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

2022-08-15 00:46阿力玛汗朱尼斯别克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殖系统母牛奶牛

阿力玛汗·朱尼斯别克

(新疆呼图壁县石梯子哈萨克乡人民政府 831216)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现代化、规模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奶牛产奶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但高产奶牛的繁殖性能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生产中主要的问题包括发情时间延后或发情不明显、母牛空怀天数增加、人工授精受胎率降低和产犊间隔长等。造成奶牛繁殖性能降低的因素较多,包括疾病因素、饲料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遗传因素等,其中疾病因素、饲料因素、环境因素是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控是提高奶牛生产效率的关键,这在实际生产中也是痛点、难点问题。

1 疾病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1.1 传染性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目前奶牛场常见的传染病包括布氏杆菌病、牛副结核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传染性疾病常常造成病牛食欲减退、体况下降、引起炎症反应和发烧等症状,不仅影响奶牛机体健康和泌乳性能,还降低了人工授精率、妊娠率。

1.1.1 乳房炎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现代化规模牛场中乳房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乳房炎会直接降低产奶性能和奶品质。而乳房炎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一般是间接性的,主要是其会造成机体并发症或对生殖器官造成损伤,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如降低人工授精率、增加流产比例、空怀天数和产犊间隔等。

1.1.2 肢蹄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现代化养殖场中,奶牛常发生肢蹄病,包括高精料日粮的广泛使用、牛场地面过硬、地面环境卫生差等。奶牛患有肢蹄病时,患病肢、蹄部由于疼痛不敢或不能负重、跛行,严重时卧地不起,使奶牛繁殖性能下降。

1.2 生殖系统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奶牛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包括生殖道疾病和卵巢疾病,生殖道疾病主要包括子宫炎及各种类型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和胎衣不下;卵巢疾病主要包括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奶牛人工授精妊娠率、发情和发情检出率、奶牛空怀天数和产犊间隔等。

1.2.1 生殖系统疾病对奶牛产羔间隔的影响

对出现生殖系统疾病的奶牛,由于其生殖道、卵巢功能受到影响、内分泌紊乱,导致发情周期延长,奶牛空怀天数增加。有关研究表明,配种发生子宫疾病的奶牛空怀天数平均增加13d 左右;与正常奶牛相比,患卵巢囊肿的奶牛产后首次配种时间平均增加13d 左右,产犊间隔延长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1]。与健康奶牛相比,患有胎衣不下的奶牛其产后空怀天数平均增加14d,产犊间隔平均延长22d。

1.2.2 生殖系统疾病对妊娠率的影响

在奶牛场中,稳定高效的人工授精率是保证高繁殖效率的基础,生殖系统疾病会导致奶牛人工授精率和妊娠率明显降低。对舍饲奶牛群调查发现,与产后健康的奶牛相比,患有产犊疾病和生殖道疾病的奶牛产后首次人工授精成功率降低30%左右。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妊娠后60d 流产比例比健康奶牛高55%[2];对放牧奶牛群调查发现,与健康牛群相比,患有子宫炎的奶牛产后50d 不排卵比例增加2.7 倍。

1.3 营养代谢性病的影响

奶牛围产期营养代谢性疾病包括酮病、产乳热、酸中毒等,营养代谢性疾病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奶牛的正常生殖系统功能,其造成的影响主要为增加产后卵巢机能恢复时间,延长母牛空怀天数,影响早期胚胎着床和正常发育等。

1.3.1 酮病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酮病也称酮血症,是指血液中酮体含量超过正常生理水平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血液中的酮体主要来源于肝脏中脂肪酸的不完全氧化,血液中过多酮体的生成是反映奶牛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酮病会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乳品质降低、繁殖力下降。研究发现,奶牛产后2 个月的酮病发病率为10%左右,高产奶牛群由于围产后期能量负平衡,其酮病发病率更高。

1.3.2 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奶牛采食高精料日粮导致瘤胃pH 下降,影响瘤胃正常发酵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常发生于高产奶牛群体。多项研究表明,增加奶牛日粮中玉米、豆粕等高淀粉、高蛋白质的精料比例常常造成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其发病率在10%~30%之间[3],长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会诱发奶牛乳房炎、肝脏炎症、胃肠道炎症、跛行等疾病,从而降低产奶量、繁殖性能和饲料报酬。

2 饲料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2.1 饲料能量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饲料能量是奶牛首要营养物质,对其生长、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宜的能量水平是保证奶牛正常生理机能和稳定生产的重要前提。日粮中能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奶牛繁殖性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奶牛能量过剩,使过多能量转化为脂肪,体况过于肥胖易导致脂肪在子宫、乳房、肝脏等器官内蓄积,造成难产、胎衣不下、乳腺炎等问题;肥胖后的奶牛其采食量显著下降,同样也会使其生产性能降低。奶牛能量不足会造成奶牛体况变差,使卵泡的发育迟缓、发育不良,影响配种受胎率;对于分娩后的奶牛常会出现胎衣不下、恶露排不尽等疾病。

2.2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现代化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奶牛产奶量或繁殖性能,常采用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方式。由于蛋白质供给量不符合奶牛需要,常出现蛋白质供应过多或过少问题,引发奶牛繁殖性能障碍等一系列疾病。蛋白质过高会增加瘤胃中氮的含量,间接增加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从而影响精子、卵子及受精卵的生成和发育,也会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

2.3 饲料矿物质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矿物质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涉及日粮中钙、磷供给水平及奶牛自身对其的吸收情况。妊娠期奶牛日粮缺钙不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而且会造成母牛骨质疏松,出现产前、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问题。泌乳期奶牛缺钙会使产奶量下降,出现发情期不规则等症状。种公牛在缺钙的情况下会造成精子成活率降低,受胎率下降。妊娠期母牛缺磷常出现病理性不孕和流产。日粮不仅要保证钙磷总量充足,而且要保证钙磷比例适当。奶牛日粮中钙比例下降可导致母牛骨骼软化或骨质疏松,进而引发围产期瘫痪,同时也会出现胎儿发育受阻甚至死胎的情况;奶牛日粮中磷比例下降可造成母牛性成熟延迟、生产力下降和繁殖性能降低。

2.4 饲料微量元素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微量元素在奶牛体内能单独或联合作用,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改善对外界环境的应激,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机体主要微量元素有锌、硒、铜等。锌可以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影响奶牛机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与代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等生命活动。当缺锌时,会造成母牛性周期紊乱、受胎率低、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情况,也会使种公牛精液质量降低、性欲降低。硒主要在机体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奶牛缺硒常会表现免疫细胞数量降低,感染各种生殖系统疾病的症状。硒还能参与机体抗氧化作用,消除脂质过氧化物质的毒性作用,硒联合维生素E 能提高奶牛受胎率、促进母牛发情、提高母牛的繁殖率。

3 环境因素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3.1 温度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奶牛生长及繁殖都需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奶牛造成应激,从而影响其繁殖性能。相关研究表明,高温环境对奶牛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包括降低母牛的发情强度,减少排卵前促性腺激和黄体孕酮的分泌[4],另外,高温环境促使子宫中的温度升高,影响卵巢卵泡发育和胚胎发育,使母牛受胎率下降。

3.2 光照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周期性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能调节奶牛机体代谢,主要通过引起奶牛大脑相关调节中枢兴奋间接改变奶牛的繁殖性能。在冬季缺乏光照的情况下,额外进行光照会促进母牛发情,并提高其受胎率。相关研究表明,与仅接受自然光照的母牛相比,在秋季和冬季额外补充光照母牛,从产犊到第1 次发情的间隔缩短,受孕率提高。与夜间不进行光照的牛群相比,夜间接受光照的牛群表现出更短的空怀期,更短的产犊间隔和更少次的人工授精次数[5]。

3.3 季节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季节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与不同季节的气温、湿度、气候变化等有很大关系,因此,现代化养殖场中,奶牛一般在春季、秋季的繁殖率较高,在夏季、冬季的繁殖率较低。

3.4 空气质量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牛场中的空气质量同样会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牛舍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牛群健康。当牛舍氨气过多时,会刺激鼻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喉头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严重的会导致组织坏死,长时间处于低浓度的氨中,奶牛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减弱[6]。牛群长期处在低浓度硫化氢环境中,同样会造成抵抗力下降。另外,当牛舍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会使奶牛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中,出现精神萎靡、体质下降、食欲减退、生产力下降等症状,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易感染繁殖性能有关的疾病。

4 奶牛繁殖性能的调整策略

4.1 针对疾病因素的调控策略

奶牛生殖系统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性能最主要的因素,生殖系统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是提高奶牛繁殖性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防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在生产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适宜的饲养管理模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奶牛群的整体体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其次,制定与奶牛繁殖系统疾病相关的防控制度,提高相关疾病的防控技术,制定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加强疾病免疫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免疫力。再次,加强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高细菌、病毒等的检出能力,加强奶牛繁殖系统疾病宣传工作,定期开展综合性的疾病防控培训工作。最后,加强疾病检疫监管和监测排查工作,有关部门应主动开展不同奶牛场与繁殖系统相关疾病的监测工作,对出现相关疾病的牛群开展紧急治疗,并对病死牛进行及时处理。

4.2 针对饲料因素的调控策略

饲料营养配比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母牛的繁殖性能,如营养物质缺失会造成奶牛难产或不孕不育。因此,需加强饲料管理工作,首先,提高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定期进行饲料配比、饲喂管理相关培训工作,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饲料营养供给合理性的认知。其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牛进行精细化的饲料配比,在合理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情况下,避免原料浪费和过度使用。最后,还应做好饲料存储管理和卫生管理工作,避免因不合理的存放造成饲料发霉、酸化、变质、腐败等情况的出现,保证饲料安全性。

4.3 针对环境因素的调控策略

环境因素是造成奶牛繁殖性能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如舍内外温度、光照时间、季节气候和空气质量等因素对奶牛繁殖都有很大影响。而且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要综合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生理特性,在夏季应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减少热应激给奶牛带来的损伤;同时要对牛舍进行通风,减少舍内有害气体聚集,避免牛群发生慢性中毒。积极探寻环境变化规律,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规划,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牛舍内部的改造,以减少奶牛繁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

5 结语

奶牛繁殖性能的发挥是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想要提高奶牛的繁殖数量和质量,就要从影响奶牛繁殖的疾病因素、饲料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执行。

猜你喜欢
生殖系统母牛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小奶牛便签夹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奶牛吃草
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
交配期金雀异黄素暴露对亲代母鼠体重和血脂的影响
母牛难产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头牛所见到的明亮
UVB 313补光灯对产蛋鸡产蛋性能、生殖系统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