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2022-08-12 01:21任日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十二中学
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化学评价课堂教学

任日晨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十二中学

初中化学是一门较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初中化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初中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化学的多彩世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看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为学生提供简易的化学课,如课堂演示实验、多媒体模拟测试等,让学生以这种形式达到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但是,这些教学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前不久,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组成,研制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课程标准的完整性,提升了标准的约束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形式和结构上的重大突破。同时,还特别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成长性。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即学生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客体,要营造平等有序的课堂环境。就化学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情,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事实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质疑,即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实现突破,健康茁壮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与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实施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功利性较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功利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恪守“教学第一、视自己为权威”的原则,目标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得更好。这种功利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质量整体不理想。

(二)课堂氛围较沉闷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环境沉闷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侧重于将知识带入课堂;二是教师对互动教学不够重视,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往往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严格贯彻落实。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学生当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然而,从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这两方面的素养还不够,特别是在教学创新方面,很多现代教学方法都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的问题,这些都限制了初中化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无论什么学段、什么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使用鲁教版五四制教材教授“化学原子的组成”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原子的组成。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轨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提问:“最外层电子的个数和运动性质与原子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吗?”教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后,可以结合课本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会发现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决定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微视频,并继续提问:“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在小组讨论中得出结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多媒体给出的拓展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不难看出,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实施层次化教学,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差异,统一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因此,教师应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分层教学包括教育目标分层、教育内容分层和教育评价分层。通过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使用鲁教版五四制教材教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育目标可分为一般等级和特殊等级两个层次。对于一般等级的学生,要求通过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简单判断有关的置换反应,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对于特殊等级的学生,则要求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也应该做好分层,对于一般等级的学生来说,只要愿意学习,就能很好地理解书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对于特殊等级的学生,由于兴趣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往往难以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指导这部分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让特殊等级的学生重拾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化学习,促进学生彼此融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促进学生的融合,又能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的实施形式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例如,在使用鲁教版五四制教材教授“酸碱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交流,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成绩状况、能力水平、学习态度、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因素,我的做法是做到性别互补、成绩互补、性格互补、纪律互补等,确保组内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其次,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将小组学习活动分配给学生。本节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组任务:“通过实验探究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现象,同时探究酸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研究和思考,大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出最终结论。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反思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对于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对教育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通常是测试评价,即通过测试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这种评价方法已经被证实是不科学的、片面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将立德树人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学生评价体系,不再简单地以分数考核教师、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评等相结合的形式,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这样一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促进彼此交流,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包容、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不断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使用鲁教版五四制教材教授“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水污染和浪费水等现象进行研究,同时根据所学知识点制定节水计划。在所有学生完成研究和设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研究成果和设计方案上传到微信班级群,展开学习和交流,教师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进步。

(五)注重培养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学习的基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课后练习,自主性不强。学生自以为经过了课前预习,上课时也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但是课后却不做习题,学习效果大受影响。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更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技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预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某个特定主题的内容,学生就不会进行全面的阅读。他们只知道结论,以及书本上观察的结果,对于真正的化学反应却“不知其所以然”,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都是在书本上观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完成具有特定目标的课前作业,并在课前辅以相关练习,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前观察情况提供相关的反馈和指导。以“化学式”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入之前,教师明确定义了概述的目的,即了解化学式的概念、定义和书写,并能提前总结相对分子质量概念。这样,学生在预习时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

2.注重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习惯

在归纳知识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根据目标总结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计划方面,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练习。例如,在学习了“氧”的内容后,有的学生对氧的物理性质有了系统的认识,但对氧的化学性质的理解还不够全面。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氧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并指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这样,学生才能完成练习,避免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无效练习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科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在化学课教学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其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这些学生因害怕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责骂,便选择了抄作业,以至于作业失去了“查漏补缺”的重要意义。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要做到科学评价,就要从学生的现状入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教育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层次有针对性地规划他们的教育。

例如,通过研究“碳”的化学性质,让学生明白碳元素是组成生物、食物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可以设置阶梯式作业:第一阶梯,知道“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的原理;第二阶梯,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第三阶梯,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第四阶梯,知道碳原子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的形状,包括链形、棱锥形、环形、片层状和管状,所以其具有多个同素异形体,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如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富勒烯等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总而言之,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个入门学科,也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化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要求学生有一个逻辑思维过程。为了更好地让初中生入门,化学教师需要立足《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初中生爱上化学。

猜你喜欢
化学评价课堂教学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