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昕
2022年4月14日拍摄于重庆市石柱县三河镇大林村的武陵山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无人机照片)。该产业园主要开展马铃薯、辣椒等作物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推广培训等工作(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科技创新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重重困难,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始终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在改革中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总体呈现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加速产出、农业科技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同时,中国始终坚持全球视野、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在农业领域,“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农业对外合作发展进入新阶段,累计与140多个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农业合作,与94个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中国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累计与80个国家及2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543份科技合作文件,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体系初步建成。
中国在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过程中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要论述精神,在服务“三农”领域,国际人才交流的历史更为悠久,马海德、原正市、远山正瑛、布罗斯、弗朗索瓦·塞黑尼尔等一批耳熟能详的外国专家在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三五”以来,更是有大批海外农业人才将他们的智慧的种子、勤劳的汗水,播散在了中国这片热土之上。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这意味着中国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愿意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提升农业科技对外开放水平,为全球农业领域的科学家和科技企业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化环境,欢迎所有海内外人才在中国这片沃土发挥聪明才智、作出科学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2022年6月22日—25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论坛”活动周在线上举办
一是构建优良法治生态。中国政府一直把完善法律制度、加快法治化进程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传播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新增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单独章节,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社会团体、企业和科学技术人员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国际科学技术资源开放流动,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推动世界科学技术进步。这为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是织密国际合作网络。中国将积极同各国分享农业农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农业国际合作关系。将紧密结合国内外需求和关注,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内外统筹、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农业农村国际合作“一盘棋”工作格局。将聚焦重要农产品进口保供、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大型跨国企业培育、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提升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宏观指导、政策引导、管理监督和公共服务,为农业农村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环境,优化投资与贸易布局,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农业农村国际合作的活力,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增强市场主体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升农业对外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深化农业科技合作。中国将聚焦重点,着力提升国际协同创新能力。围绕农业科技短板弱项,坚持抓主抓重。在基础研究国际联合攻关方面,推动在生物育种、植物保护、畜牧兽医、资源环境、农机装备等学科产生重大理论突破;在前沿交叉学科合作研究方面,开展合成生物学、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在农业领域的交叉应用合作研究;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推动事关产业发展需求的联合研发,特别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研发。
四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在2021年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乡村振兴领域,我们要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同时,通过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外籍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停居留政策,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海外农业人才和团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高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携手世界各国致力于农业发展的新朋老友,共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各国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提供支撑,让科技进步的红利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