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旭 胸怀大爱 师者仁心

2022-08-10 06:19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22年8期
关键词:孩子教师学生

|文·本刊记者 王志琴

“1 分钟有60 秒,旭哥有40 秒都是笑眯眯的。”在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教师张亚眼中,同事王红旭爱笑,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即使不说话,也有一股亲切感。

在育才小学,无论是临退休的老教师,还是刚入职的新教师,甚至是熟悉的学生,都爱称呼他“旭哥”。王红旭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没嘚啥子事,有旭哥在”。

2021年6月1月,两名儿童于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万发码头长江段意外落水。正带着3 岁儿子在江边玩耍的王红旭听到呼救声后,快速冲到江边,第一个跳进江中,在数十名群众联手接力下,将两名儿童成功救起,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冲走,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 岁。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殷厚望。王红旭,正是用生命践行了这样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担当。

用生命诠释师者大爱

2022年6月1日,一支以王红旭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救援队正式成立了!

救援队中大多数人都是滑石滩冬泳队的队员。为什么组建这样一支志愿者救援队伍?那是因为他们不仅见证了王红旭在这个世界的最后瞬间,也看到了平凡英雄的群像:湍急的江水中人们手拉手自发站成一排,一直延伸到孩子的落水点,结成“救命人梯”,如此令人动容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这座城市的记忆中。

为了纪念王红旭英勇救人的英雄事迹,传承并发扬王红旭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救援队选在6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正式成立,并征得王红旭家属的同意,将队伍命名为“重庆大渡口红旭水上救援队”。成立仪式上,王红旭的父亲王平亲手为救援队进行了授旗,“希望你们能守护好大渡口江岸的安全,感谢你们。”在他心中,儿子王红旭依然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当时针拨回到2021年6月1日下午。

那一天,因为是儿童节,王红旭和妻子陈璐希约了好友,三家人带着孩子一起到江边游玩。沙滩上,彩色的帐篷搭起来了,孩子们挖着沙子,大人们谈笑风生。

“孩子落水了!”下午5 时40 分左右,人群中突然传来呼救声。因为事发突然,大多数人还没回过神来,王红旭和好友许林盛已经像箭一样冲向了江边,纵身一跃,从沙滩前沿跳入江中。“我啥都没想。旭哥拔脚就冲,我一看江心里有孩子扑腾,也就是本能地跟上吧。”许林盛后来回忆。

现场目击者王显才回忆说,当时王红旭在距离江水100 米的地方,听到呼叫后,他像一道光一般冲了过去,“他跑得那么快、那么急,最初我还以为他是落水孩子的爸爸”。

熟谙水性的王红旭迅速划水,游到一名落水儿童跟前,将失去意识的孩子托出水面,交给接应的许林盛后,一扭身,又奋力向江心另一名落水儿童游去。

“江水又急又冰,心里很慌。”许林盛托着孩子往岸边游。尽管做过救生员,但是强劲的潜流却让他的身体如灌铅般沉重。

脱下衣服和鞋子的许林盛,再次向王红旭游去。他发现,这一次王红旭没有像惯常的救援那样用单臂划水,而是把头扎进江水,托举着落水儿童一路潜行。江水看似平静实则汹涌,王红旭选择潜行保证了孩子不再呛水,但这样却需要耗费更多的体力。

“那段江流太乱了,我们往岸边游,水流把我们往江心推!再大的力气在那段江水中来回几次都要耗尽。而且当时还有一艘趸船经过,掀起的波浪让我们更加无法控制身体。”许林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

就是在这个紧急关头,王红旭使出了平生力气,他拼命托举着孩子往前一推,许林盛顺势接住了孩子,王红旭却因为这一推的反作用力向后退开,被卷入了湍急的漩涡。

“如果他在体力不支的时候放弃救人,自己一定能上岸。但是他在最后还是拼尽全身力气把第二个孩子托举出水面,递给后面接力的人。”王显才说。

两个孩子得救了。人们这时才知道,那个为救孩子牺牲的英雄,和他们素不相识。

“危急时牺牲自己值不值?”面对这样的话题,王红旭曾坚定作答:还考虑什么值不值!自古以来,“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王红旭,这位年轻的体育教师,用大爱和舍己为人的行动诠释了师者的大爱。

“红旭在很淳朴的家风下长大,他从小看着祖辈、父辈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同是教师的陈璐希最理解丈夫的抉择,“大家都称赞他是英雄,我觉得他就是一种本能。我相信在‘天上’的他,只是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情。”

张亚在岸边目睹了王红旭救人的全过程,“旭哥肯定会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他的性格”。

其实,这并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2007年夏天,王红旭在游泳池中成功救起一名落水儿童;2008年夏天,王红旭在嘉陵江边救起一名落水儿童并送回家;2019年夏天,王红旭将一摔破头的孩子送到诊所救治成功;2020年夏天,王红旭和妻子一起将出车祸的3 个孩子送入医院救治成功……

“我们俩都是内心柔软的人,能给别人帮上忙,会尽力去帮一把。”陈璐希说。

教育家风世代传承

王红旭牺牲后,人们在问:王红旭为什么那么果断、那么义无反顾地跳下水救人?

“这就是教师的使命感吧!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能理解他当时的那份救人的‘冲动’和执着。”重庆市钢城实验学校教师李美燕这样诠释。

身为教师,王红旭一直都有一颗热情、真诚和善良的心。温暖、阳光、善良、乐于助人,这是周围亲人朋友对王红旭几乎众口一词的评价,而这种性格的养成缘于他的生长环境。

王红旭一家三代都是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世家。

王红旭的爷爷王世才,作为重庆万州一所偏远农村小学校长,终生扎根学校,在艰苦条件下办学治校。在任铁炉学校校长期间,王世才始终坚持在一线授课,同时担任3 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师。铁炉学校郭祖行老师曾是他的学生,王世才校长给他上思想品德课时,已经有四五十岁了,但课上得特别好,在原来的学区都是出了名的。作为一名老校长,王世才晚上给学生上晚自习的时候,每次都坚持到9 点多。不仅如此,他还为后辈及亲属做教师立下3 条规矩,被称为“为师三训”。第一,要教良心书,决不能误人子弟;第二,要教清廉书,决不搞歪门邪道;第三,要教公平书,决不能厚此薄彼。

王红旭的奶奶范信秀,长期担任村小教师,她将学生视如己出,用爱和责任照顾培养山村贫困家庭孩子。课堂上,她教书育人;课后,她耕种蔬菜为贫困学生改善伙食,雨天坚持背学生过河上下学。

王红旭的父亲王平、母亲李永兰,继承了上一辈的“衣钵”,留在铁炉学校当教师。他们承载父母期望,一生甘于清贫,把父母对教育的热爱延续到自己学生身上。

作为乡村教师,王平与李永兰既是学生的老师,传授知识文化,也是这些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代替外出打拼的家长照顾孩子的生活。冬天到了,他们给衣裳单薄的孩子做棉衣;有孩子孤单了、害怕了,他们就接到家里免费吃住,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聊天谈心……

祖父辈、父辈一生坚守教育理想和追求,将教书育人的初心传承给了子孙后代。王红旭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感染和影响。

在当年高考前填报志愿的时候,王红旭十分坚定地告诉母亲自己的选择:“不少同学在填写志愿时,都拿不准主意,但是我很坦然,也很专一,就填报了重庆师范大学。”母亲会心一笑:“知道你会这样填写,足球是你最热爱的一项运动,体育也是教书育人的一个职业,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和今后的职业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对于王红旭选择师范大学接受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父母是打心眼里满意和赞同。在他们看来,祖辈、父辈一生坚守教育理想和追求,孩子能将教书育人的初心传承下去,也告慰了爷爷对“王家后人世代从教”的殷殷期许。

2009年,王红旭考进大渡口区育才小学,圆了他多年的教师梦。2017年,他和同校语文教师陈璐希喜结连理,续写教师世家的故事。

任教12年来,王红旭传承家训师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作为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他将学生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为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担任班主任所带班级获得校级、区级优秀班集体。

在两名落水儿童生死攸关之际,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两名孩子的生命。王红旭不负祖父、父辈所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优秀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

用爱温暖每一位学生

在学生眼中,王红旭既严厉又暖心,既是好老师又是好朋友。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田径场上常常传来王红旭严厉而又沙哑的声音:“腿抬高点!”“步子大一点!”……但训练一结束,王红旭就上前帮学生擦汗,与大家打成一片。课堂内,他传道授业,神色威严;课堂外,他慈眉善目,如兄如父——这是王红旭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王老师平时训练很和蔼,跟我们很亲近。我们调皮玩耍,王老师就和我们一起玩。后来毕业了,我们回去看他,他总说我们是他最喜欢的学生。其实,他也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王红旭曾经的学生谢林巧说。

2011年,育才小学的运动会上,王红旭在一群学生中间发现了谢林巧的短跑天赋。但是,由于学习成绩下滑,体育训练没有起色,谢林巧妈妈曾一度建议她暂停田径训练。为了能让她坚持田径训练,王红旭一次次跟谢林巧妈妈沟通:“让孩子再试一试。如果没成绩,再放弃也不晚!”王红旭对于谢林巧视如己出般的关照和理解,打动了她的妈妈。这个体育“好苗子”得以保住。最终,谢林巧在2016年重庆市运动会上夺取100米、200 米双料冠军。

“刚加入田径队时,我是个十足的熊孩子,觉得训练很辛苦,就约着队友一起逃训,没想到一下子就被王老师发现了。我们很害怕,可是,王老师却把我们拉到跑道边说,‘逃训可以,但是你们必须跑得过我。’他的温和亲切,让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笑眯眯的老师。”王殊雅是王红旭老师生前教过的学生,对于王红旭老师关爱学生的点点滴滴她都记在了心里。

“我毫不夸张地说,王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孟俊帆曾是王红旭田径队的学生,当年的成绩并不好,但小学多年的训练,让他成了一名优秀的体育特长生并一路进入重点初中、高中。目前读高中的他已明确将报考浙江大学体育系,因为“那里三级跳项目很优秀,非常适合我”。

有一个叫冉羽佳的小女孩,跟王红旭一样,笑起来眼睛笑眯眯。王红旭就叫她“女儿”。有一次,王红旭带冉羽佳参加区运会,小女孩没有比赛经验,一着急就哭了。尽管比赛没有拿到名次,但冉羽佳跑过终点后,王红旭就把她高高举起来,发自内心为她挑战自己而感到高兴。那一刻,他“不像老师,像爸爸”。

类似的故事不在少数。“他用真心改写了一个个孩子成长的轨迹,托举孩子到新的天地。”育才小学教师胡伶俐说。

王红旭是体育教师,也是孩子们的田径队教练。每次训练前,王红旭总是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好开水;训练结束后,他又为孩子们擦汗,反复叮嘱孩子们穿好外套;当孩子们达成训练目标,他会自掏腰包购买小礼品进行奖励。

旁人不解,田径队几十个孩子,这么买下去每个月该是多大的一笔开销。陈璐希理解丈夫的做法:重庆天气热,孩子们训练辛苦,训练完了总要喝瓶水吧;我们做爸爸妈妈的都知道,孩子们吃一根雪糕的时候多开心呀。

同是教师的陈璐希一直很欣赏丈夫对教师职业的投入。“他对学生视如己出,用心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甚至认识我班上所有的学生。”“成绩重要,成长更重要。”在王红旭看来,体育训练不只是为了取得成绩,更要享受过程、锻炼身体,实现全面发展。

执教12年,王红旭曾先后荣获市、区优秀教练员称号4 次,区优秀指导教师5 次,校优秀教师、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各1 次,所带班级还多次获得区级、校级优秀班集体。

牺牲前的一个月,王红旭刚刚被批准为入党积极分子。他平日里的一言一行足以证明,思想上入了党,紧要关头才会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牺牲后,王红旭被中共重庆市委追认为中共党员,并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被重庆市政府评定为烈士,被重庆有关部门追记大功奖励、追授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王红旭牺牲后,父亲王平在清理儿子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无偿献血证》,2010年办的,上面有他多次无偿献血记录。

“他就是个热心肠。”王红旭名字中的“旭”字是母亲李永兰取的,希望儿子能像旭日一样发光发热,温暖周围的人。李永兰说:“旭儿做到了。”

猜你喜欢
孩子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