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村里集畜牧兽医站 山东 烟台 265612)
引发仔猪腹泻的病原体有很多,尤其是饲养管理环境差时,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34.79%,由腹泻导致的病仔猪死亡率超21.26%。对其病原体进行实验室诊断发现,细菌引发仔猪腹泻的检出率为70.54%,其中大肠杆菌是细菌性仔猪腹泻的主要致病原[1]。大肠杆菌源性的仔猪腹泻主要与仔猪舍温湿度管控不当、日常卫生清洁不到位、仔猪营养摄入不足有关。从发病原因来看,猪场可以通过强化管理,科学防疫来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同时做好实验室诊断,并结合中西医预防和治疗手段尽快让仔猪恢复健康。
大肠杆菌源性腹泻是仔猪最易感的细菌性腹泻,不同日龄仔猪发病症状不同,感染的疾病名称也有所差异(见表1)。除此之外,沙门氏菌、魏氏梭菌也可感染仔猪进而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沙门氏菌同大肠杆菌一样,同属革兰氏阴性菌,实验室诊断第一步为采集病料,即仔猪群出现腹泻后可以采集肠道内容物或病死猪肠黏膜,通过制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程序进行检测。因此,大肠杆菌腹泻病诊断时还需要做好其他细菌源的诊断,这样才能精准用药治疗。
表1 仔猪细菌性腹泻病的病原体与易感仔猪
病原菌的镜检结果显示,其为红色、短小杆菌,可初步判定为革兰氏阴性菌。将病理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上,37℃/18 h培养后发现表面有白色菌落,挑取单菌落至麦康凯琼脂平板、血清琼脂平板上,37℃/18 h培养后发现前者可长出红色菌落,后者也可生长良好,并有溶血反应。挑取单菌落接种进行生化试验管鉴定,发现病原菌在蛋白胨水(色氨酸肉汤)、山梨醇、吲哚、VP、MR检测中呈阳性,在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生化试管中可产酸产气,而在硫化氢、尿素酶、苯丙氨酸、枸橼酸盐生化管反应为阴性[2]。结合病猪发病症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和生化鉴定结果可确诊为大肠杆菌源性腹泻。
病原菌的镜检结果显示,其为红色杆菌,两端钝圆,菌身有鞭毛,可初步判定为革兰氏阴性菌。若病料接种到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18 h 培养后发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圆形、边缘整齐、灰白色菌落。若病料接种到SS琼脂平板上,37℃/18 h培养后发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圆形、光滑、淡黄色菌落。将两个不同固体培养基面部分别取菌接种到三糖铁琼脂上,先进行斜面划线,然后将接种针直接在培养基底层穿刺,37℃/18 h培养后发现两个培养基的斜面颜色仍为红色,但底层颜色为黄色,表明仔猪腹泻的病原菌为沙门氏菌。
病原菌的镜检结果显示,其为紫色杆菌,可初步诊断为革兰氏阳性菌引发的仔猪腹泻。然后采集病死猪腹泻内的红色积液,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高速离心,将上清用细菌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液体转移到无菌离心管内,然后准备试验小鼠,静脉注射过滤的上清液,注射量为 0.3 mL/只,同时在上清液中加入C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混匀静置40 min,向另一组小鼠以同样方式注射,若仅注射上清液小鼠注射后不久死亡,而另一组小鼠正常,表明仔猪腹泻的病原菌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若要确定为α或β毒素感染,可通过PCR扩增、琼脂糖电泳进行检查,α毒素基因片段约1100个碱基,而β毒素为927个碱基[3]。
2.1.1 发病症状发病突然,病程最长可持续 5 d,仔猪出生后2 h即可出现腹泻,粪便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伴有腥臭味,由于排粪次数多,肛门周边沾有许多粪液,病仔猪畏寒,被毛凌乱,体重下降,精神和采食下降,反应迟钝,容易脱水、消瘦死亡。
2.1.2 西药治疗发病初期,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用量为10~15 mg/kg·bw,每日2~3次,连续用药4~5 d。或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用量为2~2.5 mg/kg·bw,每日1~2次,连续用药2~3 d。腹泻严重的仔猪还需要补充体液,以防脱水严重造成死亡。可静脉注射0.9%氯化钠盐水注射液,一次性用量为400~500 mL,每日1次,连续用药2~3 d。
2.1.3 中药治疗由于仔猪黄痢主要发生在新生至3日龄仔猪,此时仔猪营养来源仅为母乳,因此要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为促进母猪采食,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可给母猪饲喂中草药配方,将甘草、厚朴各20 g,龙胆草30 g,白头翁、神曲、白术各40 g,山楂50 g,研制成粉末,以拌料形式添加到哺乳母猪日粮中,直至仔猪 断乳。
2.2.1 发病症状病仔猪皮肤苍白,精神沉郁,突然腹泻,粪便为粥状样,呈乳白色或浅黄色,粪便含有许多气泡。部分病猪吐奶,食欲下降,消瘦。
2.2.2 西药治疗发病初期,后海穴注射左旋咪唑注射液,用量为10 mg/kg·bw,每日1~2次,连续用药2~4 d。或肌肉注射土霉素注射液,用量为15~20 mg/kg·bw,每日1~2次,连续用药2~4 d。病情严重的仔猪可口服10%葡萄糖液,每头病猪的口服用量为200 mL/d,药液温度为39℃左右,以防液体过凉加剧腹泻。
2.2.3 中药治疗取30 g黄连研制成粉末,混入1 L水,煎汤至水量减少1/2后,给每头仔猪灌服,每头仔猪一次性用量10 mL,每日内服3次,连续用药2~4 d。
或取100 g金银花研制成粉末,混入1 L水,煎汤至水量减少1/2后,每头仔猪用量为 10 mL/次,哺乳母猪用量为30~50 mL/次,每日内服3次,连续用药2~4 d。
2.3.1 发病症状仔猪发病突然,体温正常,眼睑、面部和耳部出现水肿,部分病猪颈部也会出现水肿,按压有窝,病仔猪出现突然腹泻。随着病情发展,病仔猪全身水肿,四肢无力,有的病猪原地转圈,有的病猪共济失调,病情严重的仔猪无法站立。急性病例病程不足48 h,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可持续1周左右。
2.3.2 西药治疗肌肉注射强力霉素注射液,用量为0.05~0.1 mL/kg·bw,每日1次,连续用药2~3 d。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可一次性静脉注射2.5 mL安钠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400 mL+ 20%甘露醇注射液50 mL,每日1次,连续用药2~3 d。
2.3.3 中药治疗生姜、泽泻、甘草各15 g,茯苓、白术、陈皮、厚朴、青皮各20 g,煎汤,每头仔猪服用15 mL/次,每日内服3次,连续用药2~4 d。
母猪分娩前1周对产房进行消毒,清除舍内异物后,用高压水枪全面冲洗,然后喷洒清洁剂,浸泡30 min后再用水枪冲洗直至无泡沫和污物。然后喷洒2%烧碱进行消毒,圈舍干燥后再进猪。母猪分娩前用0.05%高锰酸钾清洗母猪阴门、躯干后部和乳房,仔猪出生后擦拭全身黏液,断脐后涂抹5%碘伏。
产房和哺乳仔猪舍每天要及时清理粪污,定时更换柔软的垫草,每周使用干粉消毒剂(如二氧化氯干粉环境改良剂)进行涂抹消毒。
产房温度控制在25~28℃,1周龄内仔猪舍内温度为30~33℃,冬季可在仔猪上方悬挂200 W红外线取暖灯或设置保温箱。猪舍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地面干燥,可减少病原菌 滋生。
仔猪出生后1 h内要尽快吃到初乳,这样可以保证仔猪获得母源抗体,减少腹泻发病率。可以按照仔猪大小进行乳头固定,一般弱仔猪、小猪固定到前排乳头,若母猪产乳量少,可以辅助人工哺乳,确保仔猪吃足乳。若母猪产仔数多,可以通过寄养或并窝来保障仔猪营养摄入。
初产母猪产前30 d、14 d分别接种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头母猪肌肉注射 2 mL,经产母猪产前14 d接种1次即可。
哺乳母猪产后要加强护理,哺乳期间饲喂拌湿料,严禁饲喂变质饲料,基础日粮粗蛋白含量应大于16%,每日饲喂3~4次,采食时间为06:00、10:00、16:00、22:00。为促进母猪产后泌乳,每头母猪每天的饮水量可以提高到20~ 30 L。
新生仔猪出生后体温调节、胃肠消化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因环境卫生、温湿度、母乳营养等变化出现腹泻症状,且不同日龄仔猪均可发生腹泻,但排泄粪便颜色、形状及其他临床症状有所差异,工作人员要加强仔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护理工作,一旦出现腹泻,要及时隔离,并对病仔猪生长和活动区域进行规范的消毒,切断病原菌扩散途径,减少其他仔猪发病感染。实验室诊断可以为细菌源性仔猪腹泻提高确诊依据,同时猪场也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精准用药,降低耐药性,控制仔猪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