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以前的四川省音乐期刊考察

2022-08-11 06:20李梦媛
河北画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刊物四川省

李梦媛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二十世纪初的音乐期刊,以介绍某一历史特定时间范围内的音乐活动、歌曲、艺术评论等相关主要内容。据《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音乐期刊编年纪实》数据共收录了中国1912-1949年间共出版的音乐期刊计139种。其中搜集到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年)全国范围内的音乐期刊有66种,以战时大后方为主的西南地区粗略统计至少28种:包含四川省内6种,其虽出版的刊数不多,但相对1937年以前出版的艺术类期刊而言有一定时代色彩。

一、四川音乐期刊的出版背景概况(1937年-1945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在文献史料的收集、研究等方面取得不小的成果,但在地方期刊研究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对这时期西南地区四川省的音乐文献的整理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参与此项工作的学者也并不多,因此在考证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史料不全、残缺等问题。在此环境中通过《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对这期间西南五省的音乐期刊发展情况做了简单的梳理。其中涉及的城市中,重庆贡献最多,共出版14种,占西南总数的50%;其次为四川出版6种,占比21%;广西、云南、贵州次之。由此可见四川省的贡献在西南仅次于当时的抗战陪都重庆,而相对于其他地区比,抗日战争初期四川所受的战火相对较少,其人口数量庞大、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且文人汇集,既而也成为音乐期刊关注的主流地区。笔者对四川省的现存音乐期刊文献做了多次详细、系统的整理工作后,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献的主要特点、意义等探析,希望借此能为二十世纪初期四川存留下宝贵的音乐文献研究尽一份微薄之力。

二、四川省音乐期刊概述(1937年-1945年)

期刊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分离出各个学科的专业期刊。学者们一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是1906年李叔同创办的《音乐小杂志》。随后涌现出有不同风格的专业音乐期刊,各地方期刊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情况。1937-1945年间四川省内共计有6种音乐类刊物,其中5种出版于成都市,余1种出版于内江县。这些刊物大都因战争或其他原因只出版了一刊,但仍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文献。通过阅读刊物的详细史料,可见这些期刊的主要内容大都贴合期刊名称,在当时无论是四川还是全国都影响较广泛的专业音乐刊物。其中的主题以“抗战歌曲”“抗日救亡”等等为时代特色的就有一半以上,鲜明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爱国、救亡”的社会现象,以下为这时期6本期刊的简介。

(一)《救亡歌声》(1938年8月)

四川救亡音乐教育促进会主编发行,该刊物为月刊,存见创刊号。内容以宣传抗日爱国精神为主题。

(二)《战时戏剧》(1938年)

创刊于成都。发行周期是每半月一刊,现存见创刊号、以及第一卷2-5期。刊登戏剧理论文章、剧本包括儿童戏剧和乡村戏剧、儿童歌曲等为主的音乐专业刊物。

(三)《歌剧通讯》(1943年11月)

刊物于1943年10月由成都市中国歌剧艺术学会主编,该刊物主要出版了歌剧、舞蹈理论文章三篇以上,是一部结合歌剧理论研究和舞蹈艺术的艺术刊物。

(四)《音乐与戏剧》(1943年10月)

主要登载的内容以儿童音乐戏剧为主,涉及了儿童音乐创作的问题、儿童歌剧等等相关理论文章;以及儿童歌曲精选4首。

(五)《诗与音乐》(1945年4月)

登载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散文诗和歌曲。

(六)《歌剧艺术》(1945年7月)

报道了9篇歌剧艺术理论性文章等。

通过对当时音乐刊物的发行时间简单整理后,发现自1938年-1942年四川省的音乐期刊发展出现了五年以上的空窗期,且当时发行于1938的两本刊物都仅出刊一年。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得知,1938年后全国进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四川省由于日军的严重侵袭和当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不少音乐刊的主编迁址陪都重庆、上海相对较发达城市,且许多学者像李凌、熊佛西等人都游走于川渝两地之间,故这五年期间四川省创办艺术刊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种情况直至1942年经济好转才得以恢复,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的发展前提也必然是需要一定社会经济支撑的。

三、期刊出版内容及作者特征

根据笔者对现有资料将以上四川出版的6本音乐期刊具体内容及作者等方面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出版内容来看:二十世纪初四川省的音乐期刊,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救亡歌曲、音乐理论的介绍外还有歌剧、舞蹈等相关的学术的文章。像《歌剧通讯1》和《歌剧艺术》都是以歌剧理论为主,夹杂其他音乐报道的期刊。关于歌剧的文章有《歌剧与诗》《谈歌剧》《歌剧〈荆轲〉?歌剧〈秋子〉?》等。另外,《音乐与戏剧》也是报道儿童音乐戏剧的专刊,儿童戏剧理论的内容主要围绕儿童戏剧的创作、怎样导演儿童戏剧、以及对于儿童戏剧学校的创办一系列问题发表的文章。可见这一时期的音乐刊物发展逐步专业化。

在社会背景的刺激下,歌剧发展越来越广泛,因此,此类期刊在全国都相当之多。像重庆的《新音乐月刊》上海的《音乐艺术》都有大量关于中国歌剧发展的报道。《新音乐月刊》1942年的第四卷第一期、第二期中有专门报道歌剧的《歌剧特辑(一)》《歌剧特辑(二)》不少文章。可见,音乐期刊的发展渐渐与其他刊区分开来,日渐成熟。笔者对比了抗战时期全国几大重要地区的音乐期刊内容,发现这一时期仅有四川省存在歌剧、戏剧像《歌剧通讯1》《战时戏剧》这样的期刊,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四川音乐期刊发展逐步迈向正轨,歌剧也成为抗战时期广为流传的雅音乐文化。

其次,从涉及的题材来看:抗战时期,音乐期刊的内容开始登载以抗战为主题的歌曲,以激发全民族抗战的热情,带有一定抗战色彩。像《救亡歌声(月刊)》就是一本纯粹以动员全民抗战而创办的刊物。刊内的歌曲无论是《抗战纪念歌》还是《扯到战场上》,不仅是在内容上还是旋律上都有一定的抗战色彩。同时11曲中的歌词大量以“救亡”“爱国”“抗战”等高频率出现,也深深了印刻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需要。

此外,西方音乐的传入,使这一时期音乐期刊带有西方文化渲染的色彩,形成了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局面。像《诗与音乐》中也登载有大量国外歌曲,这些歌曲的旋律都有激情澎湃的特色,不仅从一定角度激发人们的抗战热情,也丰富了民众们的视野,符合二十世纪人们“睁眼看世界”的要求。

再者,从作者来看:以上提到的六种期刊中,提及的作曲家和撰稿人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他们都同时在四川省为其中这几本期刊所贡献过不少作品,像陈厚菴、武夫、夏白、王余、陆弦、王云阶、赵沨等都也担任了其他相关期刊的音乐编辑。其中两位川籍主要作者概况:

四川音乐期刊主要作者群体(1937-1945年)

(一)陈厚菴

活跃于川渝地区的著名作曲家陈厚菴是四川人,在抗战期间曾做了大量的优秀抗敌音乐作品。除了担任《救亡歌声》的主编外,他还为四川其他刊物如1935年出版于成都的《四川县训》作词了《县训颂歌》⑧,第四期中还登载有「颂歌赘言」,详细解释了颂歌的实用意义。此外他还为第二卷第八期中的《四川省县政人员训练所所歌》配了和声。并在后篇阐明了《所歌和声大意》,指出当下大部分歌曲多属单音旋律,对于情感和意境的表现并不足够,他倡导学习西方歌谱的写作方式,配以旋律、节奏之外,辅助和声,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伴奏曲谱。除了四川省内,他还在上海的《乐艺》等专业音乐期刊上发表过不少优秀歌曲作品,陈厚菴的艺术人生值得我们去探索,像这样优秀的撰稿人,在抗战期间为音乐期刊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难能可贵的。

(二)王余

另一位四川籍作曲家是王余(四川达县人),他于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实验剧院。期间任《今日戏剧》《歌剧艺术》《戏剧与文学》的主编,《南京人报》记者,任教于南虹艺专、西南美专,担任重庆中华剧专教务主任等等。1949年后任中国剧协重庆分会主任秘书,重庆市文联、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重庆中国抗战文艺研究学会理事。发表的作品中《新歌剧创造初论》是他的专著之一,《新歌剧创造》之七便从此而来。王余还作有歌剧剧本、舞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以及散文和小说等等。他即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杰出的音乐工作者,无论是在文学还是艺术方面的成就都是可圈可点的⑨。此外,笔者通过检索部分刊物详细目录收获颇多,其中部分期刊文献是摘录其他刊物的。如万岳的《舞台对话交响化》曾于1943年登载于《万象》刊物中第三卷第四期,另天风的《华格纳的艺术及其他》也在1937年《音乐教育》中第五卷第一期中报道过,由此可见这些刊物有重要价值的文献信息都有一定的交叉性。耳熟能详的赵沨、王余、王云阶都是著名刊物《新音乐》、《乐艺(副刊)》的责任编辑。以上列举的部分撰稿人的详细资料查证未果,笔者在此断定他们大多数用的是笔名,抗战时期使用笔名发表作品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作者在发表言论时的风险;另一方面读者在不知作者真正身份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且鉴于上世纪清朝统治惨痛的文字狱教训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当局的压力,抗战时期一些文人不得不使用笔名避嫌,用笔名写作实际上是一种用手中的笔进行保护自己的一种武器。

(三)抗战时期四川其他期刊涉及的音乐文献

1.以音乐报道为主的

除了以上详细介绍的6种重要音乐期刊外,战时四川省仍有一些兼顾文学、美术、音乐等相关信息的刊物。他们中有些穿插音乐相关的歌曲、戏剧演出、音乐名家现状报道等等。笔者通过多种检索方式得到不同结论,通过《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高级检索的固定检索词设定为“1931-1945”“四川”“期刊”,并转换精确检索词搜索“音乐”得出相关文献信息为20个结果;搜索“歌曲”得出相关文献信息为29个结果;搜索“戏剧”得出相关文献信息为24个结果,该结果得到的文献有一定的重叠,且此搜索方法并非全面。此外笔者通过《抗战文艺报刊篇目汇编》⑩整理,成都有《大学(成都)》2篇;《华西文艺》歌曲、剧评2篇;《笔阵》3篇;《文艺后防》演出、唱本、歌曲5篇;四川罗江县的《锻冶厂》演出2篇等期刊都有相关音乐的报道。

2.以艺术评论为主的

以上介绍的几种刊物内容大都包含歌曲、演出等。这时期除了音乐期刊外,还有专门报道艺术评论的音乐类期刊像《成都剧刊》《新艺》等。

四、结语

简言之,二十世纪初的四川省音乐期刊发展不仅在音乐上起到了一定的传播意义,尤其是在鼓舞抗战精神,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上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背景多灾多难,那些艰难的战争环境下没有静心研究音乐理论的安定条件 , 但在这种如此繁杂的社会背景下,爱好音乐的创作者们仍对音乐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评论及其他姊妹学科的发展留存了珍贵的期刊文献。这不疑使我们现代人对地方期刊的发展产生了思考,也为我们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机会。因此研究地方期刊文献的发展特点和其对美学的呈现方式,对今天的期刊发展都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方面不仅刺激了音乐、社会的发展,还为中国音乐期刊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整理二十世纪初四川音乐期刊史料,也从中挖掘出不少四川籍作曲家,也为我们研究抗战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刊物四川省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刊物贺词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史》工程的一些信息和思路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二十世纪《文心雕龙》“风骨”主流阐释的批判——兼论美学本体视域中的“风骨”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
读者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