对锌的需求量受机体内钙、钾、铜的影响。这些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奶牛机体缺锌,进而造成繁殖性能下降。
(4)铜是奶牛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催化剂。同时也是过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铜可通过促进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的释放影响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合成,从而有效调节奶牛繁殖性能。日粮中缺乏铜会导致奶牛卵巢活动延迟、发情延缓、受胎率下降等。
(5)奶牛体内对锰元素需求量较少,但锰元素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在奶牛机体内,锰参与部分性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日粮中锰元素含量和吸收率较低,因此,养殖人员需额外添加。奶牛缺锰会出现发情延迟、无发情症状、受胎率低流产等现象。另外,奶牛机体缺乏锰元素还会造成后代中公犊比例增加。
(6)碘元素充足可保证甲状腺素正常分泌。甲状腺素可提高机体代谢,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维持骨骼正常发育。奶牛缺碘会导致TPH 分泌增加,TRH 分泌下降,进而导致黄体生成素和卵泡雌激素分泌量下降。另外,奶牛缺碘会严重抑制卵泡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奶牛出现空怀期延长、产弱犊等现象。其次,奶牛摄入过多碘元素也会造成胚胎畸形、流产。
(7)钼元素是奶牛体内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机体缺乏钼会出现生长迟缓、繁殖力降低现象。钼含量过多还会导致奶牛初情期延迟、发情异常。
1.3.3 维生素
(1)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 对奶牛繁殖性能具有直接影响。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 的前体物。维生素A 可维持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维生素A 缺乏会导致奶牛分娩后子宫恢复速度减慢,加剧子宫疾病的发生。另外,缺乏维生素A,卵巢和卵泡发育不良。其次,维生素A 可促进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奶牛长期缺乏维生素A 会导致生殖激素分泌量下降,奶牛受胎率下降、流产、产死胎、弱胎。长期缺乏维生素A 还会造成卵巢功能受损,奶牛初情期延迟。
(2)维生素D 可有效提高奶牛机体内钙磷水平。妊娠期和泌乳期奶牛机体内钙代谢增强,维生素D3浓度升高。补充维生素D 可有效提高奶牛受胎率。
(3)维生素C 可有效缓解奶牛机体应激反应。正常情况下,奶牛机体可自行合成维生素C,但当机体处于能量缺乏,体内维生素C 合成量下降,导致奶牛繁殖障碍。
(4)B 族维生素是细胞酶辅酶。奶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可促进B 族维生素的合成。日粮精料占比过高会导致瘤胃pH 下降,B 族维生素合成量减少,从而导致奶牛繁殖障碍[2]。
(5)维生素E 是奶牛体内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对奶牛繁殖性能影响较大。维生素E 缺乏会导致奶牛发情不规律、受胎率下降、产死胎、弱胎。缺乏维生素E 还可导致奶牛卵巢囊肿、子宫炎等疾病发病率增加。
1.3.4 非营养添加剂
(1)纤维素酶。奶牛日粮添加纤维素酶可提高植物饲料消化吸收率,从而提高饲料有效能值。另外,纤维素酶还可消除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帮助奶牛提高生产性能。日粮中添加纤维素酶可有效提高奶牛泌乳量。
(2)复合益生菌。复合益生菌添加可有效改善奶牛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内环境,帮助奶牛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对日粮的消化吸收能力。另外,添加复合益生菌还可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及牛奶乳脂率。
(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有效增强奶牛泌乳量,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另外,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还可有效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
(4)诱食剂。日粮添加诱食剂可有效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率。奶牛喜食甜味饲料,因此,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可提高奶牛采食量,缓解泌乳造成的体重下降,提高泌乳量。
采食量是保证奶牛营养摄入是否充足的重要前提。采食量低无法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最终可导致奶牛泌乳量下降。机体动用大量储存脂肪,导致代谢负平衡。造成奶牛采食量下降的原因众多,这些因素可造成奶牛繁殖性下降。如热应激可导致采食量下降,引发奶牛发情周期延长、早期胚胎死亡、流产等。日粮中营养不均衡也可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引发繁殖障碍。
能量供应是否充足是奶牛生长发育和生产的第一决定因素。能量水平适宜可保证奶牛生理机能正常。日粮中能量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下降。能量负平衡可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下降。高产奶牛由于产奶量较高,对营养需求量也较高。奶牛机体长期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会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体况变差。若奶牛分娩后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会导致发情排卵延期,进而导致干奶期延长,产犊数量下降。另外,机体能量水平可影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影响。泌乳早期奶牛产奶量增加,机体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雌激素分泌量下降,进而引发奶牛发情延迟。能量过高会导致奶牛产生肥胖综合症,生殖道被脂肪阻塞从而影响受胎率。另外,能量过高会导致奶牛分娩后出现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奶牛分娩前,养殖人员应做好奶牛饲养管理工作。管理目标为保证奶牛体况良好及保持奶牛良好的繁殖性能。奶牛干奶期和分娩前2 周的饲养管理应保证奶牛体重管理工作,为分娩后奶牛子宫和乳腺快速恢复奠定基础,同时可有效降低奶牛分娩后代谢疾病的发生。产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合理调整日粮。(1)干奶期间奶牛应保持膘情中等,日粮粗精搭配合理。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采用TMR 全价日粮饲喂,避免奶牛出现挑食现象。另外,还应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充足,保证奶牛繁殖力优良。(2)分娩前两周,养殖人员应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产前合理饲养可谓奶牛分娩后泌乳高峰期奠定基础,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分娩后代谢疾病的发生。
(1)养殖人员应做好接产工作。奶牛分娩前,养殖人员应根据奶牛临床症状判断分娩时间。通常情况下奶牛可自行分娩,一旦发现奶牛分娩时间过长,则需将其判定为难产。此时工作人员应进行助产,助产可帮助奶牛分娩后体况快速恢复,同时还可保证奶牛分娩后泌乳和发情的正常进行。对奶牛进行接产时,工作人员应根据难产原因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助产。助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奶牛造成的损伤,保护奶牛产道[3]。
(2)促进奶牛子宫恢复。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对子宫恢复极为不利。胎衣不下会导致奶牛子宫感染、发情异常、受胎率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奶牛分娩后,工作人员应帮助其尽快排出胎衣。对于胎衣无法正常排出的奶牛,可通过注射缩宫素和抗生素从而促进胎衣排出,避免发生子宫炎症。另外,恶露排不净也会影响子宫恢复。奶牛通常可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泌乳量减低等情况。一旦奶牛出现上述情况,养殖人员应使用药物促进恶露排出,帮助子宫尽快恢复。
(3)预防分娩后代谢疾病的发生,奶牛分娩后养殖人员应保证质量,营养供应充足,避免机体出现能量负平衡,从而引发产后低血钙、酮症、产后瘫痪等。为有效预防代谢病的发生,奶牛分娩后养殖人员应保证科学合理的饲喂,及时提高日粮中营养浓度,增加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供应。
(4)做好产后奶牛管理工作。奶牛泌乳期内应保证其充足的休息、采食和适量的运动,从而有效维持奶牛良好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
奶牛分娩后40~80d 可进行再次配种。时间过长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降低养殖效益。为及时配种,养殖人员应做好分娩后奶牛生殖系统恢复工作,保证奶牛发情正常。发情异常的奶牛,养殖人员应做好催情处理,同时还应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和人工授精工作,不断提高奶牛受胎率。奶牛在人工授精1个月后应使用仪器检查其是否成功受孕。越早确定奶牛受孕越有利于后期的保胎工作。确定奶牛受孕成功后,养殖人员应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从而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发育,为后期奶牛正常泌乳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的原因众多。为提高奶牛繁殖力,养殖人员应做好奶牛产前和产后的饲养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奶牛受胎率,增加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