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红国,于蔚洁,杜美皎,董玥,费宇彤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9;.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循证中医药研究院,北京 10009;3.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9)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临床医学学科,是基于临床实践,合理应用最佳证据的方法[1]。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循证医学发展密切相关,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二级学科的建立标志着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2]。循证中医药借鉴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收集、评价、生产、转化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证据,可揭示中医药临床作用特点和规律,并指导临床指南、路径和卫生决策的制定,是循证医学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3]。
CiteSpace软件是一款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加准确快捷地对研究领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可以直观展现研究领域全景信息,探测其潜在的新趋势。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循证中医药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绘制网络共现图谱,展现循证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前沿,为后续循证中医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维普期刊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以“循证医学”“中医药”为主题词,具体检索策略为“(主题=循证+实证医学+证据医学)AND(主题=中医+中药+中医药+中西医+传统医学)”。语种限为中文,学科领域不限制,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论文,期刊来源不限,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31日。
纳入标准包括:研究内容与循证中医药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包括:(1)重复报道的文献;(2)报纸、年鉴、图书、专利、成果、新闻、科普等形式的文献;(3)缺失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发表年份等信息中的1项或几项的文献。
将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合并可以使得关键词的内容指向性强且语意规范。将各机构名称统一到该机构的一级名称,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修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修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另将关键词“中医学”“中药学”“辨证论治”统一为“中医药学”,“循证理念”“循证实践”统一为“循证医学”等。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筛选后的文献信息以NoteExpress格式导出,导出文献记录中包含题名、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和起止页码等信息,并以“download_XXX.txt”的格式命名。利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经处理后文献进行分析。将时间设置为1999-2021年,时间分区选择“1”,阈值设置保持默认值,关联强度选择Cosine、Years per slice、Top N等系统默认设定的具体值及裁剪方式。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 044篇,其中CJFD 3 825篇、VIP 990篇、万方数据库229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删除重复文献及其他形式的文献,最终实际纳入3 154篇文献。发表的文献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和研究水平。结果显示,循证中医药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开始出现且发展快速。整体来看,循证中医药相关文献研究虽在个别年度发文量有所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1999-2021年循证中医药研究的发文量变化趋势
对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期刊进行频次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刊载文章数量排名前3位的期刊分别是《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类别以中医药类、循证医学类为主,亦有《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中医药远程现代教育》《中医药管理杂志》等其他期刊。期刊总体质量较高,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期刊中有中文核心期刊共18种。结果见表1。
表1 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期刊
对纳入文献的主要基金项目进行分析,其中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数量较多,达720项(占比为89.3%);其次为省(区、市)级科研资助项目(77项,占比为9.6%)。中医药专项资金,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资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等,数量为60项(占比为7.4%)。结果见表2。
表2 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基金项目
参与相关论文发表的作者共868位,提取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作者,以其节点中心度(中心度高低代表该节点在联系整个网络中发挥作用大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发文篇数最高且节点中心度最高的作者均为刘建平,其发文量达106篇,其次有李幼平、商洪才等。同时,有发文量较多但节点中心度较低的作者,如王永言、田金徽等,他们的发文量均超过20篇,但节点中心度仅为0.01,说明这些作者虽发文较多但缺乏与其他作者合作。也有发文量相对较少但中心度高的作者,如李幼平,发文量仅为46篇,但其节点中心度为0.08,说明这些作者与其他作者联系较强。结果见表3。
表3 发文量排名前20位的作者与节点中心度
作者合作网络图中共有868个节点,形成1 796条连线(图2)。图中每个节点对应一位作者,其发文量的多少由作者名字的大小与圆圈的直径表示,字体和直径越大说明发文数量越多,节点年轮最外圈的颜色越深代表节点具有越高的中介中心性(在共现网络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节点,中介中心性数值越高,表明节点的重要性越大)。节点连线的粗细与颜色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作者之间合作越强。由图2可知,各作者团队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且随时间推移联系日益密切;核心作者有刘建平、商洪才、张俊华、李幼平等,其中以刘建平团队人数最多,团队内部联系紧密,且发文量高。
图2 纳入研究的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图
纳入文献共涉及664家研究机构,提取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进行发文篇数与节点中心度统计,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其发文量达140篇,明显高于其他机构,其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
表4 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与节点中心度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机构字体越大说明该机构发文数量越多,连线越粗代表机构之间合作越密切。通过分析发现网络共有664个节点,形成344条连线,即共有664个科研机构参与循证中医药研究,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且他们的合作紧密。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与辽宁中医药大学虽发文频次较多,但与其他机构之间联系较少。
图3 纳入研究的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
2.6.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有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及重点方向。本研究以关键词为节点形成的共现网络共有915个节点、2 638条连线,结果见图4。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的词频越高,连线越粗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越密切。由图4可知,该领域关键词数量较多,主要关键词有循证医学、中医药学、评价、循证护理、综述、证据等,各关键词之间关联紧密。
图4 纳入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深度挖掘共现频次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进行词频与节点中心度统计,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网络中词频排名较高的关键词分别为“循证医学”“中医药学”和“循证护理”。除此之外亦包含针灸、中成药等中医药治疗方法,冠心病、肿瘤等疾病,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等文献内容。
表5 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频数与节点中心度
2.6.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利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聚类图中显示2个数据指标分别是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可用于衡量和评价图谱聚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络结构和数据聚类的清晰程度。根据软件的相关知识:Q值>0.3代表被聚类分析后所给出的网络结构准确且显著;S值>0.5代表聚类合理;S值>0.7时,代表所得聚类高概率是值得信赖的。本研究Q值=0.495 8,S值=0.840 1,表明聚类成员的一致性高,结果可信(具体图略)。本文共得到10个关键词聚类标签(表6),前10个关键词聚类标签分别为“#0循证医学”“#1中医药”“#2 循证护理”“#3 临床研究”“#4 系统综述”“#5 临床经验”“#6 指南”“#7 医学教育”“#8 安全性”“#9 临床证据”。
表6 纳入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国内循证中医药领域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直观地展现了我国循证中医药研究概况,对其研究热点、前沿及趋势形成了大致认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循证中医药领域发文量自1999年以来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该领域研究不断增多,受重视程度与关注度亦不断增高。从发文期刊来看,中文核心类期刊在发文量排名前20位期刊中占比较高,表明该领域高质量、高水平期刊较多。从期刊类别可以看出,中医药循证理念除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外,与信息技术领域、教育领域和管理领域亦结合紧密。该领域研究资助基金来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为主,反映出国家对于循证中医药发展的重视。
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有刘建平、商洪才、张俊华等研究者,其中以刘建平团队发文量高、团队内部联系紧密,其团队研究方向主要为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商洪才团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心血管疾病中医药防治临床基础研究;张俊华团队主要进行循证中医药方法研究和实践,包括中医药临床疗效循证评价证据库、中医药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等。各团队之间联系紧密且随时间推移联系日益密切,但亦出现个别核心作者以独立团队研究为主,与其他团队合作关系较少。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机构之间联系紧密,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虽发文量较多,但与其他机构之间联系较少。机构地区分布以北方为主,南方机构较少且发文量与中心度较低。对此,笔者建议各研究机构间与各地区研究机构间应加强循证中医药的交流合作,增进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与深度。
对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与聚类图进行分析,根据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与推测,关键词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内容:循证医学领域(循证医学、循证护理、临床研究、临床实践等)的热点问题,中医药领域(中医药学、针灸、中成药等)的热点问题,疾病方面(冠心病、肿瘤等)的热点问题以及评价、综述与指南等。
循证医学领域除关键词“循证医学”外,“循证护理”词频最高,提示循证中医药领域对循证护理需求较大,是该领域研究热点,而“循证护理”中的中医护理与其应用效果则是较受关注的方面。但循证中医护理目前仍面临教育师资匮乏,中医护理临床工作人员循证素质不容乐观,循证理念与中医护理结合尚不密切等问题[4-5]。
中医药领域出现关键词有“针灸”“中成药”,说明其在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与循证理念结合于临床研究、疾病治疗、再评价、指南等多个方面。针灸领域重视证据分析与系统评价等方面。为增加针灸治疗效果的高质量证据,2016年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库系统建立,以实现数据快速提取、Meta分析自动化和可视化[6]。中成药在缓解心绞痛及介入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指南研究课题组制定了中国《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中成药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7-8]。
本文结果所展现的主要研究疾病类型有冠心病、肿瘤等,说明中医药在治疗此方面疾病具有显著优势且对结合循证理念的需求较高。在治疗肿瘤方面,中医药可以通过辨证同病异治,且可以提升患者精神面貌与抵抗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规范中医药临床治疗方法与循证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优势,使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上取得更大进展[9]。
联合关键词的时间动态,对循证中医药研究领域、研究发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能够得到一个大致轮廓。综合分析所有结果,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药物方面(药物安全性、中成药)研究、疾病方面(冠心病、肿瘤)研究与治疗、系统再评价与方法应用、叙事医学在循证中医药领域的结合与发展,以及患者预后及其生活质量。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评价中药安全性是目前研究前沿之一,依照循证理念拟定合理的用药原则,进而确定安全标准或安全等级即成为目前研究前沿[10]。中成药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多个领域均具有治疗优势,如冠心病、痛经、膝骨关节炎等[1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设立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标准化研究项目,使中成药研究热度进一步增高,而中成药治疗疾病临床应用指南则成为循证中医药领域目前的研究前沿之一[12-15]。
综上所述,我国循证中医药研究日趋受到关注与重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循证医学、中医药学、循证护理、临床研究等,这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