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皆故人
——甘肃共青团以兴业就业浇灌民族团结花

2022-08-15 06:07高振宁
中国共青团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学子西藏

文 | 本刊记者 高振宁

阳关以西,位于东八区的新疆,夕照总是姗姗来迟。7月,尚在假期,双减政策以来,每天下午六点钟,克拉玛依独山子第五小学体育老师侯天祥总会志愿来到学校,义务组织昨天在微信群里报名的孩子们一起畅玩足球。奔跑在阳光下,不同民族的小小少年欢笑着把汗水滴在同一方操场。与学校里许多汉族老师一样,三年过去,侯天祥已经在克拉玛依扎根,偶然中亦似乎蕴含着某种生命的必然。他的家乡在甘肃武威,大学时就读的河西学院位于张掖,都是河西走廊上最早设立郡县的地方。1000余个日子里,太阳从故乡的方向升起,又徐徐落入这片生活于兹的土地,仿佛无数个侯天祥们的人生轨迹。青春就像太阳,照耀在哪里,就为哪里带来温暖和光。

2021年3月,共青团中央召开第三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确定了“凝聚人心、汇聚人才”为主攻方向,协力增强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青年人才的输送和培养。会议精神自上而下,沿着共青团组织化的肌理框架静水深流,又悄然渗透进无数青年的生命节奏。团甘肃省委一体谋划部署,上下齐抓落实,将第三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纳入《共青团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团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中,切实增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对口援疆援藏兴业就业方面,由三个部门具体负责:团省委统战与社会联络部的统筹协调下,青年发展部发挥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优势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再由学校部把岗位对接到具体的高校团委。

作为甘肃共青团开展援疆援藏工作的重要高校之一,为鼓励青年学子赴新疆就业创业,河西学院每年都要前往新疆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2018年,校团委带领包括体育学院学生会主席侯天祥在内的优秀学子深入新疆吐鲁番,与当地教育局对接,通过实地走访,摸排在吐鲁番就业创业的毕业生情况,为这一年即将开启的师范类学生大三实习提供一手资料。每年河西学院都有超过1000名师范类专业学生入疆进行一学期的毕业实习,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10年。一支支铸魂育人的轻骑兵,正高举着民族团结的火炬,“千乘万骑西南行”。

把流淌的青春立起来

那一次调研,侯天祥的好友——在学校红歌比赛中结识的音乐学院学生会主席张伟亮并没有同去。大三那年,侯天祥被分配到吐鲁番市高昌区第四中学担任实习体育老师。在这所维吾尔族占比九成以上的校园,侯天祥带着学生们用颜料在塑胶跑道上“画”了个足球场。几年后,第四中学成为了当地的足球特色学校。

一次上课,有孩子问他:“老师,为什么我们会说维语了,还要学说普通话?”

于是,侯天祥讲了一句武威方言,然后对孩子们说:“你看,要是老师也讲自己的家乡话,你们还能听得懂吗?所以我们都要学普通话,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中国。”

学期结束后,临行前,学生们围在侯老师身边,焦急地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这次实习经历,成为侯天祥毕业后来疆发展的伏笔。

像侯天祥一样,通过实习爱上大美新疆的学子还有很多。侯天祥的好友张伟亮,实习所在的吐鲁番市胜金乡开斯吐尔小学位于一个偏僻的村庄。经过国家数年来的帮扶,这所乡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已十分完备,仅电子琴就有40多架。只是由于缺少专业老师,这些电子琴一直闲置着。来到学校后,张伟亮迅速承担起全校所有的音乐课,从此,开斯吐尔小学的音乐教室里常常传来孩子们快乐的琴音。

距离胜金乡最近的餐馆在十公里以外的镇上,初来乍到,午饭问题成为了张伟亮的困扰。一次,张伟亮去学校附近的菜店买鸡蛋,老板娘的小儿子认出了自己的音乐老师。彼时,和张伟亮同来实习的还有一位教英语的姑娘,得知两位小老师“午饭难”的情况后,这户慷慨的维吾尔族同胞便主动提议两人来自己家吃饭。当张伟亮把伙食费递给老板娘的儿子时,这家人却说什么都不肯收。老板娘用夹生的普通话说:“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这里教书很辛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张伟亮的日记里,记录了实习结束的那天早晨:“……阿姨给我带了很多葡萄干和馕,憨厚的叔叔要宰一只羊让我们带回去跟家里人吃。这家人的老奶奶在隔壁住,当我看见老人左手拿着饮料右手拿着零食,步履蹒跚远远从马路上向我们走来时,不禁泪如雨下。是新疆人的热情和维吾尔族人民的淳朴,坚定了我毕业后奔赴新疆的决心。”

一年后,张伟亮入职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七小学,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俄语专业的女友也放弃了对口就职方向跟随他来到新疆,一个新的青春小家就这样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

这些毅然踏上援疆之路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在这里交汇。时代的召唤,是青春建功的模子,翻铸出滚滚流淌、由小及大的青春之河,把流淌的青春立起来,波澜壮阔的浪潮里,每一朵浪花都是一张青春画像。

据统计,2021年甘肃籍大学生赴疆实习就业662人,西藏籍大学生在甘实习35人;甘肃省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135名,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0名,西部计划新疆自治区专项45名。

图 | 甘肃学子侯天祥深入克拉玛依独山子第五小学开展冰雪特色体育课程

浇灌出民族团结花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考虑到在甘的西藏籍学子毕业后多数选择返乡就业,团甘肃省委一方面与团西藏区委加强沟通交流,和西藏驻兰办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积极组织青年企业家赴藏考察,对接藏区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在常态化开展的青创训练营活动中给予西藏籍学子更多支持,助力青年返乡后,以创业带动更多就业。

在团甘肃省委的推动指导下,西北民族大学团委连续两年组织近50名西藏籍大学生在类乌齐县开展 “返家乡”政务实践活动;组织学校团干部暑期赴西藏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等地对27名学生进行家访,把关怀和温暖送到西藏籍学生的心里。2021年,甘肃省内共有14所高校组建38支民族团结实践团,其中775名西藏籍大学生、1452名新疆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阳关以西,曾意味着荒凉与贫瘠,有道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而今,一批批心怀家国天下的年轻人,沿着太阳的足迹,源源不断在这里汇集,以青春之河,浇灌出民族团结的花朵。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进行如此广泛深刻的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长河落日,苍山如海,照耀着千年翻腾的沧桑巨变,而今迈步,还要从头一一细数。入夜,祖国广袤的西部大地,苍穹放牧着璀璨的星空,重叠着历史与现实的河声落进梦里讲述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泱泱中华数千年灿烂的文明与必将迎来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学子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民族团结之歌
杏林组曲·学子赋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