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绍汉
(云南省巍山县农业农村局 672400)
巍山县是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重点县,是滇西最大的肉牛交易集散地[1]。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产业优势,重点把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来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肉牛产业发展。2019 年,巍山县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一县一业”肉牛特色县。2020 年建成百头牛场7个,千头牛场1 个,现以投入运营,带动周边群众,有效促进当地养牛业的发展。肉牛存栏不断增加,2021 年,肉牛年末存栏10.9 万多头,出栏74632 头,出栏率68.45%,其中年能繁母牛存栏46871 头,牛冻精改良达到31029 头,改良覆盖率达66.2%。肉牛出栏率和牛冻精改良覆盖率均居州内前位。随着牛群不断扩大,饲草饲料突显困乏,2021 年巍山县种植人工牧草7000 亩,推广青贮玉米1.65 万亩,制作青贮饲料6.35 万t。同时从其他州、县购买大量青贮饲料来缓解当地肉牛不断增加与饲草饲料不足的矛盾。
自1978 年巍山县推广年人工授精以来,曾前后引进西门塔尔、短角、安格斯、海福特、莫利灰、云岭牛等多个肉牛品种,最终西门塔尔牛具有体型大、毛色好、适应当地气候、前期生长快等优点,深受养殖户喜爱,至今沿用该品种,造成改良代数越来越高,杂交优势不明显或缺失。巍山县是滇西大牲畜集散地,县内肉牛交易频繁,母牛流动性大,无法做到县内种公牛互换,加之省、州冻精有限,无法固定各县种公牛,大大提高近亲概率,致使当地肉牛后裔出现一些退化。异地输精技术的普及使新改良人员无实习机会,改良队伍出现断层。
巍山县肉牛产业养殖基础设施不完善,散户以发展犊牛为主,规模户以育肥和经商为主,但都是以销售活牛的模式经营,只有少量屠商宰杀活牛分售,缺乏精深加工企业,部分农户加工牛肉干,工艺老旧,缺乏品牌优势,竞争能不强,产品附加值低。
巍山县国土面积2200km2,山区占2052km2,坝区占148km2。山区相对坝区边远落后,但天然牧草丰富,牛存栏占全县牛总量的30%,但牛冻精改良推广迟、接受慢,牛群品质不如坝区。机构改革前,当地政府对山区养牛户给予扶持,进行免费改良,发展较快。近年来,牛冻精改良被市场化,由于路途远,改良收费高,部分农户选择本交,出现近亲繁殖,严重影响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继续给予扶持,确保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一县一业”的推进,肉牛存栏不断增加,饲草饲料不足问题逐渐显现,很多养殖大户开始到周边州县采购青贮饲料,运输成本增加,养殖成本上升。2021 年万头奶牛场在巍山落户,现已开工建设,一旦投入生产,饲草饲料短缺问题就更加突出。2021 年巍山县共推广种植人工牧草7000 亩,提供青饲料约5.6 万t,种植青贮玉米1.65 万亩,提供青贮原料约6.6万t,大大缓解当地养牛业饲草短缺问题,但仍需从其他地方购买不少青贮饲料来补充。万头奶牛场在巍山建设,将给当地饲草短缺问题带来不小了挑战。
养殖户发展资金不足,财政扶持资金投入有限,刺激作用不明显,养殖资金得不到保障;融资难,金融部门贷款门槛高,很多养殖受担保抵押限制无法得到贷款,企业(养殖大户)贷款受市场波动风险大等因素影响,难以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养殖业是投入大,利润低,风险高的弱势产业,难以承担高利率贷款。
科技服务队伍老化、弱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巍山县最高峰时,从事牲畜业科技服务队伍人数为167 人,目前,全县畜牧系列核定编制134 个,在编122 人,在岗82 人,在岗率为67.2%;乡镇畜牧系列核定编制63 个,在编58 人,在岗42 人,在岗率为72.4%。在职在编人员共有122 人,占高峰时的73%,其中30~40 岁17 人、40~50 岁70 人、50 岁以上35人,人员结构断层隐患突出;基层队伍不稳定。乡镇科技服务人员存在被长期抽调参与其他工作,形成在编不在岗现象,部分乡镇直接从事畜牧兽医服务的人员只有1~2 人,科技服务工作难以开展;村级防疫员待遇低,技术服务能力弱,管理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全县的肉牛疫病防治工作。
(1)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畜牧业用地审批难、程序多、手续烦琐,规模养殖场(大户)难以扩大养殖规模。(2)缺少实施前的沟通咨询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指导服务。部分养殖户对养殖用地的办理程序、政策知晓度不高,造成不必要的往返和违法处置,增加养殖户的负担。养殖用地一直是巍山县养殖业发展受阻的重要因素,没有地就无法建设畜舍,也就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因此,妥善解决养殖用地辽宁养殖业发展的基础问题。
巍山县作为滇西大牲畜集散地,肉牛交易频繁,当地及周边商贩根据各地市场价差,及时将当地牛只运往全国各地或将其他地方的牛运到巍山,牛只主要出入于浙江、海南、四川、广西、内蒙古,吉林及周边城市,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肉牛在当地的出入更为频繁,大大增加了相关部门的疫病防控难度,只要其他地方有疫情,不久会波及巍山。近年来,巍山刚控制了其他疫病,牛结节病又从外地传入,使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严重挫伤养殖户的养牛积极性。
巍山县肉牛养殖在省内名列前茅,归根于当地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早、发展快,牛群改良代数高,总体牛群质量好,且该地牛商贩多,肉牛出栏率高是短期饲养和频繁交易所致。当地相关部门只注重牛群数量和冻精质量,极少开展肉牛育肥试验,以致巍山县一直以来都没有一套完整的育肥体系作为支撑,也没有完整的育肥方案或育肥技术供养殖户使用,养牛户肉牛育肥各自为政,在传统养殖基础上加减,养殖技术滞后,造成当地养牛户肉牛育肥技术一般,饲养周期长,日增重慢,育肥效益低,不能将每一头牛的性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养殖收益主要还是靠出售犊牛和市场差价所获。随着周边冻精技术的提高,巍山犊牛品质优势逐渐减弱,开展肉牛育肥试验,制定肉牛育肥技术方案和日粮配比,将是当地未来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1)用好现有人才。召回抽调、借用专业人员,让其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履行自己的职责,能大幅提高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用所学专业技术为当地养牛业服务,提高养殖科技含量。
(2)招聘有用人才。在招聘人员时遵循因岗招人,不能因人设岗,杜绝非专业人员加入畜牧兽医行业,建立完善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利益激励机制,提高待遇保障,稳定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3)培养后备人才。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对新入行的人员多给予培训,确保技术人才交替平稳过渡。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牛冻精改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职业素养[2]。
(4)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县乡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基层防疫工作条件,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鉴于巍山养殖户喜欢西门塔尔,该品种目前也是全国主流品种,一是继续使用现有西门塔尔,由供精站直接划定各县种公牛,县与县之间2 年进行一次轮换,错开血缘,避免近亲繁殖,确保后裔品质;二是引用德系西门塔尔进行品系间杂交,据近年引进部分德系西门塔尔试验结果发现,该牛在当地适应性强、生长快,深受当地养牛户喜爱,可以大量推广。
将养殖场周边零星地纳入养殖用地范畴,便于中小养殖场日常管理,节省劳力。制定简节明了的养殖用地审批手续,承办部门间不得相互推诿、拖延,要积极主动指明审批路径,不让农户来回奔波。
加大牛冻精改良扶持,每年预算一定资金,对山区牛冻精改良农户及改良犊牛给予适当补助[3];设立牛改良培训基地,购买改良器件及实习母牛供新学员实习,确保改良队伍新老有序衔接,为当地养牛业发展打好基础。做好试验经费预算。相关部门每年做出试验经费预算,开展1~2 期肉牛育肥试验,实施单位做好试验方案,确保试验顺利开展。实施单位针对当地肉牛开展工作,拿出试验结果,经多个试验结果比对得出最佳的育肥试验方案,提供给当地养殖户试用,效果显著后在全县大力推广,以提升全县肉牛育肥技术,增加养殖收入,提高肉牛产值。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知名肉牛精深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肉牛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拉动肉牛产业发展;培育、壮大肉牛生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和主导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立足县情,加快肉牛销售体系建设,加强牲畜交易市场建设,搭建市场销售平台,充分发挥大牲畜交易市场外连内带作用,促进牛肉产品流通。
促进贩运组织和经纪人组织与养殖企业合作,形成订单农业,共享信息资源,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推动巍山县肉牛产业发展。
继续推广大田种草,解决青饲料供给;利用荒山荒坡种植皇竹草,在养殖场周边主推青贮玉米,养殖场与周边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农业,农户产品有销路,养殖场原料有保障,养殖场为农户提供有机肥,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发展优质肉牛生产是推进巍山县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兴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可通过加强服务队伍体系建设,制定合理改良路线,合理规划养殖用地,简化审批手续、加大扶持力度,发展肉牛产业、完善肉牛产业化,提升牛肉附加值、加大饲草种植推广等有效措施保障巍山县肉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