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静雯
(华侨大学)
泉州提线木偶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应该使提线木偶戏继续“活”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也应该使这种非遗文化传承到新一代的心中。因此,本次研究尝试将提线木偶头元素经过重构并应用到现代的设计中去,使其重新去展现提线木偶的审美及文化价值和给人在视觉上新的感受。使非遗文化以更好的方式传承并且发展下去。
提线木偶戏在唐末五代时期,其在泉州和泉州周边已经开始得以流行开来,而后在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一代代传承,泉州提线木偶在明代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但到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的关系,此行业凋谢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才重新得以发展生机。到今日,还存在着组成特有剧种音乐“傀儡调”的300多首曲牌唱腔及大约700多出传统剧目。是我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间断地传承时间最长的傀儡戏剧。并且,在社会的演进中,泉州的提线木偶形成了一套便于操作且精巧独有的“基本线规”。而这些“基本线规”只能应用在泉州提线木偶的表演中,而这是泉州提线木偶的特色之一。同时,由于近几年泉州的木偶戏不断的对外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仅提高了艺人的技艺,还将闽南文化传向了海内外,泉州提线木偶因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泉州提线木偶头的灵感来源于神像的雕刻。刚开始发展的时候,采用兼营方式的场所由雕刻神像的工作坊来完成;二十世纪中叶,江加走大师深入民间生活,将木偶头的制作技艺和完成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木偶头的制作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为雕刻,选材为樟木,先将樟木刻成木偶头的大小,再将其进行对要雕刻人物形象的修整。步骤二为底漆,在木偶头刻画完成后,将画棉纸裱糊于表面,然后用拌水胶过滤的黄水浆,等待干燥后将木偶头打磨光滑。步骤三为画五官,在木偶头上应用中国传统的颜料来上色五官、脸部,色泽秀丽且不褪色。步骤四为装饰,有些木偶头会有须发,而这就需要手艺人将发须一缕缕地贴上去然后将其梳理工整,这样,一个木偶头的制作工作便完成了。这样制作完成的木偶头形神兼备、性格多样、形态丰富,是雕刻技艺与传统粉彩的完美结合。让人看后流连忘返。这就是木偶头制作工艺的历史。
泉州的提线木偶对于泉州各种民间习俗、宗教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福建在建庙中的谢土、祈福活动、丧事等场合中在如今仍然可以看到出演的傀儡戏。在祈福方面,傀儡戏早在南宋时期就在闽南非常的盛行;在祭煞仪式中,则表现出一种阴森骇人的气氛,人们一般不前往观看。同时,泉州的提线木偶与宗教文化也有很深的渊源。比如木偶戏很多从佛教的故事中或是佛教人物及思想中提取灵感,有一部分木偶头的形象是由佛教中的脸部特征转变而来的。泉州提线木偶的文化价值在于它将宗教、闽南习俗、民间信仰参照并且糅合起来,通过造型艺术与戏剧艺术将闽南的文化传承下去。
泉州木偶头在造型方面有着很完整且成熟的一套样模式,清人蔡鸿儒在《晋水长谈录》里写道:“刻木像人,外被以纹绣,以线牵引,宛然如生,谓之傀儡,所云木丝也。泉人最工此技。”一般来说,生行和旦行的形象都是比较素雅的,生行、旦行的木偶头造型设计一般选用观音等角色;旦的造型特征为脸型近似椭圆状,眼睛与眉毛成细长状,眼睛下带有卧蚕,鼻梁较高,耳垂偏大,鼻头圆润,面色红润,看起来亲切温婉。北行的造型设计角色为男性,以花脸为主要标志区分于其它类别,与旦的造型形成强烈的反差;北行的脸部宽阔额头较大,眼睛圆且呈怒目状,眉头紧锁,鼻梁宽且短,整个形象给人一种严厉,威猛的感觉。杂(丑)行的造型设计一般面容给人的感觉较为饱满,杂行种类有很多,性格上也是多样的,例如乌阔,斜目等。杂行的人物没有特别的设定,一般是有新剧本的出现,杂行的角色才被艺人设计出来的,它们的形态各异,带有夸张的色彩,蕴含地方的特色。
在设计中,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承目的,我们会将木偶头进行元素的的提取与简化,并进行重构和模块化再设计。这样做是在保持原有传统木偶头形象的同时让每一位设计师依据自己的想法对木偶头进行再一次的创新与设计。这样的处理是设计师个性特征与新时代特征的体现。
生行、旦行(通常为菩萨、观音等形象)造型绘制与简化设计(图一):
图一 生行、旦行木偶头形象分析
北(净)行(通常为金刚、力士等形象)造型绘制与简化设计(图二):
图二 北(净)行木偶头形象分析
杂(丑)行(通常为鬼神、罗汉等形象)造型绘制与简化设计(图三):
图三 杂(丑)行木偶头形象分析
通过以上提取的元素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元素的重新的模块化重组,从而组成新的图形,赋予这些元素具有更大的多变性及可能性。在以下的设计绘制中,将一个个分解出来的元素进行平移、旋转等变化,而后就组成了新的人物、动物形象(图四)。我想如果以这种方式对于传统的闽南木偶头进行创新的话,也是一种新的形式。在当下,如果能将这种创新形式与儿童木块拼图相结合,应该能使新一代的人们在更加了解中华传统的同时还能增加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图四 木偶头造型元素重构
泉州提线木偶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第一不仅应该与闽南当地的特色相融合,还应该在遵循创意事业的发展规律上来展开。第二应该避免完全地去照抄传统的木偶头造型,而是通过以上的木偶头造型简化再设计的方式来展开创新。第三,随着设计理念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在木偶头的创新设计中,我们也应该要注意到创新应该与新的设计理念结合,这样才能推动非遗文化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一味只注重创新,而忽略了与不同时代的联系。以下,是列举的几种对于泉州木偶头的创新方式(图五):
图五 木偶头造型创新产品
此创新在于将传统的泉州木偶头造型与积木拼图结合起来,将传统的闽南元素融入到积木拼图中,不仅能锻炼使用者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使用者在这过程中更加地去了解中华非遗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大的兴趣。
泉州的提线木偶作为非遗文化之一,而木偶头作为提线木偶中的精髓,则对于它的传承与创新是格外重要的。木偶头造型上的图案很大程度上带有闽南的地域文化,对于木偶头的继承与创新不应该是简单地进行拼凑与抄袭别的地区的设计,应该在遵循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非遗文化,避免设计浮于表面。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向前发展。
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对于物质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还有对于艺术审美的要求也不断的上升。本研究从闽南非遗文化——泉州提线木偶入手,以分析泉州提线木偶头为重点,研究木偶头的造型艺术及造型特色,并将提取的元素进行整合重构,力求探索它在现代设计中的审美价值与应用。寻求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形式借鉴。传承作为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视起来,推进文化的更好发展。
作为一位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开发与泉州提线木偶相关的产品,在创作中应更加重视对于木偶头元素的应用。让非遗文化真正的走进这代人的内心深处。让泉州提线木偶产业不是逐渐没落,而是往更好的角度去发展。泉州提线木偶不管是木偶头的雕刻技艺还是其它方面都值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认识它。让更多人看到古人的智慧。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