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演进、经验总结与未来走向

2022-08-12 08:24◆敦帅/
上海质量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精上海市

◆敦 帅/ 文

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截止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2020、2021年认定并发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4762家。其中,在A股上市311家,上市企业主要集中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中高端制造领域。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市是国内各省市中最早探索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的城市之一。截止目前,共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05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2家,在国内各个城市中名列前茅。上海对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十多年的探索之路为中央在全国推动这项工作提供了“上海经验”。

一、上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演进

1.初步探索期:2010~2012年

2000年国办转发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这是最早关于“专精特新”的国家政策文件。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上海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在2006年提出了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并在研究海外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基础上,将其具体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目标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内细分市场领域排名前三的中小企业。2010年4月3日,上海市出台《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在国内率先明确提出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目标。该文件提出,到2012年要培育细分行业领先、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成长型中小企业1000家左右。2011年4月7日,上海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科委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在2012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基础上,完成改制企业200家、上市企业力争达到100家,形成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300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50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30家。

2.稳定培育期:2013~2017年

2013年起,上海市每年开展规范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和发布工作。每年年中发布遴选通知,接受企业申报,经过市区两级筛选和专家评分得出入选名录,并在次年年初向全社会发布,对入选的“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政策优惠和服务聚焦。2015年6月29日,上海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科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到2017年底,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国内“隐形冠军”达到150家;在国际细分市场占有率前三、亚洲第一的国际“隐形冠军”达到15家。2016年,上海市经信委针对中国工程院启动的“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成立课题组,对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开展了专门研究。

3.质量提升期:2018年至今

2018年11月,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工信部启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有262家企业入选,占全国总量的5.5%;数量在全国各城市中,与北京市并列第一。2021年1月,上海市进一步响应国家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在中央财政安排的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首批获得资助的782家企业中上海有44家企业入围,在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

综合以上分析,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始终和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并一直在国内各省市中处于前列。上海市历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数量在不断壮大,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上海市历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数量

二、上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经验总结

首先,上海“专精特新”政策注重对企业发展理念的引导,并尽可能弱化政府背书和对市场的干预。有别于简单给钱或给牌子的传统惠企政策,上海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可主要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认同,企业的品牌和口碑更多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政府尽可能减少为企业品牌背书而导致对市场的干预影响。

其次,上海“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现出既长期坚持又与时俱进的特点。一方面,上海培育“专精特新”的工作自2010年开始坚持了十多年,从一开始不被中小企业青睐到后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再到各类机构纷纷主动为政策赋能,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另一方面,上海在“专精特新”培育政策制定上坚持与时俱进,在“专精特新”申报方面,2017年增加了“企业估值”、“融资轮次”以及“融资金额”等指标,以期挖掘“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2020年对抗击疫情及脱贫攻坚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企业额外给予倾斜。

第三,上海“专精特新”政策主体内容保持长期稳定而局部适时弹性微调。一方面,在政策大的方向和主要指标上,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确保了政策一以贯之,如政策规定申报主体必须“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等;另一方面,每年在局部内容和指标上,制定的政策又会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反馈做适度微调(见图1),如2016年起将“专精特新”入围企业有效期由1年调整为2年等。

图1 近年来上海市“专精特新”政策变动情况

三、上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未来走向

1.打造良好的营商生态

第一,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高政府部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聚焦市场主体的关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真正做到企业、群众“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第二,进一步降低创新资源、创新要素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创新计划和创新活动的市场化水平,放开资金、技术、信息、土地、人才、数据等创新资源要素的行政和垄断束缚,推动其开放共享、高效流通和精准匹配;第三,进一步加强跨区域、跨层级营商环境的协同建设,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处理和分级办理协同机制,构建跨区、跨省的“互批、互准、互认”一张网,实现异地可办、“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进而实现全国通办。

2.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第一,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基准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信息共享平台,优化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第二,积极推动资本市场融资,大力拓宽间接融资渠道,搭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体系,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生态;第三,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全方位促进中小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单位间的协同发展,打造技术创新集群,完善知识创新网络,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知识生态;第四,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服务生态。

3.构造良好的创业生态

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全面清理科技企业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性费用,落实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创新负担举报反馈机制,优化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二是促进各创新资源要素的开放共享、高效流通和精准匹配,优化中小企业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大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开展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等多元主题的创业活动,提高社会大众认识创业、了解创业、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优化中小企业的社会环境;四是大力推动网络设施建设,提供快速可靠的网络连接,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数字化技术,优化中小企业的网络环境。

(来源:爱科创)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专精上海市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