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实践探析

2022-08-12 06:00程绍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程绍莲,魏 菱

(楚雄州第二幼儿园,云南 楚雄 675000)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①参见段柳虹:《有效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策略》,《考试周刊》2015年第76期。。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自由空间,提高幼儿游戏兴趣,调动幼儿游戏主动性,增强幼儿专注力,培养幼儿游戏品质,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幼儿园一日的活动中,户外自主游戏成为一个重要的必备环节。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种有利于幼儿成长发育的活动形式,户外自主游戏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幼儿园的重视。幼儿园教师往往会选择适当的时间,把幼儿带到户外进行游戏活动,不再把幼儿禁锢在教室里开展教学活动和游戏。②参见钱愿秋:《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现状与组织策略》,《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7期。楚雄州某幼儿园(以下简称“S 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在落实课程游戏化要求,加强课程游戏化建设过程中,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积极推进游戏化课程改革。近两年的实践,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长久坚持能力,以及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不仅成了该幼儿园的基本课程之一,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户外自主游戏的环境规划

S幼儿园,占地面积1991.71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更为有限。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空间,因地制宜地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成为游戏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在认真分析现有空间资源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前期规划,按功能将户外场地进行了划分,保证场地具备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时,在课程设置以及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安排表上做了调整,让幼儿们每天都有1 小时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

一定意义上,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是否适宜、科学、合理,不仅是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的必要基础,而且还会影响户外游戏活动的效果,甚至制约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①参见张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户外自主运动性游戏的组织策略》,《好家长》2018年第36期。。因此,S 幼儿园把户外环境的规划以及空间的合理利用作为首要任务,并针对环境规划与现有空间的充分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查找问题和困难,增强研究针对性。通过对S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一方面是有的教师对户外自主游戏的认识存在误区;或是仅仅停留在“户外”这个表面形式,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思考如何发挥户外自主游戏应有的价值;或是认为自主游戏就是不管不顾,不予限制,结果导致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处于无目的的状态。②参见蔺钰:《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年第5期。另一方面是户外场地生均面积紧张、活动形式单一、游戏环境开放性不足、材料投放过于随意、教师控制过于频繁等,严重影响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明确了户外场地规划的原则。一是环境的规划要充分利用本园的自然环境;二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与需要,科学规划游戏区,创设合理适宜的、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情境,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三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丰富场地功能、一个场地多种游戏、不同年龄不同游戏;四是在环境的布局上注重排查和杜绝安全隐患,保障幼儿游戏活动的安全。

再次,因地制宜开发户外场地,丰富场地功能。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对各年龄段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根据户外自主游戏的实际需要,创设了六类不同功能的区域,充分利用S 幼儿园有限的空间资源,把户外环境以及场地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丰富场地功能。创设的户外自主游戏区域有:建构+区(楼顶2)、生活+区(楼顶1+楼顶3)、交通安全游戏区(教学楼一楼走廊+跑道)、涂鸦区(隔观室外通道)、沙水草地区(沙池+草地)、运动+区(悬浮地板操场)。将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以及场地功能做了如下规划:

第一类功能区为“生活+区”,场地设置在楼顶1+楼顶3,适合游戏类型为生活体验类+角色情境表演类,采用的游戏案例有“欢喜过家家”“快乐家园”“忆苦思甜饭”“小吃一条街”等,如图1、图2。

图1 生活+区(程绍莲摄)

图2 生活+区(程绍莲摄)

第二类功能区为“建构+区”,场地设置在楼顶2,适合游戏类型为大型建构类,采用的游戏案例有“摩天大楼”“蚂蚁王国”“中国桥”“我心中的小学”等,如图3。

图3 建构+区(程绍莲摄)

第三类功能区为“交通安全游戏”,场地设置在一楼走廊+跑道,适合游戏类型为交通安全类,采用的游戏案例有“小交警”“红绿灯”“加油站”“沙滩度假”等,如图4、图5。

图4 交通安全走廊(程绍莲摄)

图5 交通安全走廊(程绍莲摄)

第四类功能区为“运动+区”,场地设置在悬浮地板操场,适合游戏类型为集平衡、钻爬、攀登、自主探索挑战类,采用的游戏案例有“轮胎乐”“植物T 台秀”“箱箱乐”等,如图6。

图6 运动+区(程绍莲摄)

第五类功能区为“沙水草地区”,场地设置在草地、沙池,适合游戏类型为沙水类,采用的游戏案例有“玩沙乐”“挖核桃”“寻找恐龙”等,如图7。

图7 运动+区(程绍莲摄)

第六类功能区为“涂鸦区”,场地设置在隔观室外通道内,适合游戏类型为艺术涂鸦类,采用的游戏案例有“快乐涂鸦”“漂亮的陶罐”“印染小方巾”等,如图8。

图8 沙水游戏区(程绍莲摄)

通过探索尝试,既对S 幼儿园户外场地进行了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又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各种游戏活动以及发展的需要。各年龄班在相应场地上,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主题计划等建构不同的游戏内容,投放不同的辅助材料,形成不同的年龄班在相同的场地开展不同的户外自主游戏的机制。

二、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安排

早在2016 年,S 幼儿园就将目光转向户外,实施了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在课程设置、一日活动时间安排上进行了调整,但还是存在一些掣肘因素。如:幼儿户外游戏的时间不充裕,虽然课表上安排了1 小时,但除去活动前准备以及离园准备,幼儿游戏的实际时间不足1 小时。又如:户外场地循环轮换过于频繁。现有户外场地实行一天一换,教师疲于材料准备,对幼儿的指导不到位,严重制约了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游戏需要。再如:幼儿户外游戏的质量不高。由于户外场地开阔、活动比较大,常常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幼儿刚到场地开始游戏,却又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时间而不得不匆匆结束游戏。结果是游戏前幼儿没有时间做计划,游戏结束后,教师没有时间组织幼儿的回想、探讨与分享,游戏效果难以保证。

鉴于此,S 幼儿园对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进行了必要调整。增加了20 分钟,即将户外活动的时间从原来的15:50-17:00+离园,修改为15:30-17:00+离园,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同时,将户外场地循环轮换,由原来的一天一换更改为一周一换,后又调整为两周一换,保证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时间,让教师能一路追随幼儿的游戏节奏,不断激发幼儿下一次活动的游戏愿望,确保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

基于对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认识和关注,S 幼儿园又对幼儿的作息时间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一是把早上的班级自选活动与下午的集中教育活动进行互换,同时把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时间提前了30 分钟,即从下午15:00 开始至17:00 离园的这段时间都作为户外自主游戏时间;二是把幼儿自主做计划、游戏回想与分享的时间延长到30 分钟,保证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回顾与分享成为一个持续、动态、螺旋发展的过程。

实践发现,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有利于幼儿良好游戏品质的培养。相对集中整合的游戏时间,不仅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还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步调一致,非常有利于幼儿的深度学习。真正实现了探究、生成、深度学习、随机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户外自主游戏的材料选择

所谓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材料的适龄性,是强调自主活动所需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相适宜,能引导激发幼儿进行高效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①参见段柳虹:《有效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策略》,《考试周刊》2015年第76期。。

户外自主游戏材料投放是解决材料适龄性的前提,对此S 幼儿园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游戏材料单一,游戏活动单调。各场地中投放的游戏材料过于不足,幼儿能进行的游戏活动多是一些简单重复的摆弄材料;二是游戏材料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材料更新不及时,幼儿没有选择的余地。很多材料频繁使用,无法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弱化了活动趣味性与挑战性;三是游戏材料不利于幼儿自主取放。游戏材料通常由教师取放和分发,老师发什么,幼儿就玩什么,缺少了游戏的自主性。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S 幼儿园尝试按照就近取放的原则,将材料区与游戏区做了相应调整,保证其既紧密相邻,又相对分开、互不干扰,对游戏的主、辅材料进行归类管理。一方面,添置储物架,用于摆放游戏主要材料,采用三种方式固定放置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其一,通过设置方格盒式收纳台,用以收纳各类小物件,如瓶盖、石头、绳子、小瓶子、小盒子、罐子等。其二,通过设置立方体式收纳架,用以收纳较长物件,如大型碳化积木、木棍、木板、木梯、纸管、纸箱等。其三,通过木质收纳屋,用以收纳中等大小的物件,如地垫、套圈、沙包、飞盘、跳绳、皮筋、民间游戏材料等。并对所有收纳主材的架子,设计了相应的标识,有实物图片、实物名称、所在位置、平面图等,方便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将物品归位。实践证明,这种立体开放的收纳方式,保证既不占用幼儿的游戏空间又方便他们取用、收拾和归类。另一方面,游戏辅助材料则由教师根据各年龄班游戏内容和幼儿的兴趣自行准备。例如,在生活+区里,投放了废旧厨房用具、废旧小家电、仿真刀具、竹篮、簸箕、小石磨、砚臼、杵棒、织布机以及儿童支架画板、各种服饰道具、面部油彩等各种主材,辅材则由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自备。可以去制定菜谱、学习制作美食;可以砸核桃、剥玉米、磨面粉;可以利用废旧厨房用具,自带蔬菜、水果玩过家家;可以去织布、织围巾;可以穿上各种漂亮的服装,利用各种道具进行角色情景表演,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老师为小班幼儿设置贴近小班幼儿生活视野的户外活动的场地和游戏。投放的材料更多体现游戏性、情境性、趣味性。②参见张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户外自主运动性游戏的组织策略》,《好家长》2018年第36期。以户外建构《小动物的家》为例,活动是以为小动物建房子为线索开展的。游戏主材是室外大型碳化积木,辅材是毛绒玩具小乌龟、小兔、小猫、小狗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自由、自主地为小动物建家。为了完成任务,幼儿们学会了坚持、投入和相互合作,同时建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针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强,且喜欢探索、创造、挑战,老师只为他们提供一些主要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并自主准备辅助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探索、创造、挑战的需要。以组织交通安全走廊的户外自主游戏为例,活动中,幼儿们自发带来了墨镜、扇子、沙滩巾等度假装备,小推车变成了躺椅,交通安全走廊玩成了“度假村”。活动还衍生出修理铺、饮品区、出租车等,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辅助材料都是幼儿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游戏过程也是幼儿们自编自导的。

实践发现,不断地调整、投入和拓展的游戏材料是有趣的、好玩的,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材料的投放上既要考虑适龄性、有趣性、层次性、挑战性,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又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既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满足不同个体、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在选择和投放辅助材料时,要“举一反三”“有机整合”,既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又能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强化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保证幼儿游戏活动的深入持续。①参见段柳虹:《有效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策略》,《考试周刊》2015年第76期。

四、户外自主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水平的关键因素。提高幼儿游戏的计划性、目的性、有效性,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让他们学会分工、选择、共处,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同时积累游戏经验。而有效的指导往往是建立在有效观察的基础之上。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基于深入观察,才能记录幼儿的游戏进展情况,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每个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指导策略,有的放矢地实施指导,从而引导幼儿开展有深度的游戏,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通过实践,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班级幼儿的部分活动案例(如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游戏活动案例表

强调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户外游戏活动就是放任自由的活动,教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维持秩序、安全巡查,或只为满足于为幼儿添加一些辅助游戏材料。教师必须承担对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的责任。②参见段柳虹:《有效开展户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策略》,《考试周刊》2015年第76期。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要做到有效指导幼儿游戏,还需要做到以下四个环节:第一,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挖掘各种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和资源,要善于设置新任务,增加新难度。要追随幼儿的脚步,提供适宜的支撑。要跟随幼儿的兴趣不断调整、投放新材料。要引导幼儿进行有深度的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第二,要善于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适时指导。游戏开始前——把握幼儿内心的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感受,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自主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游戏过程中——以个体探索分享式学习为主,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关注幼儿游戏的兴趣点,按需介入,巧妙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的游戏经验迁移新经验,全方位引发幼儿游戏的发展。游戏结束后——以群体分享总结为主,教师要协助幼儿分享交流新材料的使用方法、遇到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等,帮助幼儿整合、提升、建构游戏核心经验。第三,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不直接传授游戏新经验,而是由幼儿通过自主游戏,观察、感受、探索、讨论、交流、分享获得。第四,提高幼儿户外游戏自主活动的质量,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愉快悦享。在指导中,针对大班的幼儿应多用暗示性的材料或者具有逻辑性的指导语,帮助他们分析、思考、概括和迁移。中班的幼儿则应多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者建议性的话语。小班的幼儿需要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以及富有童趣的材料,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

五、户外自主游戏的“混搭”开展

由于S 幼儿园活动空间的局限,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空间生均面积紧张,严重制约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S幼儿园打破班级界限,尝试将户外自主游戏混龄、混班化,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产生对话、发生互动、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在更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学会分享与沟通,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自我实现和相互认可。

首先,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搭”。如:大班混小班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小小桥梁设计师”中,以建构桥梁为主题,在大班幼儿有了建构桥梁的经验的基础上,先让大班的幼儿分组合作设计桥梁,设计的桥梁有拱形的、有圆形的、有交叉的。随后,教师明确任务——按照设计的桥梁图纸,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建构桥梁。活动中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规则早已心知肚明,他们马上开始教小班的弟弟妹妹,牵着小弟弟小妹妹的手,一起去选木板,并告诉他们应该放在哪里,教他们怎么拼搭,既示范又讲解,忙得不亦乐乎,俨然一副小老师的神态。整个活动中,幼儿们之间没有责怪,没有争吵,更多的是互相谅解和支持。即便小班的幼儿做错了,大班的幼儿会说“没关系”,然后耐心地进行讲解,少了平时同班幼儿间的争吵和责怪,每个组的幼儿都建构出了和设计图纸相仿的作品。这种“混搭”发挥了大班幼儿的示范带动作用,用以大带小的方式,促进幼儿在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和学习中自主地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效果很好。

其次,将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混搭”。如:小班级部的户外混班自主游戏“蚂蚁王国”。教师给幼儿们的任务是建一个大大的蚂蚁城堡,让所有的小蚂蚁都能住进去。在游戏中,有自发的合作、有专注的建构、有勇敢的挑战、有热情的叫卖。整个游戏过程,既是幼儿们自发分工合作的过程,也是幼儿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还是幼儿们交往、体验、协商、妥协、探索、创造的过程。幼儿们像蚂蚁一样,有分工、有合作,还能以强带弱,合作意识非常好。从幼儿们的表情、状态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享受游戏,非常幸福。以强带弱,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产生对话、发生互动、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

通过“混搭”式游戏,幼儿们得到了更多的游戏同伴,得到更宽广的活动环境和更丰富的活动内容,在游戏中他们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更充分释放和提高。①参见张燕:《幼儿园中开展混龄游戏的思考》,《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第6期。实践证明,“混搭”式游戏能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开阔的活动环境,更加自由的空间和更多的交往机会,还能丰富幼儿的游戏主题、情节,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的接触与交往,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形成,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综上,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需要因地制宜,要合理安排户外游戏活动的项目、设置适当的游戏活动难度、提供足够的活动创造空间、改变活动的评价主体,让幼儿在充分享受户外自主游戏的趣味性、自主性的同时,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发展。既要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自信乐观、勇于挑战、敢于探索、乐于合作、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等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又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