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丽 郭中校 孙蕾
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商品率、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玉米出口量占全国的20%,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列全国前十。2021年,吉林省粮食作物产量占比最高的是玉米,其次是水稻和大豆。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440.12万公顷,总产量3198.44万吨,单产7267.15公斤/公顷,比全国玉米平均单产高15.5%。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83.73万公顷,总产量684.67万吨,单产8177.4公斤/公顷,比全国水稻平均单产高15%。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是吉林省政府直属的以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科技工作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职责。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现有在职职工1125人,其中科技人员930人,占比82.7%。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84个,包括“主要粮食作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7个国家级平台和“吉林省黑土工程研究中心”等37个省级平台,形成了资源、育种、土壤、耕作、栽培、植保、养殖和加工等学科平台体系。
在玉米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四个方向。近年,主要围绕高产、优质、易机收等特性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1978年以来,通过国家(省级)审定“吉单”系列玉米品种201个。育成了第一个玉米双交种吉双83、第一个单交种吉单101,以及吉单159、吉单27等一系列高产稳产品种。吉单66是我国首批通过审定的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成果十大新产品。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出“吉高诱、吉黄诱”系列诱导系,提出“DH轮回遗传修复方法”,形成了DH双轮回选择玉米育种技术体系。
在大豆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三个方向。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02年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十三五”以来,共培育大豆新品种45个。其中,吉育47是吉林省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吉育202创造育成品种含油量最高纪录,脂肪含量高达25.31%;吉育86在新疆石河子综合试验站产量达到6803.1公斤/公顷,连续刷新全国大豆超高产纪录。
在水稻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高产栽培三个方向。历经六次品种更新,助推“吉林大米”品牌走向全国。其中,吉粳511被吉林省粮食协会推荐为“吉林大米”品牌标志性品种,吉粳816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率先在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创建并推广“以稻治碱”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水田每公顷产量从3000公斤到9000公斤的跨越,推动镇赉县成为吉林省水稻种植第一大县。
在果树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抗寒果树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利用,抗寒果树新品种选育,寒地果树现代高效可持续栽培技术研究。建有我国第一个寒地果树资源圃,目前是世界上保存抗寒果树资源种类最多的圃地。
在栽培技术方面,研究出玉米超高产栽培、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等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技术。建有我国唯一的黑土肥力肥效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基地,完整保存了自1958年以来黑土资源样本16000余份。“黑土地玉米长期连作肥力退化机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创建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植物保护方面,较早开展了害虫爆发机制及监测预警技术、植物病害灾变机制与防控、病虫害生物防治及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等工作,形成较为成熟的玉米、水稻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建立全国首部昆虫监测雷达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动伺服的昆虫雷达实时监测体系,为黏虫、蚜虫、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的监测预警提供了有力工具。白僵菌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累计防治玉米螟2亿亩以上。
在畜牧研究方面,重点选育和改良品质优、抗性强、生产性能高、经济效益好的畜禽新品种(系),相继培育出了草原红牛、松辽黑猪、吉林芦花鸡等新品种(系)。畜禽高效繁殖技术研究国内领先,冷冻精液制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解冻后存活率达70%以上。在国内率先开展畜禽能量营养和饲料营养价值评价工作,自主研发的畜禽呼吸测热系列装置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在企业的应用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育出多个“公农”系列紫花苜蓿、羊草和碱茅等优质牧草品种,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紫花苜蓿“三系”配套技术,并培育出杂交新品系6个。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各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与农技推广部门实现对接,把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纳入示范项目建设中,形成技术研究—试验示范—辐射推广的转化链条。
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聚焦县域、村域产业发展方向和科技需求,突出创新成果有效供给,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发挥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实施“2518”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公主岭市、乾安县2个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引领先行县,榆树市等5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县以及松原市杨家村等18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现已在乾安县大遐畜牧场建立了20万亩“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公顷增产幅度达到2500公斤。利用农业科技手段打造的乾安县稻田公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与乡村旅游的完美融合。在永吉县吴家村,集成现有技术,形成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控为辅的水稻全生育期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广泛推广应用。
积极开设助农在线直播课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于2020年开始依托快手平台开展助农在线直播活动。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已开展直播课程100期,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066.81万人次,发布关键技术短视频864部,累计观看量达1.22亿人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2022年联合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等单位,依托快手先后开展“科技指导备春耕”“战役保春耕 科技来支撑”为主题的大型网络直播助农活动,开展助农直播17期,发布农业技术短视频135期。其中“战役保春耕 科技来支撑”主题直播作为加强版,采取院快手账号和快手乡村账号并行直播的方式,总观看量达到124.31万人次,单场直播观看人次突破30万。联合省科技厅打造“2022备春耕技术微课堂”,已发布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作物备春耕生产技术课程56期,总观看量达559.1万人次。
目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1个,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吉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
在人员交流方面,通过派出科技人员赴境外参加国际会议,与境外知名高校与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研究等方式,开拓国际人员视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扩大我院国际影响力。同时,通过召开国际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基地讲学等方式,深入学习、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和研究方法。2017年至今,累计派出因公出国(境)团组99批226人次,引进14个国家和地区专家95批265人次。
吉单66是我国首批通过审定的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始终坚持“对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不断拓宽国际合作渠道。2017年至今,签订了相关科技合作协议及备忘录24份,主办了4个国际会议和2个国际技术培训班,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相关国际会议和培训。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和培训,为科技人员提供了交流平台;通过签署合作意向,为深入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把握未来重点研发方向:一是构建以种质资源保存为基础、生物育种技术为核心、高通量表型组和基因组为工具的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二是构建以产品为主线,良种、良法、良机相结合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打造主粮作物产业的联合创新。三是以耕地退化阻控和肥力恢复、盐碱地治理等关键技术创新为主导,综合运用农艺、农机、生物、工程等措施,实现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四是加大秸秆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水肥药一体化、病虫害联合防控等技术示范和推广。
广泛开展合作:一是突出原始创新,强化重大技术攻关,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树立“大科研”“大协作”理念。二是启动实施“农科英才培育工程”,建立“岗位聘用直通车”制度。三是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作物学、畜牧学、数字农业、农业工程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