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里志,罔知向何行?
——与“准大学生”谈专业选择

2022-08-11 09:19郑泉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创办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
教育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方向大学专业

郑泉水 |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创办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

高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

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多聪明或多努力,而是要选对方向。但如何找准方向,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如果只从热门性或眼前就业前景的角度选择专业,多半要犯大错。当今世界发展太快了,长远来看,一个人当前所选、所学的专业,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取代,甚至消失。

对选择来说,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是热爱,或至少是兴趣——在高中迈向大学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专业,而是思考和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要管它是“冷门”或“热门”“有用”或“无用”。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不清楚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是什么。这种情况很普遍。据之前清华大学做过的一次调研显示,近70%的学生在大学时期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所以我估计可能有70%的学生选错了专业。

为什么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你最喜欢什么,很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另一方面,你现在喜欢的,也未必会一直喜欢。“股神”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激情所在,鼓励其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找到激情所在,是一个辛苦又玄奥的过程。

正因为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没那么容易,所以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优先选择允许学生转专业、给予学生更多选择自由和空间的大学。国内目前有些大学第一年不分专业;有一些大学院系是允许转专业的。例如,我在清华大学负责的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班”),定位虽然是工科基础,但本质上是不设专业的,鼓励学生在大工科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向,十届近300位毕业生的读研专业达30余个。

钱班2015级学生赵同学,入学前曾经获得过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他觉得自己喜欢的是工科,所以选择了钱班。在钱班,他大一的SRT(学生研究训练)是做四轮主动控制汽车的实验项目研究,但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么具体的工程问题;大二的SRT是做超晶格材料的理论研究,成果很不错,但他觉得还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最后在大三ORIC(开放创新挑战研究),他跟随物理系翁征宇教授做高温超导,发现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理论推演,这才找到了热爱的方向,成为转到物理系读博士的一位钱班学生。

钱班构建了一种通过进阶研究实现精深学习的系统性方法论,成功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擅长的发展方向。这件事情不容易。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在第二年、第三年找到了方向,还有的学生临近毕业才找到。

钱班2016级学生毕同学,在大学前三年里做过各种不同方向的研究,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钱班有个必修的培养环节,是资助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到全球顶尖高校教授的课题组或顶尖科技企业开展研学。毕同学大四进入华为实习,在这个过程中被华为提出的挑战性问题点燃,终于找到了自身的热爱和兴趣所在,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并被华为破格录用,入职半年内连升两级。

我自己也有类似经历。上大学之前,我自以为最喜欢做的是造桥,所以我本科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进入大学一年以后,我发现造桥可能并不是我的梦想。我开始更喜欢数学,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去学数学。等做了将近20年的数学和力学研究后,逐渐发现所做的事仍然不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并且意识到需要突破自己。于是从40岁起,我开始转向做技术,目前为止已经在结构超滑技术领域做了20多年。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方向,只有当你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它,以至于着了迷地投入其中、不断挑战自我、能够持续做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你才能做到最好。

所以,建议同学们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尽可能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更多选择自由和空间的学校。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你们的成长,因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

找到最想做的事之后,如果想要在自己选择的事情上做得特别有影响,还需要预见大趋势、大方向。大趋势通常是有一些迹象可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肯定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我相信依然是信息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等)。我预判下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是硬件,尤其是微小型器件。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走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遇到瓶颈,而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更多也是来自硬件,涉及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等应用。另外一个大的趋势,是生命健康。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未来的人们会更加关注健康、重视自我投资。再者,教育也会是一个大的增长趋势——不是简单的教育,而是新兴的、面向未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选择大方向时不能回避大趋势,但具体做的时候不要去凑热闹、随大流,要做得有特色。

最后,希望同学们心想事成,尽快找到自己的梦想和方向,找到适配的大学,找准人类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人类正加速进入数智时代,全球的教育生态正经历着一次急剧的变化和重塑,即从规模化知识传授转向个性化、创新型成长。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尝试、突破,让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让同学们获得更好、更快的成长。2021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我和清华钱班团队在深圳创办了一所全新形态的“大学”——深圳零一学院。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而是选拔出一群追求巨大创新梦想的青少年;无论他们高考后进入哪所大学,零一学院都会用全球顶尖大学、顶尖科技企业的导师,个性化地指导每一位同学成长。零一学院将为同学们提供更大的自由探索空间,在这里,来自全球不同领域方向的老师将陪你一起寻找,帮助你实现梦想。

您刚刚说第一步是确定自己最喜欢什么,同时您也讲到喜欢的事情会变。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是的,寻找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光靠学习,很难判断和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定要去做。

您说遇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就能坚持下去,但同学们会不会因为太难坚持而放弃自己最喜爱的事,转而选择一件相对比较轻松、自己相对比较喜欢的事?

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以做研究为例,如果只是自己独自去做,研究的问题又太过容易,时间一久就容易厌倦;而如果挑战一些过于困难的问题,遇到挫败的时候又很难坚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学生通常不知道自己前面的路有多远,需要老师的引导。一个好的老师,或者说“教练”,会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搭建不同高度的台阶,学生大概往上“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以免“天花板”太高,学生很容易就放弃了。个性化培养,要求老师关注到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对于家长而言,就要去观察孩子最喜欢做什么,尽可能找到好的老师、资源帮助他成长。

对于中学老师来说,他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提前判断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

光说教是行不通的,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只告诉他方法,不让他自己去尝试着骑,他永远也学不会。所以,对学生来说,不能只是学,更要去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些项目,甚至在中学阶段也可以尝试做一些研究。老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观察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做,同时向学生提出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寻找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事情,最好的方式是试错。等到大学选完专业之后再去试错,成本比较高。在中学阶段,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前开始试错?

试错在什么阶段都可以,只不过越晚试错的成本会越高。真正的试错需要花时间,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逃跑,一定要经历一些艰苦磨炼。做一件事至少要先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比如坚持试几个月、半年。中学阶段,最需要学习的能力是自学和做选择。学会自学,才会变得自由,进而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否则只能跟随老师的要求和安排,没有自己的选择,也就没有试错的机会。我了解到,现在很多中学设立了课外探究与实践项目。中学生应该多去参与,这比一味学习课本知识要重要得多。建议大家抽出时间来构建自学能力、做选择的能力,从而探索自己最想做的事。

猜你喜欢
方向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至善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