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团上海市委学校工作部(学联秘书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2020年,上海率先开展“四史”宣传教育。2021年,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在连续两年的主题教育中,上海学校共青团发挥了载体多样、活动丰富的特点,带领广大共青团员进行持续性学习:2021年,“青春耀百年 永远跟党走”主题歌会及各高校传唱《少年》(建党百年MV版)全网传播近150万,全市117个宣讲团2500余人共计开展5000余场活动覆盖近19万人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寻访活动覆盖各类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团体近20万人,全市2.6万个基层学校团支部开展组织生活。
当前,高中高校的学生主体为05后和00后(代称Z世代),他们不仅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经历了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节点,成为真正的“平视一代”。当大规模大范围的主题教育遇到Z世代,作为学校共青团在进行青年工作上应该注意哪些方式方法,是需要研究和关注的。
为进一步了解上海高中高校青年学生在主题教育中的思想动态,本调研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开展:“知”侧重了解知晓渠道,“情”侧重感性认知情况,“意”侧重于理性认知情况,“行”侧重具体实践情况。通过调研,以期更加清晰地了解上海高中高校青年在主题教育中呈现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好下阶段主题教育工作。
本次调研共收到全市55所高校(含高职)7906份问卷,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832份,本科4906份,高职2168份;填写问卷的高校学生中,共青团员占比为73.22%(全市高校团学比77%)。其中担任班级、院系、校级负责人等学生骨干比例为51.8%,普通学生比例为48.2%。
共收到全市16个区的高中(含中职)共1319份问卷,其中高中852份,中职467份。共青团员占比为67.02%(全市高中阶段团学比31%)。其中担任班级、学生会等学生骨干比例为58.08%,普通学生占比41.92%。
为进一步从团学活动组织开展角度了解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本次调研专门编写了面向团学工作者问卷。共收到问卷752份,其中团委老师165份,学生骨干587份。涉及学校126所,其中高校47所(上海高校64所),高中79所(上海高中中职312所)。
“第一课堂”(学校课堂)高于“第二课堂”(团学活动)。以学校课堂为代表的“第一课堂”和以团学活动为代表的“第二课堂”总和均超过85%。说明线下学习是主题教育的主要渠道。其中49.67%的大学生和53.9%的高中生表示最初知晓是在“学校课堂”;35.19%的大学生和32.98%的高中生最初知晓是在“团学活动”。通过“相关媒体”“父母长辈”了解的比例仅占5%左右。
高校青年最初知晓途径比例图
高中青年最初知晓途径比例图
学习频率:“第二课堂”高于“第一课堂”。有37.22%的大学生和38.59%的高中生通过“第一课堂”进行日常的主题教育学习;38.38%的大学生和44.96%的高中生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日常的主题教育学习。广大青年接触主题教育最频繁的形式仍是学校内的课堂与活动。“第二课堂”的团组织活动成为占比最高的学习形式,团组织在形式多样性和组织灵活性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
高校青年常用学习方式比例图
高中青年常用学习方式比例图
线上渠道作用有限,不是主题教育的主要方式。根据MobTech(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为每天5.72小时,18-24周岁人群是移动网民第三大群体(16%)。但在主题教育中并未发挥想象中的巨大作用,说明线上并不是Z世代进行主题教育学习的主要渠道,Z世代不喜欢利用线上媒体进行主题教育学习。
相关媒体统计比例表
思政类课程是最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第一课堂”中,思政类课程选择比例已高达95%左右,印证了思政课是高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说明思政类课程中的主题教育接近饱和。
高校青年通过第一课堂了解比例图
高中青年通过第一课堂了解比例图
通史类课程还有发挥作用的空间。超过50%的学生通过通史类课程了解到主题教育。作为讲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课程,通史类课程在主题教育方面,对党史、“四史”拥有更直接的切入口,所以从当前数据来看,通史类课程应进一步发挥学科内容的天然优势,把主题教育的精神融入课堂。
课程思政可以发挥更高作用。超过30%的学生在“专业类课程”中了解到主题教育,另有40.37%的高中生从基础类课程中了解了主题教育。课程思政的作用不可忽视并且高中阶段课程思政比高校更加显著。课程思政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网上主题教育“青年大学习”覆盖面最广。95.77%的大学生和97.25%的高中生参加过“青年大学习”,说明通过网络进行主题教育,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较小,覆盖面最广,在主题教育的传播范围上发挥出较大优势。
以团支部为单位的交流活动开展频率最高。在线下开展的各类团学活动中,主题团课和团支部活动开展频率在高中高校也全部超过70%。说明团支部交流是主题教育的重要方式。体现出共青团组织活动频率高、引导能力强的优势。
“青马工程”各类培训作用显著。“青马工程”作为培养青年学生骨干的项目,参加学生比例有限。但有25.5%的大学生和45.18%的高中生是通过“青马工程”了解到主题教育的。说明当前高中高校的“青马工程”落实有效,作用显著,可以通过“青马工程”培养更多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上海高中高校青年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文体活动、仪式教育参与比例均超过50%。48.19%的大学生和54.89%的高中生认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主题教育对他们帮助更大。35.8%的大学生和26.54%的高中生认为“看影视剧”获得的帮助更大。选择最少的是“理论学习”,只有15%左右。他们希望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获得收获。
高校青年选择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主题教育形式
高中青年选择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主题教育形式
超过70%的高中高校学生认为故事性、理论性是影响主题教育开展效果的主要因素,而选择新颖性、仪式感的比例最低,不足50%。这一点说明广大青年更注重主题教育的情感内核与思想内核。
高校青年认为影响主题教育开展效果的主要因素
高中青年认为影响主题教育开展效果的主要因素
青年学生最喜欢的主题教育影视剧中,高中高校青年学生选择《觉醒年代》的比例均超过80%。问到剧中哪一句话让你印象深刻时,多数同学提及: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能记住台词,说明影视剧的某些情节对于青年触动深,影响大,也诠释了他们希望在故事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中进行主题教育。
82.16%的大学生和89.84%的高中生表示在主题教育中收获较大或收获很大。参与调研的学生中,有87.59%的大学生团员和93.67%的高中生团员表示有入党意愿。
同时,有80.3%的大学生和90.22%的高中生表示愿意尝试主题教育理论宣讲的机会。从客观上说明主题教育在青年群体中接受程度较高,只有从内心接受和认同主题教育,才会愿意进一步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用自己的所学影响他人。
有71.87%的大学生和75.59%的高中生认为“理论性”是影响主题教育效果的因素,是继“故事性”后的第二大因素。但在团学工作者的调查中,认为“理论性”是影响主题学习教育效果最小的因素,比例为67.88%。事实恰恰与团学工作者的认知相反。双方的认知差异会影响主题教育的育人效果,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
有接近50%的高中高校青年阅读过《中国共产党简史》,有超过40%的高中高校青年阅读过《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整体来看上海高中高校青年阅读原著比例较高,原著的阅读有力促进了他们对于党史的了解。
高校青年阅读原著比例图
高中青年阅读原著比例图
如果一定让广大青年在不太喜欢(仅占15%)的理论学习中进行选择,他们更倾向于参加培训、讲座这样的被动学习。而选择参加辩论赛、理论社团中学习等比例较少。可以看出他们虽然知道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同时有畏难情绪,希望尽可能少以双向、互动的形式来进行。理论社团对于高中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可以成为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
高校学生愿意参加理论学习的形式比例图
高中学生愿意参加理论学习的形式比例图
不可忽视的是,上海高中高校青年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比例很高,超过70%参与过社会治理志愿服务,超过30%参与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大型赛会、西部计划中也有他们的身影。
高校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情况比例图
高中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情况比例图
在学习各类讲话精神的数据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比例最高,特别是“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寄语”。位居第二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远超其他选项。讲话中“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对青年影响较大。印证了青年希望得到关注、鼓励、肯定的心态。
有44.42%的大学生和48.6%的高中生在经历过主题教育后,愿意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有34.5%的大学生和44.9%的高中生参加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们的实际行动对于认知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有效的实践对于青年思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传统认知中,“知、情、意、行”是依次递进产生影响的。从本次调研反映出,广大青年需要通过广泛实践来建立对于主题教育的感知,最后才能上升到理性认知。在主题教育的场景中来看,不会完全遵循“知、情、意、行”这样的过程。所以应把握科学的教育规律,进一步设计开展好主题教育的实施路径。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青年发展的具体情况,把教育、学习和实践有机融合,最后达到使学生在主题教育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发挥团的活动优势,继续开展活力团支部、主题歌会、社会实践大赛等品牌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持续吸引青年、感染青年,打造形式多样、实践体验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
发挥团的组织优势,夯实学校共青团的基层团支部,团结激发团支部书记工作干劲,依托“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发挥“推优一体化”工作优势,让青年达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上海学校共青团主要包括高校阶段、高中阶段,其中细分为高校、高职、高中、中职,各学校学制安排、学生特点、团工作基础均不相同,团市委将给予各学校共青团更多工作空间,鼓励以“一校一品”的方式提升主题教育精度,探索激发各级学校共青团开展主题教育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应提高主题教育的深度。在保持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有意义、有意思”的基础上,探索整合学校思政、历史等学科的“第一课堂”资源优势,上好“大思政课”。破除以往惯性思维,如重视活动方式而缺乏活动内涵、重视宣扬现象而缺少理论挖掘,满足当代青年对于理论性的内在要求。注意故事性和理论性的内在统一、相辅相成,抓手实、开掘深,做到“故事生动”“理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