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波
(辽宁润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166)
辽宁某长距离输水工程,朝阳市境内C1#主洞控制桩号C3+318~C2+000洞段为穿越河谷地段。该洞段范围内丘前缓坡和丘间河谷内表层为第四系更新统坡洪积层,下部基岩主要是太古到古生系变质岩,分布于整个隧洞区域。洞段所在区域活动断裂主要是老断裂带新活动,构造活动以北东向断裂活动为主,主要断裂带和工程距离较远,不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由于研究洞段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小,同时隧洞的埋深较浅,因此岩体的稳定性较差,个别洞段片麻岩发育,稳定性较差,会对隧洞施工安全造成影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拟采用三台阶法研究洞段的开挖施工[1]。为了给施工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持,此次研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探讨不同台阶高度对隧洞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施工方案。
此次研究选择FLAC3D进行背景工程研究洞段计算模型的构建[2]。根据隧洞线路设计和前期地质勘查资料,研究洞段的上覆层的最大深度为30 m,最小为5 m,开挖断面为城门洞型设计,其宽度为4.2 m,高度为4.8 m。上覆岩土体的厚度最高取60 m,最低取5 m;模型下方的岩体厚度取25 m,水平宽度取20 m,隧洞轴线方向取100 m。对模型采用六面体八节点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3]。整个计算模型划分为102 945个网格单元,116 854个节点。有限元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数值模拟计算过程中,考虑隧洞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导致地层变形和扰动,但是不考虑二次衬砌支护对围岩变形的影响,按照三台阶临时仰拱施工工法进行开挖模拟计算[4]。考虑模型划分和计算的便捷性,将隧洞开挖轮廓的边墙墙角简化为直角轮廓[5]。计算中首先对隧道开挖部分进行初期支护,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开挖和支护,循环计算直至开挖完成[6]。研究中选择摩尔-库伦准则作为本构模型进行分析计算,采用位移边界条件[7]。其中,模型的底部采用全位移约束条件,模型的两侧采用竖向位移边界条件,模型的顶部为自由边界条件[8]。
研究中结合相关工程经验和研究洞段的设计参数,建立如表1所示的5组不同的计算工况,利用构建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范围进行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不同工况进行评价。
表1 计算工况设计
在位移计算结果中提取出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以工况1为参照,计算获取各工况的竖向位移控制效果,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研究洞段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类似,工况2、工况3和工况5相对于工况1在水平位移方面均没有控制效果。工况4在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最好,与工况1相比无论是水平位移的最大值还是最小值都有大幅度减小,减小幅度分别为22.84%和26.17%。
表2 水平位移计算结果
综上,五种不同方案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这说明在三台阶开挖法下,台阶高度会对衬砌的位移量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从具体的计算数据来看,工况4对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控制效果最佳,是位移控制层面的最佳设计方案。
在计算结果中提取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值,并以工况1为参照,计算获取各工况的应力值控制效果,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工况1的最大主应力控制效果最佳,但是工况4和工况1的控制效果比较接近,其余各工况的控制效果较差;从最小主应力的控制效果来看,工况4的控制效果最佳,与工况1相比,最小主应力值减小了约14.54%,其余各工况均没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总体来看,工况4为应力控制层面的最佳方案。
表3 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计算结果
在计算结果中提取出最小安全系数并与工况1进行对比,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与工况1相比,工况2和工况4的最小安全系数提升了1.56%和14.40%,且这三种工况的最小值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工况3和工况5的最小安全系数与工况1相比分别下降5.06%和8.17%,且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设计的5种工况相比,工况4的最小安全系数值较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为最佳设计方案。
表4 最小安全系数计算结果
此次研究以具体工程为背景,探讨了三台阶开挖法的台阶高度对衬砌结构安全稳定性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台阶高度对隧洞衬砌的安全稳定性存在显著影响,是施工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工况4对衬砌结构位移和应力的控制效果最佳,最小安全系数最大,为最佳设计方案。
(3)根据计算结果,建议背景工程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上台阶、中台阶、下台阶高度分别为1.6 m、1.2 m和2.0 m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