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业用防护服标准体系浅析

2022-08-13 02:10贺志鹏
染整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防护服个体服装

贺志鹏

[1.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北京 100010;2.中联品检(北京)检验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全球灾害数据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1 月25 日,近一年来我国遭受洪涝、地震、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各类灾害47 起[1],消防、救援专业人员在进行营救、抢险等过程中均需要专业防护装备进行个体保护。同时,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20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7 412 人[3],因此生产作业过程中个体防护装备的有效配备,对于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具有重要作用。防护服作为个体防护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涉及消防、医疗、电力、采矿、电子、能源等诸多行业,在个体安全作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在防护服领域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但由于涉及的行业、工业门类较多,相关生产单位、检测机构等在进行生产、检验检测时无法较全面地掌握相关标准信息,容易造成标准的误用或无法提供有效的产品、技术等服务。本文就我国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作业用防护服及其标准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

1 我国防护服领域的基础性标准

我国现行有效的防护服领域的基础性标准主要有4项。

(1)术语标准即GB/T 12903—2008《个体防护装备术语》,该标准包括通用术语、头部防护装备术语、呼吸防护装备术语等共11 章个体防护装备术语及定义,与防护服相关的术语及定义主要在通用术语和躯体防护装备术语部分[4]。该标准引用了大量国际标准(ISO)和欧盟标准(EN),对研究国际上关于防护服领域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GB/T 20097—2006《防护服 一般要求》,主要规定了防护服的人类工效学、老化、尺寸、标识等方面的一般要求和建议等,并在附录部分给出了不同防护类型的图形符号,属于指导性标准,必须和相应的、更为详细的防护服产品标准联合使用才能充分考察某类防护服产品的质量[5]。

(3)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的原则和要求,并按照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危险及工作条件特点,将作业类别进行了详细分类,包括存在物体坠落、撞击的作业等共39 种。同时对共72 种各类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其中就包括一般防护服、防尘服、防水服、水上作业服、潜水服、防寒服、化学品防护服等21 种防护服[6]。在此基础上,按照作业类别给出了可以及建议使用的防护用品选用指导。

(4)GB/T 29510—2013《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主要规定了个体防护装配配备的基本要求(共5 条)、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原则和辨识方法、配备程序流程图、防护分类、分级及参考适用范围和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要求等,其表1 包括了常用个体防护装备的分类、分级、关键考核参数及适用范围,是目前综合性最强的标准[7]。

以上4 项基础性标准对开发、生产和选用防护服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注意因作业环境、作业特点等的复杂性、多变性,选配综合性防护服。

2 我国主要防护服产品标准

2.1 主要开展防护服领域标准化的机构

防护服主要用于对躯体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的防御[4],我国主要开展防护服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机构为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其下专门设有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护服装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2/SC4)来负责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领域防护服装标准制修定等工作。

此外,相关行业主管单位及标准化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员防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12)、全国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3)等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所需防护服标准。

2.2 低温作业防护服标准

低温作业常见场景主要包括冷链工作、寒冷地区野外工作、冬季水上救援等。对于低温的界定,我国相关标准为GB/T 14440—1993《低温作业分级》,该标准根据工作地点实际温度和在低温环境下的作业时间率将低温作业分为4 级[8];GB/T 14439—1993《冷水作业分级》按人员在工作中实际接触水的温度及在冷水中的作业时间率将冷水作业同样分为4级[9],各研发单位、企业可以参考该标准分类进行产品的适应性研发。

目前,我国低温作业防护服标准主要有:GB/T 20898.1—2007《浸水服第1 部分:常穿服安全要求》、GB/T 20898.2—2007《浸水服 第2 部分:弃船服安全要求》、GB/T 13459—2008《劳动防护服 防寒保暖要求》和GB/T 38300—2019《防护服装 冷环境防护服》等。其中,前3 项标准以克罗值(clo)作为考核指标,最后1 项标准以综合有效热阻作为考核指标,而克罗值实际为热阻的工程单位。GB/T 13459—2008 按照不同地域1 月份综合温度进行了服装气候分区划分,分为高寒区、寒区、温区、亚热区和热区,各区间温度与GB/T 14440—1993略有不同[10-13]。

2.3 高温作业防护服标准

高温作业常见场景主要为:消防灭火救援、炼钢、焊接等。关于高温作业分级的标准(GB/T 4200)已经废止。通常高温作业服除了需要具备优良的热防护性能,阻燃也是此类防护服必不可缺少的考核指标。目前,我国现行有效高温作业防护服标准有GB 8965.1—2020《防护服装 阻燃服》等8项,具体见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是目前所有高温作业防护服的必考核项目;热防护性能和隔热性能作为重要的衡量高温环境防护服产品质量的考核项目,对其考核要求也在逐渐增加。但值得关注的是,上述4 项性能指标的涵盖问题在不同的标准中有不同的划分,有的将热防护性能归到阻燃性里,如GB 8965.1—2020,有的将隔热性能归到阻燃性里,如AQ/T 1105—2014,有的则单独列出,可见在标准化领域对这4项考核指标的划分仍存在不统一。

表1 我国现行高温作业防护服标准[14-21]

此外,针对热稳定性能和隔热性能的测试尚无单独的测试方法和标准。GB/T 39098—2020 则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22488:2011。

续表1

2.4 化学作业防护服标准

生活、工作和学习等诸多场景均会接触到种类繁多的化学品,不同化学品的安全性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充分了解所使用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尤其在进行化学试验及化学作业时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安全性防护;此外,在应急救援时也可能面临有害化学品的威胁。化学防护服作为躯体的主要防护装备,可防御有毒、有害化学品直接损害皮肤或经皮肤吸收伤害人体[22]。

AQ/T 6107—2008《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和GB/T 24536—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标准规定了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诸多信息,具体还涉及作业中化学品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防护需求评估等诸多方面,并针对化学品的性质及防护服的防护功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化学防护服分类体系,对我国目前化学防护服的设计、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两项标准均由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工标网查询均为现行有效标准,但在分类和适用范围上有所区别,具体见表2。两项标准分类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如GB/T 24536—2009 中的颗粒物包括粉尘,但AQ/T 6107—2008 中的粉尘仅指化学粉尘和矿物纤维。从适用性看,AQ/T 6107—2008 强调不适用于微生物和放射性物质的防护服,GB/T 24536—2009 则无此条款,但从标准文本看其不适用范围是一致的。

表2 不同标准中化学防护服分类[22-25]

除上述两项指导性标准外,现行有效的具体产品标准有: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GB 24540—2009《防护服装 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GB/T 29511—2013《防护服装 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和XF 770—2008《消防员化学防护服装》等。GB 24539 在修订时并入了GB 24540—2009和GB/T 29511—2013,已于2021 年10 月8 日发布,将于2022 年9 月1 日实施。表2 列出了新标准中化学防护服分类,新标准采用了GB/T 24536—2009 分类方法,但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增加和完善,如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类型中区分了应急救援和非应急救援,分类更清楚。

2.5 带电作业防护服标准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1 年1—6 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 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2.6 亿kW,电力系统从业人员数量庞大,防护服作为重要个体防护装备对于提高电力行业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降低电力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电力行业安全防护服包括:防电弧工作服、带电作业屏蔽服、高压静电防护服、焊接服和高可视警示服等[26]。相关产品标准包括:DL/T 320—2019《个人电弧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要求》、DL/T 1125—2009《10 kV带电作业用绝缘服装》、DL/T 1238—2013《1 000 kV交流系统用静电防护服装》、GB/T 6568—2008《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和GB/T 25726—2010《1 000 kV 交流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等。

DL/T 320—2019 主要考核电弧防护服面料的电弧防护性能(防护级别分为4 级)、阻燃性能和理化安全性能;并对防护服的设计,辅料和附件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DL/T 1125—2009主要考核工艺及成型、机械性能(表层拉伸强度、表层抗机械刺穿、表层抗撕裂)和电气性能(交流电压试验和电阻率测量)等。DL/T 1238—2013主要考核衣料电阻、衣料屏蔽效率、成衣屏蔽效果等。GB/T 6568—2008 主要考核衣料屏蔽效率、电阻、熔断电流、耐电火花、耐燃、耐洗涤、耐磨损等指标,成品则主要考核整套屏蔽服装电阻等。GB/T 25726—2010 考核项目与GB/T 6568—2008 基本一致,仅因所适用电压降低,个别考核指标不同而已,如将衣料屏蔽效率指标洗前、洗后及经500 次耐磨后降低为不得小于40 dB,因此今后在进行标准修订时,建议将两项标准整合为一项标准[27-31]。

2.6 微波作业防护服标准

研究从事微波机调试、微波发射和微波加工与应用等作业的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文献较多,认为微波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32-33],因此长期作业人员应做好个体防护。目前,关于微波作业防护服的研究非常少,其标准体系的发展也极为缓慢,检索到的相关标准仅有GB/T 23463—2009《防护服装微波辐射防护服》一项,该标准适用频率范围为300 MHz~300 GHz,以屏蔽效能值为依据将防护等级分为A、B、C 3个等级[34]。

2.7 射线作业防护服标准

射线作业主要涉及放射性矿物的开采、选矿、冶炼、加工、核废料或核事故处理、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X 射线、γ 射线等检测及治疗[6]。鉴于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性,从业人员在进行射线作业时必须做好个体防护。但关于射线防护服的研究及标准体系建立的相关资料较为缺乏,主要有两项相关标准:(1)LD 86—1996《100 keV 以下辐射防护服》,主要适用于能量为100 keV 以下辐射、用不含铅的材料制成的防护服产品,按防护效率分为Ⅰ级(≥70%)、Ⅱ级(≥80%)和Ⅲ级(≥90%),同时规定经标准要求洗涤程序后,防护效率不应低于70%;(2)GB 16757—2016《防护服装X射线防护服》,适用于接触X 射线人员穿用的防护服,按铅当量分为4 类,按品种款式分为服装类和非服装类。标准对产品设计、防护材料性能、内外面覆盖材料性能等均具有较为详细的规定[35-36]。

2.8 医用防护服标准

医疗作业中经常会面临微生物、病毒、血液等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个体防护对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医用防护服标准主要有:YY/T 1498—2016《医用防护服的选用评估指南》、YY/T 1499—2016《医用防护服的液体阻隔性能和分级》、YY/T 1799—2020《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技术要求》和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等。

YY/T 1498—2016 给出了关于防护服材料类型、安全和性能指标、防护服产品的评价和选择、根据特定的医护程序选择防护等级的指导原则及防护服的维护和处理等详细信息,对不同种类防护服的选用及设计、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和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阻隔性能,对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微生物以及干态粒子的阻隔性能,耐磨性,强度,舒适度,沾色、色牢度和残留物,静电特性,阻燃性,颗粒物和落絮,缩水率,生物相容性,无菌保证,使用性能等13 个方面。该标准在给出各类性能评价方法的同时,指出了评价方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局限性,对于评价方法的发展也具有较大意义。

YY/T 1499—2016 根据其规定的测试方法,将防护服阻隔性能分为4 级,且各等级的抽样检验接收质量限和拒绝质量限均相同。YY/T 1799—2020 和GB 19082—2009 的差别为重复使用和一次性使用,但在具体考核指标[如抗渗水性、透湿量、抗静电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阻燃性能、过滤效率(阻穿透性能)、微生物要求等]设置上一致性较高,区别在于YY/T 1799—2020 对防护服的材料和成分要求进行了不同章节的区分,并增加了阻湿态微生物穿透性能和阻干态微生物穿透性能指标要求[37-40]。因此,在后期标准修订中可以考虑将两项标准进行合并。

2.9 道路交通作业防护服标准

道路交通作业人员可分为道路作业人员和交通处理人员两类,现有防护服标准体系针对以上两类人员各有一项防护服标准,分别为GB/T 25281—2021《道路作业人员安全标志服》和GA/T 1045—2012《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防护服》。前者主要适用于在道路上进行路政管理、养护、施工等作业人员穿着的防护服,后者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防护服。道路交通作业防护服标准均对所使用的反光材料(反光布、反光带)有详细的要求,这也几乎是所有防护服均会要求的项目。

除此以外,GB/T 25281—2021 将标志服分为普通型和网格型两种,其他考核项目均比较常规;而GA/T 1045—2012 将防护服分为Ⅰ型防护服(常规天气穿着)、Ⅱ型防护服(炎热天气穿着)和Ⅲ型防护服(雾天和沙尘天气条件下穿着Ⅰ型防护服外),对防护使用的材料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增加了对Ⅰ型、Ⅱ型防护服收缩率,对Ⅲ型防护服耐低温、耐高温性能的考核[41-42]。

2.10 其他作业防护服标准

除以上几种作业防护服外,还有静电控制场所需要配备静电防护服,其现行标准有SJ/T 11412—2010《防静电洁净工作服及织物通用规范》和GB 12014—2019《防护服装防静电服》;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应穿着专门工作服进行操作,现行标准有GB/T 37850—2019《食品从业人员用工作服技术要求》;从事水产加工、养殖和海洋捕捞涉水作业人员,需穿着具有防水性能的服装,现行标准有LD 100—1997《水产防护服》;工作环境中存在蚊虫、蚂蚁等昆虫侵扰的作业人员,应穿用具有蚊虫、昆虫等防护效果的防护服,现行标准有GB/T 28408—2012《防护服装防虫防护服》;从事石油、石化等行业作业的人员应穿着具有防静电、阻燃、抗油易去污等功能的防护服,现行标准有GB/T 28895—2012《服装防护抗油易去污防静电防护服》,但该项标准没有考核阻燃性能。

此外,尽管诸多防护服标准考虑安全警示等功能,对防护服的颜色及反光材料等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但是GB 20653—2020《防护服装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仍然值得借鉴。

3 结语

尽管我国各行各业针对作业特点制定了作业用防护服标准,用以考核相应产品的质量,进而更好地维护作业人员安全,降低事故率,但从目前防护服标准体系来看,较多标准年代较久,应及时进行复审确认,以实行新环境条件下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要求。此外,按照GB/T 11651—2008 中作业类别分类,尚有一些如易燃易爆、深海潜水等特殊作业场景缺乏相应的国家、行业层面的防护服标准。

猜你喜欢
防护服个体服装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巾帼风采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道具服装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