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露莹,谢妍玥
1.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气象局,江西宁都 342800;2.江西省赣州市气象局,江西赣州 341000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灾害种类繁多,其中以气象灾害最为严重。2020年6月,国务院发文决定于2020—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1年5月,中国气象局减灾与公共服务司表示,我国气象灾害造成损失占自然灾害70%以上。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更是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发生越发频繁,气象灾害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甚至直接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内容,厘清区域内灾害性天气的类型、程度和分布,对提高当地防灾能力、推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都县位于赣州市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国土面积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形自北向南倾斜,山地丘陵为主。天气情况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样、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宁都县常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低温、高温、雷电、风雹、台风、霜冻、雪灾等,尤其是前5种最为严重。文章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基于ArcGis技术对宁都县暴雨、干旱、低温、高温、雷电等5种常见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程度区划,以期为区域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和指导。
根据气象灾害风险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风险区,分别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图1中的隐患点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图1可知,宁都县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在宁都县北部及东部、南部的部分地区;较高风险区围绕高风险区,分布在北部、东部和南部;中西部地区暴雨风险灾害较低,整体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
图1 宁都县暴雨风险灾害区划图
干旱风险灾害较高风险区所占面积大,除北部的肖田、东韶2个乡镇和县城城区片干旱风险较低外,其余乡镇均为干旱灾害较高风险区,以黄陂、蔡江—湛田、会同一带的中部地区干旱灾害发生风险最高,为干旱高风险区,总体而言,宁都县干旱灾害较为严重且分布范围广(图2)。
图2 宁都县干旱风险灾害区划图
宁都县低温风险灾害区划与暴雨风险灾害区划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北部为低温高风险区,中北部及东部、南部边界为较高风险区,西南部低温风险灾害较低(图3)。
图3 宁都县低温风险灾害区划图
高温风险灾害的分布主要呈纬向分布,从南至北风险逐渐降低,竹笮以南为高温高风险区,湛田—梅江往南为较高风险区,往北以中风险区为主,北部肖田、东韶为低风险区,这种纬向式分布与太阳辐射的南北移动有直接关系(图4)。
图4 宁都县高温风险灾害区划图
雷电风险灾害区划以湛田—田埠为中心,由低到高呈环状围绕分布,中东部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较低,北部、西北部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其余为较高风险区(图5)。
图5 宁都县雷电风险灾害区划图
综上所述,暴雨、干旱、低温、高温、雷电等5种常见气象在宁都县表现均较为严重,其中以干旱灾害最为严重,中高风险面积几乎占据整个县域。其中,暴雨、干旱和低温灾害在县城城区区域表现出较低风险,低温、高温灾害表现出一定的纬向性分布,暴雨和雷电灾害则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分布规律。
宁都县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位于宁都县北部,该县汛期集中在4—6月,在这期间西伯利亚地区常呈现两槽一脊的形式,西风带活动常伴随着低压槽的东移,随之带来降水过程,西风强劲,则槽线深厚、完整,槽线可南伸至华南地区,覆盖全国大部分区域,降水强度大,波及范围广。较弱的西风活动,槽线往往南北断裂,南伸较浅,降水强度较弱,地面切变线无法南压至华南地区,因此宁都县北部的暴雨灾害发生更加频繁。宁都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部、南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受暴雨灾害风险更大,该县东部为凌云山,南边南岭,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容易形成暴雨,因此东部、南部风险梯度较大。西部边缘的高风险点也是由于西风槽东移地形抬升作用而形成。
干旱灾害中高风险面积几乎占据整个县域,在所有气象灾害中表现最为严重,同时干旱是也影响中国农业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据统计,中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达20万多 km2,成灾面积达8万 km2,每年因旱减产平均达100亿~150亿 kg,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 000亿元[1]。干旱风险灾害区划与宁都县多年降水特征密切相关,多项研究也表明干旱灾害最明显的气象致灾因子是降水量[2-4]。根据2013—2020年的降水数据表明,在黄陂—钓峰—石上—会同—田埠乡北部一带降水量明显少于两侧站点,呈现出一个低值带,夏季和秋季普遍高温,而降水量较少的区域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越高(图6)。宁都县位于亚热带地区,1991—2020年月平均降水、气温数据表明宁都县降水主要集中在3—8月,而8—11月尽管有台风,但受台风影响较小,9月起降水明显减少,但高温仍然不减,造成全县常年9月至翌年2月普遍性的干旱(图7)。
图6 宁都县2013—2020年年平均降水量
图7 宁都县1991—2020年月平均降水、气温图
低温灾害风险大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情况,高温灾害呈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纬向式分布,可见高低温灾害风险分布根本上还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决定的。宁都县位于中部偏南地区,该区域乡镇较为密集,人口较多,人类活动频繁,形成明显的城市效应。因此该区域低温灾害风险较低,高风险线也在县城城区处北凸形成温度脊。
雷电灾害全县普遍风险较大,是由于宁都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季午后容易出现上下对流,因此多阵雨、雷阵雨天气,雷电活动频繁。雷电灾害分布与暴雨灾害分布并未呈现正相关,是因为暴雨灾害主要是西风带活动造成系统性降水,而雷电灾害多为夏季午后的对流性降水造成。
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在气象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暴雨发生时,有些洼地或水分饱和区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从而给农业带来灾害。暴雨还会导致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甚至会引发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长时间降水不足时,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限制,从而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或直接死亡,严重干旱甚至还会造成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工业用水缺乏,威胁社会经济发展。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和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可见,如何减少气象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是气象防灾减灾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方面,调整区域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地形、气候相适应的农业结构体系。宁都县自然灾害类型众多,上半年降水集中,下半年多台风、干旱灾害,应发展节约高效的传统农业。1—6月可种植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在城镇附近种植大棚蔬菜,山区可适当发展养殖业或种植适合秋冬季气候的农作物,辅以特色经济作物推动区域发展[5-6]。
另一方面,气象服务保障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利用雷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手段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及时高效地为民众提供气象服务,为气象灾害防御做好准备。尤其在农业的防旱、防涝、防冻等方面,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实现县乡有分管领导、乡乡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村有气象信息员,并真正发挥各级气象责任人的作用,形成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全方位的政府与各部门的有效联动。此外,在多灾易灾的乡、村建设避难场所,定期对避难场所进行安全评估。在农村雷电多发易发区、农村中小学等公共场所开展雷电防护工程建设。利用人工增雨、建设水利设施等措施调节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