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吴晓云,胡尊瑞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蔬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的种植面积为20.9×10hm,比2001年的种植面积增加了27.5%。在蔬菜种植中,蓟马、小菜蛾、叶甲、蚜虫、斑潜蝇、螟虫经常发生,有些年份甚至会造成减产超过30%,由于农药的滥用,时常引发一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伴随严重的生态问题,如致畸、致癌、害虫再猖獗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作用,甚至在南极企鹅体内检测出DDT。一味追求对害虫的绝对控制和零容忍,盲目大量使用农药,引发了农残超标、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该研究总结蔬菜上经常使用的天敌昆虫种类及蔬菜安全生产和害虫绿色防控,以期转变传统观念,构建以天敌昆虫为核心的生物防治体系,解决当前困境。
虽然我国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天敌昆虫种类有370种之多。但我国天敌昆虫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80%天敌产品的应用集中于温室农业系统中,而丽蚜小蜂和捕食螨占37%。2010年,在中国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只占5%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构建以天敌昆虫为核心的生物防治体系,应用生物防治规模约占60%。2010年中国天敌昆虫年产值为1 100万美元,仅为Koppet公司年产值的1/7。为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制定的农业发展规划目标是生物防治占30%。我国生物防治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任重而道远。
生物防治发展经历了天敌引种到人工扩繁大量增殖,再到生态调节、天敌自然增殖的过程。从原产地引入天敌昆虫进行防治生物入侵案例如美国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中国引进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白粉虱等。现阶段主要是人工扩繁的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如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和玉米螟,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保护型生物防治则多集中在设施农业中,协调农业生产中各种生态因子,如区域内种植蜜源植物、驱避植物,调节温度、湿度等措施使之有利于天敌发生,减少害虫发生,增加天敌数量。
由表1可知,天敌昆虫主要集中在鞘翅目瓢甲科,膜翅目茧蜂科、赤眼蜂科,双翅目寄蝇科,半翅目花蝽科等。捕食螨虽然不属于天敌昆虫,但其在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蔬菜上的害虫主要表现为吸汁害虫和食叶害虫两大类,吸汁害虫如蚜虫类、粉虱类、蓟马类和叶螨类,其对应的有效的天敌为异色瓢虫、蚜茧蜂、丽蚜小蜂和捕食螨等;食叶害虫如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生产上多释放寄生蜂进行防治,如寄生卵的赤眼蜂、寄生幼虫的小菜蛾盘绒茧蜂、侧沟茧蜂等。此外,捕食螨也是不错的选择,胡瓜钝绥螨对白粉虱的捕食作用高达86.7%,而智利小植绥螨对叶螨的捕食作用最好。天敌昆虫的靶标性较强,只对某种、某类特定的害虫,或者害虫某一特定虫态有效,对多种害虫同时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天敌昆虫联合释放技术。丽蚜小蜂与东亚小花蝽联合防治烟粉虱、白粉虱,其控制效果优于单一天敌;茄子表面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根系周围释放剑毛帕厉螨,两者组成立体防护网防治蓟马;巴氏新小绥螨捕食蓟马的卵和幼虫,剑毛帕厉螨攻击蓟马的蛹和成虫。此外,潜蝇姬小蜂在斑潜蝇spp.的防治上具有不错的生防效果,但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生产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难度。在上述天敌中,只有赤眼蜂和捕食螨实现了工厂化繁育,其他天敌种类仅实现人工大量繁殖,人工繁殖多使用替代寄主或人工饲料进行繁育,要严格把控质量标准,采集野生天敌种群杂交扩繁,及时纠正因近亲繁殖、替代寄主繁育等造成的寄生力下降的问题。
我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与国外的生物防治综合生态功能体系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化学农药滥用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促使人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利用天敌昆虫防治蔬菜害虫,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达到持续控害的目的。天敌昆虫在释放的自然环境中建立种群后,其持续控制效果将会显现。如释放周氏啮小蜂5年后对美国白蛾控制效果仍有92%,中红侧沟茧蜂对二代棉铃虫控制在76%以上。这就要加强思想引导和政策扶持,给予生物防治用户一定补贴,让使用者在此后的生产中尝到生防的红利。
表1 蔬菜天敌种类及其防治对象
生物防治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重点,需要政府和科研部门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技术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合作,多措并举,把控技术推广、产品质量,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天敌和技术服务,将生物防治和绿色植保践行起来。采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解决由化学农药滥用导致的农药残留、害虫的抗药性及再猖獗问题。生物防治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对自然的尊重和解决害虫抗药性发生的对策。随着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扶持政策,以及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天敌昆虫进行害虫防治,天敌昆虫的使用面积和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天敌昆虫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