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茹
(广东江南医院,广东 广州 510305)
本研究用针刺联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96例,均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41~79岁,平均(60.03±6.89)岁;病程30~157天,平均(93.58±10.21)天;卒中类型为脑出血15例,脑梗死33例。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60.08±6.90)岁;病程31~157天,平均(93.59±10.23)天;卒中类型为脑出血16例,脑梗死32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肢痉挛诊断标准、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②参照中医中风诊断标准,伴有神志昏沉、口舌歪斜、头痛等表现;③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既往史精神分裂、多重人格;②合并生存期不超过2个月;③不愿治疗。
两组均严格监测血压、血糖等,保护神经。
两组均行传统针刺治疗。取曲池、风市、血海、足三里、丰隆,毫针刺入,得气后电针治疗仪连接,选择疏波,肢体近端连接正极,远端连接负极,依据患者的耐受度,调节电流强度,同时观察患者的肌肉群情况,每次针刺留置时间保持15~20min,日2次,7日为一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加用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药用黄芪12g,附子10g,茯苓12g,首乌10g,桂枝8g,生姜5g。生姜捣碎成汁,同时利用粉碎机打磨药物成粉状,捣汁、药粉满意后将其放置阴凉处,针刺实施间隔期间,调制的药饼准备妥善,多功能艾灸仪内放入药饼,于患者肱二头肌、肘内侧横纹位置中心实施隔药灸,穴位艾灸,每次时间控制于15~20min,皮肤出现潮红时,停止艾灸,穴位一般选取肩髃、秉风、合谷、阴陵泉等,日2次,7日为一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缺损情况。观察上肢疼痛、麻木、抽搐等主症,按照轻重程度,计分0~3分;利用卒中表测评神经缺损程度,满值45分,以15分为界线,15分及其以下表示轻,15分以上至30分表示中度,30分以上表示重度。
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上肢运动情况。利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FMA测评表测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及上肢运动变化。日常生活能力内容10条,满值100分,以分值20分为界线,20分以下完全依赖他人,满分独立性强;肌张力计分划分6级,6分即满值,表示肌张力强;关节、肢体运动等情况,满值100分,满值即为上肢运动能力强。
痉挛情况。利用临床痉挛量表测评上肢痉挛情况,满值16分,9分为界线,低于9分表示轻度,高于9分且不超过12分表示中度,超过12分表示重度。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缺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缺损情况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缺损情况比较 (分,±s)
组别 例 中医症候积分 神经缺损情况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6.78±2.69 9.35±2.48 11.46±1.72 9.08±1.43观察组 48 16.68±2.74 5.37±1.06 11.51±1.85 7.75±1.39 t 0.18 10.22 0.14 4.62 P 0.86 0.00 0.89 0.00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上肢运动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上肢运动情况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上肢运动情况比较 (分,±s)
组别 例 日常生活能力 肌张力 上肢运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33.69±7.86 64.59±10.89 3.34±0.28 2.06±0.27 16.03±4.32 45.29±12.34观察组 48 33.49±7.40 78.29±13.66 3.29±0.31 1.33±0.18 15.97±4.35 55.34±10.32 t 0.13 5.43 0.83 15.59 0.07 4.33 P 0.90 0.00 0.41 0.00 0.95 0.00
两组痉挛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痉挛情况比较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急性病症,与突发性脑部血管血流不畅或者破裂有关[1-2]。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神经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及上肢运动情况优于对照组,痉挛改善情况也更优。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属中医“经筋证”范畴。病因为自身情志不畅、外邪入侵,致使阴阳失衡、经络不通。针刺治疗可疏通脉络,改善血运[3-4]。隔药灸可改善机体阻抗能力,调节身体反射能力,进而改善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血液正常运行,从而改善肌肉筋挛。此外,经筋结点法作为针刺、隔药灸的基础,穴位选定,促使局部肌肉进一步松弛,从而缓解痉挛[5-6]。
综上所述,传统针刺治疗联合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