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CT的焦虑躯体化干预报告

2022-08-12 07:00谢晓媛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汕头515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躯体辅导症状

◎ 谢晓媛(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汕头 515000)

一、引言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因预见性不强、影响规模大等特点,容易引发中学生产生焦虑、恐慌、压抑、否认等心理应激反应。加上居家学习,疫情后复学适应,对学生来说都是重大挑战。疫情背景下更需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有效疏导其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其身心恢复,提升其自愈功能。

焦虑是对未来前景不确定性的主观预期,伴随着紧张、烦躁的情绪及一定的身体症状。个体知觉到其躯体不适,往往会增强焦虑情绪的强度,焦虑感进而提高个体躯体的不适感,从而产生交互作用。躯体化障碍的表现多样,如头痛头晕、肌肉抽搐、心悸胸闷、周身不适疼痛等。

ACT是认知行为主义学派的最新发展方向,该疗法已在各类精神心理问题干预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ACT以功能性语境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关系框架为理论依据,从六种心理干预过程,即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景、拥抱当下、明确价值观及培养与价值观相联系的承诺行为,帮助来访者实现从心理僵化到心理灵活的转变。

二、个案概况

(一)人口学资料

小黄(化名),男,16岁,某市重点中学二年级学生。有一个弟弟,父母均为农民工,家庭经济一般。

(二)主诉

疫情返校归来第一天变得不想吃饭,常有胃部上顶、呕吐的感觉,从渐渐饭量减少逐步转变为只吃几口。长时间不吃饭却感觉不到明显的饥饿感,由于过度无营养进食,体力衰竭,严重时需要到校医务室补充葡萄糖。注意力、记忆力水平下降,无学习动力。

(三)家族史和既往史

家族无精神病史,无重大疾病史、传染病史、外伤史、手术史、中毒史、过敏史、输血史。赴医院多次检查无器质性问题。

(四)主要症状表现

认知方面:来访学生认为自疫情回校后,自己的胃出现了“异常”,自己感觉不需要吃太多东西。看过医生,做过检查,显示没有问题,但还是觉得自己的胃有问题,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自我暗示,得胃病会影响自己,日后完全无法正常进行学习生活。

情绪方面,因为“胃病”给该生带来了强烈的焦虑和痛苦感,同时由于病情的严重性不被他人重视,内心受挫而郁郁寡欢。

行为方面,出现回避性行为,由开始觉得吃饭不香渐渐转变为只吃几口饭,发展至不想去食堂吃饭,无明显饥饿感,整个人疲惫不堪;人际交往动机下降,由原来喜欢和朋友一起吃饭,转变为现在无兴趣和动力共食。上述症状表明,来访学生出现部分社会功能受损,学习生活受到影响,人际关系变差,不良情绪积压。

三、辅导方案

(一)辅导目标

本案例具体辅导目标为:纠正认知偏差,改善焦虑情绪,缓解因焦虑引发的躯体化行为,增强进食的动机和频率,改善社会关系。

终极目标为:能够接纳自己的不适生理症状,学会和症状和谐共处,提高行动能力,明确自我价值,实现潜能开放和人格完善。

(二)评估工具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 编制,共20 题,采用4 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水平越高。

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Second Edition,AAQ-2),由Bond 等编制,中文版由中科院心理所曹静等修订,共7 个条目,采用7 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经验性回避程度越高。

(三)辅导方法

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对来访学生“胃”不适的焦虑躯体化行为进行干预。依据ACT六大治疗模型(见图1)对来访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其病理模型,首先引导来访学生对其不合理认知进行解离,训练来访学生以一种接纳、开放、超然的心态看待并体验症状带来的情绪和身体反应,挖掘症状背后的意义,与自我非理性认知做辩驳。最后和来访学生讨论其价值取向,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关注当下,承诺用实际行动走向有价值的生活。

图1 ACT治疗模型

四、辅导过程

自2020年5月13日起,每周定期辅导一次,每次约50分钟,共进行5次辅导。整个辅导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来访学生信息与初步印象

该生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弟弟,兄弟关系一般。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常早出晚归,对该生照顾少,主要由奶奶帮助料理日常生活。自小学一年级起,该生自己上下学,中午留校,初中高中均就读于留宿的重点学校,亲戚朋友常评价其独立,是个让人很“省心”的好孩子。初次见面,来访学生皮肤白皙,瘦削,眼睛炯炯有神,身形伛偻。在辅导初期,该生聊天过程中面部僵硬,无笑容,眼神躲闪,谈话一段时间后就表现惊慌忧虑。

2.关键事件

疫情在家期间,饭量正常,无特别偏好或忌讳。在家吃得少时,父母会夹菜夹肉放到他碗中,亲子关系正常,无明显冲突。父母周末回家时,他胃不适再次发作,让父母半夜帮自己挂急诊去医院检查,经几个医院检查确认,来访学生均无器质性病变。该生与父母均困惑不解,遂前往学校心理辅导中心。

3.问题现状

情绪:来访学生称自己因为胃难受感觉焦虑,脚无力,紧张时会抖动。进行10点评分,0分表示没有焦虑,10分表示焦虑感最强,该生自我评价焦虑程度达8分。

认知:认为自己已经陷入“非正常的”“无望”的生命状态,未来学习生活将会严重拖累,从此一蹶不振。挖掘症状背后的原因,来访学生谈及无学习压力,但对学习的排名表现出超乎正常的不在意的矛盾心态。从心理防御机制角度看,恰恰是因为对学习极度看重而发展成“否认”的适应性倾向。

行为:有回避行为产生,出现厌食行为,复学后学习生活适应不良。

1.接纳阶段

Ramos尝试用积极想象技术治疗癌症、心脏病, 引导病痛者集中注意身体患处, 并描述随之发生的内心意象的变化, 以此达到病状减轻或治愈的疗效。这提示我们,积极想象技术对心因性躯体疾病有疗效。将积极想象融合静观身体对话技术,引导小黄接纳其躯体化症状。

师:现在,将你的身体调适到最舒服的状态。此刻你正放松地躺在床上,轻轻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呼气……(停顿)现在,继续保持深呼吸,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缓慢往上飘浮,往上飘,往上飘,飘到了一个让你感到安全的、舒服的、幸福的、温柔的能量场。请你感受一下,能量在你的身体里流动,在哪一个地方,能量停滞下来,在哪个地方你感受到不舒服?你可以尝试把手放在那里(小黄将手放在胃下部的位置)。请你仔细倾听,感受一下它,它是什么样的形状?是固态的,液态的,还是气态的?它有多大?(停顿)请你用手抚摸一下,感受一下,它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是冰冷的还是温暖的?(停顿)(身体觉察+焦虑外化)此刻,静下心来,安住在当下,试着听一听,它想对你说些什么?(身体对话)

想象一下,现在它就是你的小宝宝,你可以全然地接纳它,就像捧在手心里,倾注你的无限的爱去呵护它。不管你难受还是平静,都愿意陪伴它,支持它,安抚它,和平共处,守护左右。请你记住这种感觉,慢慢将意识拉回现实,慢慢睁开眼睛,感觉无比清醒(慢慢睁开眼睛)……(接纳症状)

生:我感觉胃是一团焦灼发热的火,温度很高,一直在灼烧着。它冒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很烦躁,很想把它驱散。

在静观身体对话中,该生反馈焦灼感降低,结束后再次让该生重评胃难受的程度,该生评价3分,躯体化焦虑程度显著下降。

布置家庭作业:辅导结束后每天睡前练习一次,以巩固行为强化的效果。

2.认知解离阶段

继上次辅导,进一步分离自我意识与观念、记忆的关系,打破来访学生旧有的非理性认知,以摆脱言语对情绪、思维的控制,重构新的、适应性认知思维模式。

师:你感觉现在的食堂和之前的食堂有什么不同?

生:有点不同,吃饭的时候和其他人隔着挡板,感觉距离更远了,所以更没有动力去吃饭了。

师:你是说,因为隔了挡板,所以导致你吃不下饭?

生:那倒也不是,其他同学吃饭也正常,可能我下意识觉得我整个人状态不好,所以在学校吃饭无胃口,最后真的吃不下饭。

3.关注当下阶段

经验性回避与认知融合发生交互作用,会使得来访学生逐渐将过去概念化,进而失去对此时此刻经验的感受,而过度沉浸于过去的错误或对未来的担忧中。鼓励小黄有意识地关注当下的情绪、外部环境和行为,面对身体的痛苦或不满。运用正念训练,帮助他理解不是力图解除痛苦,而是发展出接纳当下的能力。通过循环提问的思维模式,减少对过去错误或未来的过度担忧和自动导航思维,降低个体对外界负性刺激的敏感度,改变以往的负性思维模式。

4.价值目标澄清阶段

价值澄清法(value clarification)最早被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用,是西方德育课堂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价值观辨析法”。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身的价值观,在没有被他谨慎分辨、外显表露于大众之前,常常是内在的、变化的、模糊的。借助潜意识投射卡——OH 心灵卡,帮助来访学生看清内心,澄清自我的内在价值。小黄在10对字卡和图卡的“二择一”选择环节中,留在最后一对以家庭、孤独为主题的卡牌上。在图卡与自身联结中,让来访学生挖掘焦虑躯体化背后的症状功能——寻找家庭支持的内在渴望。进一步探寻用不良的应对方式获益背后的心理动力,以更有效地理解并应对症状。

5.承诺行为阶段

申荷永指出,积极想象首先应关注被引发的情绪状态直至意象出现,继续观感内在意象;对其赋予意义,并将此意义付诸生活,这和ACT秉持的“幸福不是人生常态”理念相吻合。“假设现在你一觉醒来,一切都变化了,你期望自己的状态如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所能做的一小步是什么?”以未来愿景为导向,回溯激发当下的目标管理,生成内在改变驱动力。小黄表示,自己目前能做的是放下对胃病的纠结和未来糟糕的想法,为所当为,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完全不想吃饭的行为,借助行为主义系统脱敏技术,通过小步子渐进法,从“回避到食堂就餐”到“恢复正常食欲”设定行动目标梯度,阶段性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巩固练习的效果。

辅导结束后半个月,利用SAS和AAQ-2 对辅导结果进行再评估。SAS由第一次评估结果60分中度焦虑下降至43分无明显焦虑;AAQ-2干预前为30分,干预后为14分,干预前后减分率为53.3%。来访学生的胃疼症状完全消除,已能够正常进食,精神状态饱满,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五、辅导效果

自评:不再出现胃难受现象,进食正常。自我评价上更为积极,学习更为专注,更有动力和热情,人际关系和谐。

他评:根据心理教师的观察,求助学生的情绪稳定,症状出现时能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接受症状,不将其视为特殊问题,以平常心对待。能更加集中精力投入积极、有效、建设性的学习生活。来访学生周围的师生与家人观察发现,他的负面消极言语减少,更加自信,能果断做事。

六、辅导反思

本案例是应用ACT疗法改善高中生焦虑躯体化症状的有益尝试,预后恢复效果表明,该疗法具有较好的长期维持作用。ACT通过建立一套积极正向的行为模式,促进来访学生改善焦虑情绪,转化思维方式,接受不良症状,提高心理灵活性,从而按照自我价值观积极尝试和行动。以往关于ACT的研究对象主要以成人为主,对青少年的研究极少。还有文献指出,未来研究应促进ACT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本研究是ACT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应用的探索性研究,干预中尝试将正念技术、荣格积极想象技术纳入ACT整体治疗方案,并取得良好功效,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提供更为多元、有效的辅导途径。

猜你喜欢
躯体辅导症状
“维生素”大口吃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搬家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