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欢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对应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体系。而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得经济贸易交流更为频繁与深入,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成为必然。茶文化一度融入西方社会,建构了独特的西方茶文化体系,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有相似之处,起源在我国,但在传入西方的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要素的影响,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而这背后又对应不同文化、思维、价值观的问题,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表达中不得不关注的点。而这也恰恰是高校英语教学,特别是跨文化教学中教学的一大有力支持。因此系统探讨茶文化在大学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举世闻名的无酒精饮料,我国是茶的发源地。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红茶、绿茶进入英国,也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西方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虽然同根同源,但相似的基础上又有不同,这种不同又体现在多个方面,引发其差异的原因在于文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等多重要素。
跨文化交际研究指出,物质文化差异是文化差异最客观、最真实的反馈,这也体现在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上,中西茶文化物质层面的差异主要对应茶叶的偏好、茶具的使用以及用茶习惯等。从茶叶偏好来看,我国茶叶类型多种多样,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从市面上看人们对红茶、绿茶、白茶等都表现出较大的喜爱,而这些茶叶在品鉴中无疑都追求其天然纯粹的味道,而茶具的制作与使用中也更倾向于选择陶瓷器皿,在茶托、茶杯、茶壶的造型设计上与茶叶品鉴特性一致,追求古朴自然,而从西方茶文化物质层面的呈现来,西方茶叶多为东方引进,对应的茶种类偏少,而在众多的茶叶中,口感醇厚的红茶更为流行。在茶具的使用上也有西方特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饮茶对应的是贵族文化的象征,在器具的选择上更追求贵金属质地,茶壶、茶点都带有奢华特性,造型比较繁复。而在茶饮方面,我国茶文化讲究茶的自然之道,追求茶的自然味道品鉴,西方茶文化则强调口感的醇厚,甚至尝试混饮方式。茶饮时间的选择上,我国比较随意,一般按需进行,而西方茶饮有规定的时间会分早茶、午茶、下午茶等,茶饮更多地是扮演社交活动的部分角色。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者看来,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也对应隐性文化层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哲学研究等层面。以哲学视角看传统的茶文化,崇尚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追求淳朴的民风民俗和朴素的价值观,与中国人的内敛、含蓄表达有密切关系。而西方的茶文化则突出实用性,带有鲜明的资产阶级烙印,茶事活动的开展往往对应贵族优越性的展示和财富地位的展示,对应西方人高调、奔放的性格特征。语言层面,茶文化作为语言发展的一大见证,对应的中西方茶叶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十分突出,这背后是不同价值观下的不同的文化底蕴折射。东方的传统茶文化词汇使用范围较广,延伸到各个阶层,对应的文化视域广,而西方的茶文化词汇语用范围狭小,难以在量上与我国抗衡。语义层面,茶文化作为文学艺术的一大体现,对应一种茶的清淡气息般的人文品质,这在我国极力推崇,强调饮茶中的人文情怀,一些词汇语义上表达追求朴素简单。而西方的茶文化更强调喻义、转义,茶叶词汇对应为西方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殊符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对应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我国的文化范畴明显不同。东西茶文化的差异表现比较多,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者所处的人文环境、物理环境的差异,特别是人文环境。这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基于茶文化,特别是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跨文化教学讲解具有天然优势。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适应异质文化差异,能理解、认同、尊重与自身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从文化角度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技能掌握程度,让其能在不同的交际背景下,灵活地切换思维,适应文化交际表达的需要。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要求跨语言学习者必须把握两者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显隐性差异,能借助茶文化案例展开跨文化层面更宏观的探讨交流,真正把握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特征,进而解读其语言特色,在中西方茶文化的典型案例分析中真正感受到茶文化作为语言文化差异的缩影表达的意义,能以更广的交际视野探寻西方文化的特色,并自觉地进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思想观的对比判断,从而实现不同场景下思维的灵活切换,确保沟通交流的无障碍。在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学习中也能树立兼容并包的文化发展观,肯定中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借鉴学习、内化吸收、兼容并包地发展壮大本国文化,并增强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茶文化对比学习可以让学习者直观明确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多样性,认识中西方文化现象和语言的文化承载力,能自觉地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并让这种意识不断强化。
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学习对于英语学生来说可以丰富文化学习素材,让其产生对跨文化学习更直观、更形象的认知,减少对跨文化交际表达这一抽象文化概念讲解所产生的抵触、反感情绪。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中让学习者认识文化之间的冲突、矛盾、异同特征,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做好两种异质文化的正确判断,且能自觉地切换文化交际场景,自觉地以西方的文化角度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思考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一定的文化接受和批判意识,减少文化理解上的误差,减少表达上的歧义。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引入中西方茶文化的讲解,让学生进行差异的对比,借助茶文化现象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民俗特色,了解西方的文化、语言、行为方式、精神内涵,并自觉地进行中西方的对比,能建立跨文化交际表达的宏观思维,提炼出跨文化交际表达的指导性策略,通过两种茶文化的学习感悟异质文化、语言学习的独特性,而这也将带来英语教学,特别是跨文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对应的素材支持较少,目前教师能利用到的典型素材比较缺乏,而茶文化差异的对比能让教师根据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跨文化的含义,带来教学内容的丰富与补充,也带给学生更接地气的实践学习体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跨文化交际经验,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明确跨文化学习的重点、难点,以此为突破口,产生跨文化学习的兴趣。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茶文化有关的材料,可以是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句子,也可以是与之相关的英语篇章,以这种方式将跨文化交际教学落到具体的案例上,吸引学生注意,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中茶文化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于头脑中进行国内茶文化与国外茶文化的差异对比。这样就避免了开门见山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讲解所引发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反感,让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借助典型的案例逐渐进入到佳境中,也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学生自觉通过资料搜集与对比分析,感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资料收集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积极下载国外与茶文化有关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比片段化的文献资料,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评论文章可读性更强,给予学生的跨文化视野也更广。大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或文学评论来了解外国茶文化的特点,对西方的文化背景、民俗就会有宏观的研究视野。在这一情形下,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向高校学生推荐优秀的与茶文化相关的读物,并引导学生制定完整的阅读计划,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日打卡,让茶文化的教学成为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一大突破口,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异客观存在,教师在推荐文学作品时,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英语表达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推荐的文学作品或版本。对于英语阅读能力较好的高校学生可以向其推荐英文原文文学作品,让其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能进行英语阅读的训练。对于阅读能力偏弱的学生,可以推荐相关作品的英汉互译版本,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至于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例如在《诺桑觉寺》、《傲慢与偏见》等都有有关茶文化的描写,特别是《傲慢与偏见》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涉及了大量“茶会”的介绍。通过让学生阅读这部小说,不仅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积累英语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茶饮的习俗,感悟西方茶文化的魅力,逐渐提升英语文化水平。
学生英语学习中跨文化认知的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升,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也应该落实到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中。这要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各种与茶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形成对茶文化的真实切身感受,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且带来学生对茶文化探索兴趣的激发,并丰富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学生多数会在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实践活动中跃跃欲试。例如,在讲解“中国茶具”这一部分时,英语教师可以加强与当地茶具销售商的合作沟通,带领高校学生到茶具商店中观察各种各样的中式茶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引领高校学生参观国外茶具,或者是通过与外国人的对话了解国外的茶具特色,让高校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对比,了解中国茶具与外国茶具的不同,进而延伸到文化差异的对比上,强化跨文化交际表达意识。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茶具演化这一话题展开英语课题的专题研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文献查阅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引导其利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恰恰是英语教学中教师期待看到的场景。在跨文化教学中,只有给予学生茶文化实践机会,让其参与体验,才能让其在茶文化活动中获得直观的英语语言认知感受,明确中西方语言以及交际行为方面的差异。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比较简单易行的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茶俗会或茶会活动,进行茶文化主题沙龙讲解,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真正把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教师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借助媒介直观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就制茶、茶具分析、斗茶现象解读、茶叶贸易实施等课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录制英文视频,教师点评、同伴互评,让学生在独立的课题研究中能运用不同的文化思维参与到茶文化的学习中,在实践活动参与中获得跨文化交际的心得体会,不断积累跨文化交际表达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整体英语水平。跨文化教学的内容涉及较多,比较零散、比较抽象,单纯依靠课堂灌输或是书面讲解,难以让学生形成对茶文化的直观印象,更谈不上对茶文化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习俗差异的探究。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关注学习者学习兴趣、认知习惯,开设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对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特殊文化现象的专题研究,也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诉求。
学者文秋芳在研究国外二语习得课题后,提出了“输出假设”、“输入假设”为导向的产出导向教学法,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给予教学层面的指导,并基于当前混合教学的新趋势,衍生出产出导向混合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对文化的关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文化案例的具体解读中进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表达思考,着重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表达能力。而茶文化教学也可以走产出导向混合教学之路。教师利用茶文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产出,如产出任务的设计,可以将中外茶文化中专业术语的对比作为典型学习任务,也可以结合中外茶文化现象,为学生创造中西文化差异的交际场景,引导学生基于跨文化意识和能动性进行中外茶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使及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交际情景的创设中,教师应力求提升交际情景的真实性,并重视对学生交际情景中的语言难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产出教学的最佳效果。
基于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并延伸到跨文化交际课堂上,让茶文化素材案例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的兴趣,且构建高效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茶文化的中西对比分析,从茶的种植历史、茶具的使用以及茶俗表达,让学生对茶文化这一特色现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借助茶文化的研究视角,拓展学生的跨文化关注视野,让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思维,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下进行思维、文化观的切换,让学生进入到最佳的语言表达情境,进行流畅的跨文化交际表达,需要注意在将茶文化引入到跨文化交际课堂中,要建立与融入目标相结合的教育评价机制,防止二者融合过程中偏离教学轨道,偏离预期目标,真正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