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辉 汤伟伟 常远
(襄城县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 许昌 461700)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缺血性脑中风,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缺血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患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也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危及生命,对社会及家庭均造成不良影响。
以往研究中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颈动脉狭窄,进而导致脑部组织缺血,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重要意义[1]。也有研究表明,粥样硬化斑块、血栓脱落最终可引起脑梗死,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有效的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做出评估,对缺血性脑卒中诊疗及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彩色超声多普勒则是临床中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方法,可直观的了解患者经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生成、狭窄程度、狭窄面积等[3]。且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更易被患者接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成为缺血性脑卒中防控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了解超声对此病诊断价值。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21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卒中组)。其中男72 例,女49 例,年龄55~85 岁,平均年龄为65.59±3.14 岁。
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缺血性脑卒;患者均知情,签署同意书;相关资料完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脑血管病变者;既往存在脑梗死病史者;入院前有进行治疗者;合并脑部肿瘤、脑出血者。
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因头痛、头晕入院患者经相关检查排除颅内血管病变、脑梗死等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资料完整,均进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男58 例,女37 例,年龄56~85 岁,平均年龄为65.74±3.87 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仪器为飞利浦 Epiq7C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声探头设置频率为5-12MHz,从患者颈部根部进行主动脉干的探查,逐步向上测其内膜内层到中膜外层的厚度,需重复测量2 次,获取平均值;同时需要观察患者颈部斑块性质、数量、大小情况等。
脉冲多普勒检查则是观察患者颈动脉血流频谱,记录其相关数据: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收缩期最高流速(SPV)。
对比两组IMT 厚度、斑块检出情况、斑块性质以及颈动脉血流参数情况。
本采用SPSS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D)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组中检出颈部动脉有斑块者105 例,斑块数为151 个,对照组检出15 例,斑块数为29个,卒中组斑块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IMT 厚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IMT 厚度、斑块检出情况比较
卒中组斑块为低回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强回声斑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等回声斑块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斑块性质比较[n(%)]
卒中组PI 值(1.78±0.34)、RI 值(0.79±0.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SV 值(62.51±10.38)、EDV值(14.33±4.94)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D)
表3 两组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研究显示年龄超过55 岁的吸烟者,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3 倍左右,高龄、高血脂、遗传等因素与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5]。积极寻求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对改善患者预后高,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颈部血管粥氧化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可通过继发性的血栓形成、脱落、血流动力学紊乱等促进卒中的发生。有研究通过对大量的脑梗死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梗死与颈部血管病变之间存在联系,15%颈部血管粥样者出现脑梗死[6]。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临床中易受患者接受,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对血管内皮损伤、颈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粥样斑块病变情况等可做出评估,进而为临床了解患者颈部血管病变情况做出参考。颈动脉IMT 是临床中评估血管内皮粥样硬化病变的参考指标,在以往研究中显示,颈动脉IMT 增加者其血管内脂质沉积及斑块数明显增加[7-8]。PI、RI、PSV、EDV 则是血管血流灌注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在国内有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8-9]。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普通人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IMT、斑块性质以及血流灌注参数发现,卒中组中颈部斑块检出率为86.77%明显高出对照组,说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情况明显,同时在左右侧IMT 值中比较可知,卒中组左右侧IMT 值均高出对照组,说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中的粥样硬化程度、脂质沉积情况严重[10]。在以往研究中发现,脑梗死患者中IMT 值较普通人上升25%,斑块检出率也高达70%,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1]。
以往研究发现,斑块性质与脑血管病变存在相关,低回声斑块质地较为松散,多为继发性透明血栓、溃疡等,高回声斑块则以纤维化组织为主,稳定性好,不易出现破裂[12]。在本研究中可知,卒中组斑块性质为低回声占比高于对照组,高回声斑块占比低于对照组,说明缺血性脑卒中华只能和斑块出现溃疡、血栓等风险较大。但也有研究认为颈部血管超声改变征象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回声性质斑块并未明显增加,与本研究结果稍存在出入,可能与样本量以及资料收集偏差有关[13]。卒中组PI、RI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SV、EDV 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则说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阻力增加,低灌注。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患者颈动脉IMT 增加,低回声斑块比例增高,血流灌注降低,阻力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程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