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2022-08-13 04:51
优雅 2022年8期
关键词:艺术家装置

数字影像艺术家Fikri Amanda Abubakar作品:你去了哪儿?

英国 伦敦 迷你高尔夫 迷你高尔夫是标准高尔夫的缩小版,娱乐形式大同小异:使用一根球杆和一个高尔夫球,以尽量少的击球杆数,将球分别打进各个洞杯中去。艺术家二人组Craig & Karl将互动装置《迷你高尔夫》带到伦敦金丝雀码头。像素玩具般的球场设备,高饱和度色彩的碰撞,让人们体验了一场好看又好玩的运动。

澳大利亚 悉尼 盛夏泡泡浴 第12届悉尼灯光节以“城市之魂”为主题,展出114位艺术家合作打造的47件灯光装置。艺术家Atelier Sisu的作品《一瞬之海》是由无数只巨大的“泡泡”组成的光影装置,让人们瞬间找回童年的感觉。白天,“泡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效果;夜晚,随着音乐声响起,“泡泡”会根据旋律不断变换色彩。

法国 里昂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艺术家Thomas Jackson通过将雨伞、杯子、彩带、呼啦圈等日常物品重新组合,模拟出鸟类、海洋生物的群聚形态,创作出一系列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悬浮装置。Thomas的作品就像一个并列实验,他用意想不到的材料构建装置,而后放置在与这些材料有着反差的自然环境中,以打破人们的认知边界,从而给予日常事物新的理解。

西班牙 毕尔巴鄂 巨蛇降临 在毕尔巴鄂2022年“白夜”艺术节上,28个以装置、光和声音组成的艺术项目改变了当地城市的面貌。其中艺术家Martillo Neum¤tico的巨型充气装置《灰色身体》,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蛇占据了神圣艺术博物馆所在的庭院。装置采用的现代材料与这座16世纪的古建筑形成强烈对比,一时间让人分不清到底身处哪个年代。

西班牙 巴塞罗那 迷幻的霓虹美学 艺术家Patricia Bustos钟情于各种带有女性特质的梦幻色调,这些色彩在她的调和下展现出的不只是一味的柔情,更多了几分独特、前卫以及超现实主义的表达。在沉浸式装置作品“Metanoia”中,Patricia将色彩、材质和灯光完美结合,打造出一个梦幻般的超现实空间,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心中的乌托邦。

美国 迈阿密 街区游乐场 为响应“舒适与快乐:号召行动”的策展主题,Proba工作室用装置作品《明日之地》将迈阿密设计区转变成一个互动式游乐场。装置由多组不同造型的雕塑组成,融合了萨尔瓦多·达利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基思·哈林的生机勃勃和孟菲斯的滑稽调皮。游客们不但可以坐在装置上休息,还可以随意挪动装置的位置和摆放形态。

亚历山德罗斯 · 塞科欧里斯的装置作品《房间》,犹如一片黑色的滔天巨浪。

看到保罗 · 麦卡锡的《番茄头》雕塑,脑海总是浮现出“真叫人头大”的表情包。

作为文明的滥觞之地,希腊孕育了无数先贤哲人,也见证了人类城市、政治、文化与经济的演变发展。创始于2013年的希腊当代艺术机构NEON在扎根本土文化之余,不断致力于传播当代艺术。NEON最新的项目是与希腊议会合作,将雅典市中心一座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标志性建筑——前公共烟草厂改造成一个65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旨在纪念希腊独立战争200周年以及鼓励公众度过这场新冠大流行。该项目由迪米特里斯·古克拉萨斯策划,以“开启梦想”为主题,展览时间定于2022年8月6日至2022年11月27日。此次展览汇集了希腊收藏家迪米特里斯·达斯卡洛普洛斯收藏的众多大型装置作品,包括约翰·博克在一辆精心修复的林肯敞篷汽车上安装的巨型触须装置、保罗·麦卡锡的《番茄头》雕塑、托马斯·赫施霍恩用胶带、纸板、书籍、海报和罐子建造的洞穴以及达米恩·赫斯特用彩色氧气瓶制作的《来自沟里的问候》。展览结束后,现场所有作品将捐赠给希腊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泰特美术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对此,迪米特里斯·达斯卡洛普洛斯解释道:“我希望这些世界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在过去30年里的重要艺术作品,能让更多的公众接触到。”

约翰 · 博克的装置作品《触手》。

迈克尔 · 兰迪的装置作品 《信用卡销毁机》。

达米恩 · 赫斯特用彩色氧气瓶制作的装置作品《来自沟里的问候》。

托马斯 · 赫施霍恩的装置作品《穴居人》。

安尼特 · 梅莎洁的装置作品《依赖性与独立性 》,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热带从林的缩影。

曹雨 喧嚣的人间,很美很炫目

很多人说曹雨的作品强而有力,她却说这也许是她性格中缺失的那部分。高调的对抗,反映在作品里,就是那一针见血的刺痛,或是从脆弱中生长出的阳刚。在作品“我就是想你过得没我好”中,观众会发现似乎这是由两句话拼合而成的一句话,前半句的五个字“我就是想你”,听起来更像是一句亲密的诉说,直至读到最后“过得没我好”,则完全反转。旧式霓虹灯招牌曾是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夜上海”“夜香港”的灵魂,每每夜幕来临之时照亮暗夜下的歌舞升平。于很多人眼中,它是中国城市典型的街头与庶民文化形象。这个用来为商业广告宣传的招牌五颜六色地闪烁,就像喧嚣的人间,很美很炫目,形状却更像一座拱顶“墓碑”。

刘诗园 自由定艺

刘诗园的艺术实践涉及摄影、影像、舞台剧、空间装置等多个领域,其艺术实践呈现出一种不受地域性限制的视觉语言。在早期创作中,刘诗园侧重呈现出一种对边界的有意质疑,她夸张地运用符号化的简单事物来讽刺商业运作和人们信仰间的矛盾。近期,基于多重文化的生活背景, 她的创作更多地融入了一种个体对于不同历史文明和自然现状关系滑稽的误读。刘诗园的作品很难被简单的定义为摄影或视频,无论是静止的还是动态的,都超越了它们被制作时的语境和媒介而单独成立。本次展览中无论作品的大小,刘诗园都为其配有一段自己撰写的配文,她感到“好的东西仿佛都在流走”,所以只要是自己认为的趣事,无论大或小,都应该去做,并且做好。

孟德宇 自我,面具和对象

艺术家孟德宇的个展《乔,我的爱》,呈现艺术家近年来的绘画作品。对于立体主义,今天的大家都有各自解读,孟德宇也有不少心得。他将过去研究的一整套方法重新安排于俯仰观看的视角,拉回到自我、面具和对象,这三者的关系里。对于近期创作突破的方法,在孟德宇多角度、多方面的尝试里,可以看到种种结构和再现。当然,表现形式是抽象表现主义,而内涵,却是观察世界的那颗心与原本存在的相知,相融,相和。对于孟德宇的作品,任何太具体的解读,都不如去理解艺术家本身,以及思想所经历的过往和当下;想要更多窥探孟德宇的创作,还是把机会留给观看本身,对于知音或者被打动的每一颗心,都抱着开放的态度,期待那一份艺术家与观者间的共鸣。

潘望舒 古怪可爱,充满童趣

80后杭州姑娘潘望舒是一名陶瓷艺术家。2017年开始创作以来,她徒手捏造过上千个“贱贱的”小人。他们形象各异、古怪可爱充满童趣,不仅有着自己的名字,彼此间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在学生时代与父母之间的隔膜与冲突,引发潘望舒关于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主题创作。《别害怕,你什么都看不见》这件作品,想表达的是父母为保护孩子,选择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把双眼都蒙上,同时,也遮住了孩子面前五彩斑斓的世界。创作这一主题的初衷,不是同情亦非讽刺,艺术家只想去呈现这一种现象,希望能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潘望舒说自己一直期望可爱,但不单纯只是可爱、酷,或者特别阴暗。在可爱的外表之下,有全面的性格展现,这是她所追求的。

童昆鸟 金光闪闪的迷离世界

作为中国备受瞩目的青年艺术家之一,童昆鸟灵活穿梭于多种创作媒介之中,以装置、行为、影像、雕塑、绘画为主要表达形式。身边唾手可得的物件是其灵感来源,被重新组合后赋予颠覆性的幽默感,以此回应当代社会问题。此次展览主题“三毫米上的金色恶托邦”,借用了艺术家在疫情大背景下所创作的“平衡鸟”系列新作的题目。展览整体由多只平衡鸟组建,支持在一根冰冷的铁棍上。每一只平衡鸟结构部分都尽最大可能地缩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独立在空中盘旋,又因整体重量之间的平均分配而互相平衡,组成“金色恶托邦”:一个“抱团取金”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看似是一个平衡有序且金光闪闪的迷离世界,实则是被凌驾于极端之上,在半空中摇摇欲坠的社群。

汪建伟 生命是种共生、平等的关系

走进汪建伟个展“总是,不是全部”,展厅四周的墙面与空间中高低不等的通道和空地上,有一些“不明物体”。它们看似毫无关联地悬挂、摆放着,要表达什么呢?汪建伟近期工作方式的的转变,正是源自几年前,他在新知识领域的阅读中遇到的一位美国的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他的理论直接挑战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即,生命之间不是一种竞争、高低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平等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发展40多年来,汪建伟是少有的不断在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位艺术家。艺术家这一阶段工作的目的,并非故弄玄虚,制造一些观众看不懂的“不明之物”,而是认识到以艺术家作为主体退隐为出发点,更加强调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所凸显的事物本身的价值。

张爱力 介乎于现实与超现实的领域

之所以选择“十二音”作为展览主题,是因为张爱力认为其“冷静理性”的笔触与缺少美感的十二音律不谋而合。画面上,锈迹斑斑的金属管交错堆叠,犹如蠕动伸展的触手;锋利的钢片闪着逼真的环境色,让人想起重金属摇滚乐。张爱力想传达给观者的是专注于绘画语言本身的乐趣。时隔两年,她不再满足于追求“真实”,而是试图摆脱参照物尺寸以及现实“牢笼”的限制:画布上的软管被无限放大,细节的填充更加考究,金属的色彩倾向愈加明显,却始终与现实拉着一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失真却逼真,张爱力在现实与想象的拉扯中,一点点地突破自我,并把观众拉入一个介乎现实与超现实的领域。正如艺术家所说:“当尺度脱离对象,细节逼近真实,颜色变得极端,具体开始失真。”

张丰渊 生命和自然的神话

艺术家张丰渊个展“没有我们的世界”,呈现她近期创作的由棉布和羊毛制成的织物作品,以及大型织物装置作品。在针织的自由和纺织的固有形式中,张丰渊带领观者进入其内在的无人世界。作品主体乍看之下难以辨析,却又似曾相识:半抽象的花园、依稀具象的风景、动物的剪影、静谧的河流和色彩斑斓的重重山影,宣唱着生命和自然的神话。在纺织固有的经纬方阵中,张丰渊以亲密的视角描绘农田、火山、冰川等游走在抽象与具象边缘的自然图景。相比纺织在形式上固有的限制,针织给予艺术家恣意操纵材料的自由。她在作品中用空想性错视将毛线相互缠绕碰撞,形成一个引人入胜、令人不禁想伸手触摸的丰富表面。

王兴伟

中国艺术家

“我主观上争取不设限,但‘出身非常受限’,我自己比较清楚不设限不等于什么都擅长。”

三十多年来,王兴伟打破了许多“习惯”。他有一双驾驭古典绘画的好手,却向世俗流行的趣味靠拢;他钻研绘画语言的独特与创新,丝毫不在意图像的“离经叛道”。

黄永玉

中国画家

“人生苦,但人大于苦。人只要笑,就没有输。”

今年,黄永玉99岁了,该有老人模样了,可他没有。他骨子里依然活得像百年前的侠客,按照江湖规矩过日子,待朋友赤诚,见长辈谦卑……笑,是一种反抗;在难以用拳头反击的长久磨难中,笑,也是一种武器。

刘恋

中国歌手

“音乐让我更加有自信,让我不那么怕变老。”

刘恋过去很怕变老,总觉得到30岁就是大限将至,创造力会衰减。但真正到这个阶段,她才发现自己可以掌控人生。虽然会为一些世俗的问题焦虑,但她觉得自己活得比20岁时要好多了。

刘丹

中国演员

“演戏不是一个一定要讨别人喜欢的事情。尽力把自己需要做的做好,喜不喜欢作品,是别人的事情。”

刘丹意识到人真实的存在本身就有很大魅力。当你不带任何目的去观看、感受,人跟人之间就很容易建立连接,这可能也是人最需要的东西。

杨千嬅

中国香港歌手

“有人问我代表作是哪一个,现在我的看法是,家庭是最大的代表作。”

想要平凡也是一件不平凡的事,疫情以后,杨千嬅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慨。不能光是去工作,工作创作力来自生活,有生活才会有感觉。那种生活不是要生活品质,而是真的活过的感觉。

金文丽

中国艺术家

“我的作品叙事性只是一部分,我希望自己的画面里有三分的叙事、五分的真实、两分不受控的意外。”

在金文丽的创作中,静物绘画与欧洲古典的“好奇屋”,在她手上被置于了同一处,是一个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而又自成一体的梦幻异境。

叶倩文

中国香港歌手

“如果没有人听你,就一定要退出。”

叶倩文的每一次亮相都鲜活和明媚,她的人生际遇,几乎与粤语流行乐黄金时代的衰荣同频。时代轰轰烈烈,她在其中写自己的那一页;时代逐渐沉寂,她潇洒隐去,回到寻常平淡的生活里。

侯佳男

中国艺术家

艺术家要做的就是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概念,而不是找到一个窍门后一直消耗这个窍门。”

侯佳男擅长提出概念,他把绘画当作服务于概念的工具而非目的。同时,他以绘画构建了一个炫目的虚拟乐园,因此不会强求于手感、肌理、明暗、形体这些绘画的细节。

贾伟

中国艺术家

“设计和艺术乃至创业,首先都是在探究美,其次是想象力,另外还强调真。”

从一名设计师到元宇宙AI艺术家,贾伟在强大的设计基因下,为艺术注入情绪体验。同时,融入了超越现实的元宇宙美学,而艺术本身也是他自我疗愈的一种生活方式。

韩延

中国导演

“死亡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东西,这部电影给到中国的孩子们一个关于死亡的解读方式。”

韩延很欣赏电影《寻梦环游记》中对于死亡的解读。他也希望,在中国文化里,也能有这样一部电影,说说死亡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了他监制的电影《人生大事》。

猜你喜欢
艺术家装置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除白发简易装置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