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锟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五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518116)
随着国民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国民生活质量及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及年轻化。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密切,高血压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型糖尿病诱发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超过正常人群1.5~3.0倍[1]。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均是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性疾病。研究表明,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共同参与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2-3]。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合并发生,相互影响,易引发心血管、肾脏及视网膜病变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中,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均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单一疗法[4]。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是缓解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肾脏病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常见中成药之一,其与西药联合使用,收效良好[5]。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治疗及管理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疗效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51~80岁,平均(68.2±6.4)岁;病程3~10年,平均(5.2±2.4)年。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51~80岁,平均(68.3±6.6)岁;病程3~10年,平均(5.0±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审批号:LG20190303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内科学》中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非同日3次检测患者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6]。②病历资料完整。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有重要器官(心、脑、肝和肾)及组织病变者;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者;肿瘤患者;精神疾病者。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及慢性病常规管理。①常规降糖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片)口服,每次0.5 g,每日1次;糖尿病饮食控制:为患者讲解科学的日常膳食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充分掌握患者的饮食喜好及习惯,制订个体化的日常糖尿病膳食方案;体育锻炼:中等负荷强度,运动持续时间1~2 h,每周活动4 d。②常规降压治疗: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5,5 mg/片)晨服,每次5 mg,每日1次;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933,10 mg/片)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③慢性病常规管理:建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管理模式,调整患者生活方式,保证患者睡眠充足,由心理医师对患者行心理辅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持续治疗3个月。
2.2 观察组 在给予常规降糖和降压治疗及慢性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111,27 mg/丸)舌下含服或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持续治疗3个月。
3.1 观察指标 ①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水平。②血糖相关指标水平。采用酶偶联比色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FPG)]的变化情况。③血压平均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的变化情况。④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FPG、Hb A1c、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恢复正常;有效:FPG、Hb A1c、舒张压和收缩压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降低>20%;无效:FPG、Hb A1c、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未见明显变化,甚至有上升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94/100),高于对照组的65.00%(6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IL-1β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NF-α、IL-6、IL-1β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注:1.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8,白细胞介素-8。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TNF-α(ng/L) IL-6(ng/m L)观察组 100 治疗前 42.7±19.2 47.5±16.8治疗后 15.9±6.4△▲ 16.0±4.5△▲对照组 100 治疗前 42.1±18.8 46.8±17.1治疗后 27.8±8.1△ 21.6±9.2△组别 例数 时间 IL-1β(μmol/L) IL-8(pg/m L)观察组 100 治疗前 27.6±5.3 33.6±12.7治疗后 11.6±4.7△▲ 13.5±4.9△▲对照组 100 治疗前 27.9±5.4 33.9±12.8治疗后 17.6±7.4△ 19.8±5.8△
(3)血糖及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Hb A1c和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Hb A1c、FPG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血压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血压相关指标比较(±s)
注:1.1 mm Hg≈0.133 kPa。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观察组 100 治疗前 168.25±12.54 112.47±6.28治疗后 116.71±8.10△▲ 87.49±5.37△▲对照组 100 治疗前 168.37±11.74 112.49±7.13治疗后 138.34±6.20△ 94.16±6.20△组别 例数 时间 糖化血红蛋白(μmol/L)空腹血糖(pg/m L)观察组 100 治疗前 12.6±2.3 11.6±3.7治疗后 7.6±0.9△▲ 6.3±0.9△▲对照组 100 治疗前 12.9±2.4 11.4±3.8治疗后 10.6±1.4△ 7.8±1.1△
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是我国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研究表明,我国高龄人群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共患率约占7.49%[7]。高血压病可以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微动脉血管并发症,其发生及发展由多种因素参与。炎性反应是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IL-6是由许多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炎症刺激因子,其参与机体复杂的炎症病理过程,会促使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从而诱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8]。TNF-α是一种由活化单核细胞分泌产生且生理活性作用比较广泛的炎症细胞因子,其通过细胞毒性作用破坏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导致动静脉血管外周阻力增加[9];IL-1β由巨噬细胞分泌,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使NO产生增加,抑制高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并引起胰岛β细胞凋亡[10]。IL-8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能使中性粒细胞趋化、脱颗粒和释放溶酶,加强机体局部的炎性反应[11]。糖尿病与高血压病互为危险因素,两者联系非常紧密,且相互影响,可导致患者病情陷入恶性循环。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多与2型糖尿病所致的肾性高血压及心血管阻力增加有关;糖尿病引起动脉血管病变,使动脉的血管顺应性下降,糖尿病群体并发高血压病的数量较非糖尿病群体多,高血压病对血糖控制有不良影响,机体血压长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易对机体的血管造成损伤,使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严重影响患者心身健康[12]。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形成通常存在多种原因,去除原因外加多种常规降糖和降压的西药治疗,理论上可以使患者血糖及血压得到控制,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上仍有不少患者收效不佳。
2型糖尿病归属中医的“消渴”范畴,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口干多饮、多食、消瘦、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和失眠多梦等,据此可将其归于中医“消渴”兼“眩晕”“肝阳”“头痛”“不寐”等范畴。该病主要由于消渴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致阴阳俱虚,阴虚则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终致风痰上扰[13]。本研究观察组在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及慢性病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收效良好。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可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分泌脂联素,间接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一氧化氮(NO),进一步促进骨骼肌葡萄糖转运子-4基因(GLUt-4 mRNA)表达,有效地抑制肝糖原输出,提高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降低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14]。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等中药制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该方以丹参为君药,可通行血脉,活血祛瘀;以三七为臣药,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冰片为佐药,可引药入心,通脉止痛,芳香开窍,通阳定痛。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研究表明,丹参可产生抗氧化效果,能减少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性,还能激活纤溶的作用,抑制凝血功能,充分扩张动脉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效应可改善微循环,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15]。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流量的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三七皂苷具有止血和溶血双重调节作用,可增加血液流量,消除血瘀,有效降低动静脉血流阻力,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还可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骨骼肌和肝脏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凋亡[16]。冰片是常用的中药辅助成分,常作为佐使药,属于小分子脂溶性单萜类化合物,具有清热止痛、导药上行的功效,可以指导其他成分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还能提高丹参及三七等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的速度和程度,能有效避免肝脏药物的“首过效应”,延长复方丹参滴丸药物的作用时间[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NF-α、IL-6、IL-1β、IL-8水平、收缩压、舒张压、Hb A1c、FP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可调节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达到降压、控制血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复方丹参滴丸能防止血管壁增厚、改善胰岛素内循环有关。
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出血倾向及低血压等)及合理用药方面未做细致深入的研究,联合使用时未充分考虑到量效关系,均需要未来临床加强对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研究及其对患者的监测及随访观察,并创立患者的自我监测系统,如用药不良反应,应按照医疗原则查找原因,并积极地进行处理,强化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