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吴启军 图:本刊资料
“白房子”立于半山半水之间、稻田之际,浮于园林,无拘内外。
花楼沟村位于承德市滦平县南部雄伟壮丽的金山岭长城脚下。金山岭长城全长10.5公里,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山峦之上,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景色各有千秋,被誉为“中国长城的天然摄影棚”。近年来,滦平县以长城文化、皇家御路文化为根基,打造花楼沟村“长城花乡”概念,实施乡村振兴。如今的花楼沟村既有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又有田园风光的趣味,村民和游人在长城脚下享受着最奢侈的浪漫。
作为浪漫的提供之地,“花时间研究所”是花楼沟村颇具代表的综合性生活空间,以半山半水半宅半院,将“半”与“缓”的意蕴在长城脚下这小小的1400平米内徐徐展开,如同生活的画卷带领人们进入这处世外桃源。高于常人视野的片岩景墙围于院落四周,似乎有意遮掩内部景致,让人不由得想进去一探究竟。入口屋檐由外向内倾斜,屋檐下两扇大开大合的碳化木趟门,于天朗气清时,将光线、水、风以及植被的绿意引入庭院。阳光映衬下,水声澹澹入耳,水面波光浮动于白色肌理漆屋檐上,光随水动,水随风移。在白色方正的小院落内,各种自然景致和乡村生活元素被融入建筑空间,交替上演着一幕幕别有趣味的生活剧。
透过窗户的阳光映衬着房间内朴实典雅的内设,大小不一的窗户就像取景框,容纳不同的景致。
二层咖啡区是一处可供人轻松交谈的妙处。室内窄长的天窗取代侧窗,空间通透明亮。漫步其间,看阳光透过天窗反复折射,此时,一把摇椅、一壶茶水就足矣。而庭院墙上有着大小不一、错落排列的窗户,锈色钢板穿插其中,与白色肌理墙、棕色碳化毛竹和黑色碳化木材等充满叙事性的建筑材料相互碰撞,散发着古雅的历史色调。大小不一的窗户就像取景框,容纳不同的景致,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出世感。
建筑内部的每层空间通过墙外步梯相连,并用黑色金属栅栏包裹步梯贯穿整个三层建筑,使室内景致与屋外的悠远群山形成一种隐约的联系。人循着步梯缓步而上,视野被裹上一层金属网与木纹格栅叠合而成的滤镜,朦胧且写意,虚幻但真实。此时“画框”被楼梯的坡度切成不规则的形态,景象随步移变换,就像在看一部无声的黑白老电影,让人回想起那些曾经的过往。屋顶用生态竹木和碎石铺地,透光透风的材质隔出一个天台酒吧。游走至此,坐于长椅小憩,听风望山,看日出,观晚霞,闭眼感受被大自然包围,此刻是短暂的放空,而非终章。
茶室嵌在建筑里,悬浮在水际,引导观者在每一个小空间内自我寻趣,拾取自然的声音。
回到一楼餐厅带着烟火气的空间氛围中,大扇落地玻璃窗将院内美景引入了室内。用餐时不经意一瞥,眼里满是风景。饭后在一楼茶室临水而坐,沏上一壶茶。清亮的茶汤倒在小盏里,细细品啜,一缕甘甜溢满心田,往日的喧嚣顷刻化作淡泊宁静,只有钟摆滴答在耳际细数着时光的脚步。茶室形如一个戏剧盒子,品茶者在茶室里观庭院,观那些散落在院景中的人;庭院里的人在观景,观茶室里上演的剧幕;楼上的人在俯瞰,楼下的人在仰望。看与被看,视线交错,人、建筑、庭院紧密联系在一起。纵观整个建筑,蒙太奇理念贯穿始终。观者身处其中,看到的是局部,看不到的是无限。在有限的画面中延续出无限的思绪和情感,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
走出庭院,来到旁边稻田。一块块稻田被田埂分割开来,在山脚下静默地铺展着。水渠里水流动的声音,像风声,也像雨声,仔细听又觉得像是大地万物生长的细语。从稻田中央回望院落,白房子浮于稻穗之上,斜墙围合成长条形的洞口,由此可窥探一幕正在上演的人间“戏剧”,吸引观者参与其中,观与被观,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自己的主角与观众,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