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欣,李苏娜,陈 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二乳腺科,北京,100078)
乳腺增生疾病为临床多发疾病,可发生于女性青春期后的各个阶段,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首位。乳腺增生病发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患者以30~50岁为主[1]。乳腺增生疾病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及肿块,乳房胀痛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选取乳腺增生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1年3月—10月医院乳腺科门诊收治的4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B超或核磁诊断均为乳癖,乳房肿块,均伴有乳房疼痛,3个月未见缓解。诊断标准:①患者多为中青年妇女,常伴有月经不调。②乳房胀痛,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经后可减轻或消失,也可随情志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③双侧或单侧乳房内有肿块,常为多发性,呈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结节状,质韧而不硬,推之能移,有压痛。
④部分患者可伴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少数为无色浆液。⑤钼靶X线乳房摄片、B超检查、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等有助诊断[2]。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肝郁痰凝证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50岁女性。排除标准:①小儿乳房发育症(初潮前);②严重月经周期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乳腺肿瘤及乳腺炎症性疾病者;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障碍等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⑤服用过避孕药和性激素药物者;⑥对中药过敏、过敏性体质者;⑦已接受其他药物及治疗的患者;⑧未接受相关检查者[3]。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8岁,治疗组患者年龄21~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
对照组根据辨证口服中药,2次/d,早晚各1次,饭后30 min温服。
治疗组在口服中药基础上增加乳腺中药膏摩治疗。①乳痛愈药膜方剂组成:檀香30 g、香附15 g、紫苏叶15 g、吴茱萸20 g、白芷20 g、丹参20 g、陈皮30 g、丁香20 g等中药研成细末。②乳腺中药膏摩操作方法:操作前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询问患者过敏史,慢性史,是否对温度耐受,是否在妊娠期及月经期,检查胸部皮肤,有无破溃、红肿、斑疹等情况。第一步:调制药膜,取“乳痛愈药膜”170 g,以温水(40℃)调膏备用。第二步:开穴,选取膻中、乳中、乳根、期门等穴位,将调好的药膜点涂于选取的穴位之上,施以点、按、揉等按摩手法,按摩2~3 min,加快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发挥按摩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4]。以皮肤微红为度,按摩可以加快部分毛细血管扩张速度,增加血管通透性[5],达到宽胸理气、散结化滞、调经气之功效[6]。第三步:敷药膜,将调制软硬适中的药膜,均匀敷于胸部,以2 mm的厚度为宜,手法轻重适中,完整覆盖整个胸部。如患者腋下有副乳,指导患者抬起双臂,暴露腋下,将药物覆盖于副乳上。第四步:敷石膏,石膏需覆盖包裹住药膜,石膏有保温塑性,收敛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生石灰遇水会放热,起到加热的作用。第五步:加热,红外线灯照射20 min,温度以不灼伤皮肤为佳,红外线照射能持续加热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单纯外敷药膏出现干、裂的情况[7]。治疗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使其放松心情以提高治疗效果。③疗程:治疗时间20 min/次,2次/周,2周为1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NRS),用数字“0”—“10”表示不同的疼痛强度并计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由当班护士评估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在14 d内的NRS评分[8]。
根据临床症状和NRS评分改善情况评价疗效[9-10],治疗后的缓解程度分为4级:①完全缓解:完全无疼痛,疼痛数字评分减少到0分;②明显缓解::疼痛明显减轻,或虽有疼痛但不影响睡眠和正常生活,疼痛数字评分减少1/2~3/4;③轻度缓解::疼痛减轻,但仍有明显疼痛,影响睡眠,疼痛数字评分减少小于1/2;④无效:治疗后疼痛无变化,疼痛数字评分无减少。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14 d后评价疗效,疼痛干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干预效果比较[n(%)]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2],存在于各年龄段的妇女中,多见于青中年和围绝经期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生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情绪压抑,爱生闷气抑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至肝湿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中药膏摩技术属于中药外治法,属于中医绿色调护技术,能够减少内服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中药膏摩粉末中的药材檀香、紫苏、白芷、陈皮为君药,性温,归脾、胃经,前三者理气开郁,行气温中,宽胸畅膈,化痰散结,后者治中焦气滞,胃失和降;辅香附针对行经起调经止痛作用;同时配以吴英、丁香温肾助阳散结;佐以丹参活血温经通络。诸药辛温芳香走窜,集疏肝理气,散结通络于一体,可直达病所,缓解患者症状。药物经过透皮吸收,提升治疗有效率,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
本研究结果显示,疼痛干预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膏摩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病患者疼痛程度,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值得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