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晶晶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311
要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首要做的是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1],并不断优化服务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在农业建设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定信息化是助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达成现代化农业建设目标的核心手段[2]。高等院校在我国不仅需要负责好教育育人工作,还应肩负起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并需要为社会提供图书借阅与咨询服务。图书馆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有着优秀的信息情报队伍,其通过获取多方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再传递给有信息需求的人员,所以,农业信息化必须要充分借助图书馆的力量,利用图书馆获得各种各样的农业学科信息服务,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3]。
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收集工作,因而各类学科的资料都相对齐全,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各种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和农业相关的数据库也在不断增加,馆藏资源愈发丰富的情况下,农业信息服务在资源层面的保障也会越来越大[3]。
图书馆中的很多馆员学历都相对较高,且还有一些是专业水平高超的,加之新时代的年轻人几乎都懂得信息技术应用,年轻馆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方面基本没有问题,可为入馆借阅的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引导他人更好地获得所需的资源。因而,有着专业的馆员队伍,也是农业信息服务的关键内容。
很多图书馆都有和农业科技相关的课题任务,为使得课题研究与推广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课题组成员往往都会深入农村进行科技调研,和农民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得农民的实际需求,可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丰富的经验。
高校图书馆目前基本都已引入信息化技术,其所提供的服务除了传统的借、阅、藏等外,还需要提供信息服务[4]。一方面,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同时,网络资源也逐步丰富,网上的数据库服务重要性愈发凸显,而网上服务最为显著的优点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如电子阅览、网上检索、网络咨询、文献传递等服务,都是具有开放性、及时性的。但受到服务内容、版权等因素影响,使得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几乎都是校内的师生;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往往都具备信息的搜索、加工能力,可为用户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也就是在提供给用户所需的信息前,进行信息的二次加工,提升信息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对于此类服务来说,能够提供给用户知识应用与创新服务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如定题信息、读者培训、科技查新等服务,但此类服务提供的对象范围较窄,基本都是校内专家,面向社会的较少。纵观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信息服务状况,无论是开展形式或是技术方面,内容都是相当丰富的。但因为调研限制,高校图书馆目前提供给社会的信息服务还是较不完善的,现有的服务中在规模与形式上,相比于校园内部服务都是具有较大差距的。而在农业农村方面,高校图书馆可提供的信息服务更是少之又少的,更不要谈针对现代农业建设的专门化服务。实际上就是,在为“三农”方面提供的信息服务是非常少的,和实际需求根本不相符合,在此方面工作相对滞后,今后还需要不断拓展。
1.缺乏为现代农业服务提供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大多数的服务都是以师生为主的,各项服务的开展也都是结合校内师生的学习、教研需求,以让师生满意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5]。虽然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几乎已得到满足,但图书馆的实际建设作用并未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服务视野较窄,并不重视对社会以及现代农业建设的服务工作,在此方面投入较少,服务种类也极为有限。之所以会出现此情况,关键原因在于图书馆员内心并不重视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一心将关注点放在校园内部,将师生作为唯一的服务对象,不会思考如何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助力,自然也不会为其提供服务。
2.还并未构建专门的服务于现代农业建设的机制
高校图书馆现阶段无论是服务模式与内容,或是管理体制,都是以高校自身的发展为主要依据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社会上的信息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信息服务机构逐步建立,但这些机构给科技、法律、市场提供的信息服务较多,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相对不足。由于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参与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服务的意识,也缺乏相应的参与动力,导致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是附属的。正是如此,目前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服务的机制还并未成立,因而其获得的信息服务也相对有限。
3.现代农业建设服务模式尚不健全
尽管有些高校图书馆已提供有关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但几乎都是以提供给校内师生服务的模式来服务于农业、农村。例如,通过网站、信息摘编的方式来整合市场信息,但这些信息和三农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导致服务有效性严重欠缺。之所以会出现此现象,关键原因在于馆员并未深入了解农村与农民,也不会专门针对现代农业制定有效的服务模式,这种现象若不改变,这些现有的服务会继续如同虚设。
要使得现代农业建设切实获得实际所需的信息服务,就应先转变图书馆员的固有思想,使其对现代农业建设有清晰的认知,并高度认可该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现代农业建设,不仅是以促进农业增收,让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为唯一的目标,其关键是要缩小城乡的发展差距,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而为经济的稳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而,图书馆必须要将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视作工作的重心,尤其是要转变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服务看法,只有真正从内心引起重视,才会积极寻找有效的渠道与方式,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服务,进而助力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
高校图书馆有着显著的事业单位特性,无论是管理体制、经费来源或是工作目标,都是以事业单位体制为主来开展工作的,这些工作都有明显的指令性、计划性特征,工作中的竞争性极低,特别是市场竞争基本不会给其产生压力[6]。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形成竞争意识,积极争取经费,强化自身的活动,专门针对现代农业建设建立服务机制,真正积极为三农提供服务。现阶段已有某些高校图书馆注重为社会服务,也引入了市场化机制,从当前的服务成效来看是非常不错的,但参与的高校还相对较少,因而普及工作还需继续开展,使得各大高校都有此服务意识,并积极开展相关建设工作。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的服务中心都是馆藏资源借阅与信息咨询,结合师生的实际资源需求,以及学校的教研工作,提供与之相对应的信息服务。在社会对图书馆服务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高校图书馆若是继续此种服务模式,必然无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也无法和社会用户的要求相符合,且服务滞后性相对明显,所以服务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必须要针对社会信息服务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尤其是为三农服务方面,更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中拥有非常丰富的馆藏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若要使得这些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应将这些资源和农业技术、市场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确保高校科研所需的信息服务能够得到满足,还可积极开辟和现代农业、农民以及现代农业建设需求相符合的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已在自身现有的网络咨询、推送、信息摘编、文献传递等服务基础之上,探索和农民需求与习惯相符合的信息服务模式,确保农民的信息服务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农业也可由此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图书馆的作用也可切实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图书馆要将三农领域作为重点信息服务对象,就应结合学校的所处地区特征、学校自身的特色深入农村,更为清晰地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特性,并获得实际所需的信息服务需求,由此使得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得以优化与完善,进而形成更为实用与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内容,现代农业建设也可由此获得实际所需的服务,服务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例如,可对信息收集范围进行不断的延伸,整合与收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的农业产品、市场供求、经营管理、国家政策、金融等信息内容,并畅通信息渠道,使得乡镇企业和农民都可快速获得完善的信息服务;也可将信息中介职能有效发挥出来,将校内的科研成果、专利推荐给乡镇企业或者农民,保障新成果更为迅速地投入应用,科研成果也可为农民真正起到帮助;还可为乡镇企业提供专题跟踪服务,促使信息服务不断扩展,企业也可获得更好的发展助力,进而带动农村农业的共同发展。
现代农业建设若要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服务,仅依靠图书馆是远远不够的,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城乡在多年来一直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农民们的信息致富意识普遍都较弱,对于信息的应用力度远远不够,导致各类信息在农业农民中的应用效果并不佳。所以,图书馆将信息服务提供给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将信息服务视作一个产品,也就是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对信息服务进行生产、推广,信息服务也可由此步入市场化运作的状态。之所以要开展市场营销,旨在使得用户对产品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并提升对自己产品的认可度,所以在落实好信息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优化服务内容与方式,还要做好下述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引导农民形成信息需求,使得农民的使用积极性提升,真正认可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信息作为保障,农业也可从思想上改变对信息的态度,进而更为积极的接受信息。二是要促使信息服务和农村、农民的需求真正相匹配,例如,不同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生产特征,所提供的信息服务也应当是有差异性的,而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也存在差别,所以提供的服务自然也要显示出差异性、独特性。同时,还可结合突发的农业生产事件,提供即时化的信息服务。三是应保障所提供的信息是切实真实的,才可让农民从内心认可信息资源。信息品牌的知名度提升,拥有良好的声誉,也可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调研工作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工作,只有通过调研才可对农业信息需求的实际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资源能够更具针对性地收集与开发,可更好地结合地方的实际需求,不会再出现以往的闭门造车情况。图书馆应和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养殖大户、农技推广机构等加强沟通与协调,延伸信息反馈渠道,对农业信息需求能够更为及时地掌握,并有根据地调整工作规划,保障资源建设的作用可切实发挥出来,也可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服务效能。
农村信息用户一般来说包含普通农户与涉农企业两个层次,而不同层次的用户在信息需求方面也是有所差异的,图书馆应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性与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确保信息的有效性。例如,农户需要的成果信息往往是和种植知识、肥料等相关的,而涉农企业所需的信息往往是和创业创新相关的,主要是这类企业的用户很多都是高学历人群,整体素质要比农户高,所以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信息和此类用户更为适宜,但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
图书馆固有的意识是有需要服务才会提供,因而图书馆员都是被动性地提供服务,在服务主动性方面严重欠缺,所以必须要转变老旧观念,积极地为三农提供服务,也就是可深入农村中,主动提供信息服务给农民,也等于要深入农村普及信息的重要性,改变农民的观念。
信息服务的多元化,不单单是指需求者、需求信息以及来源的多元化,还包含信息提供途径的多元化。图书馆应基于馆内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对其他科研机构、院校、农业部门的资源进行引入与整合,确保所提供的资源更为完善,农民与乡镇企业也可更好地结合自身所需获得信息资源。
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不仅要注重校内学习、教研的服务工作,要积极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信息服务,还要把握好此发展机遇,优化自身的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和现代农业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