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外回接关键工具研制及在南海海域套损井中的应用

2022-08-09 05:11:34陈鹏飞黄毓祥李志彬刘志伟
海洋石油 2022年2期
关键词:外壁管柱端面

陈鹏飞,黄毓祥,李志彬,刘志伟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南海海域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套管损坏较为常见,不考虑套管本体及接箍自身材质、加工工艺方面导致的套管失效,就其外因而言,套管失效主要包含工程方面和地层方面的原因。就工程方面而言,油气田所处海况条件比较恶劣,绝大多数油气田采用导管架平台开采,由于水深普遍较深,导致导管架平台造价较高。为降低开发成本,一般会采取减少平台数量的方式,当单个导管架平台开采多个油气田区块时,井深往往偏深,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新井钻进或老井侧钻作业,亦或是后期完井、修井作业,钻具对套管长时间碾磨,易出现套损情形。另外,在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电潜泵的吸入口,由于流体的流动,对套管有较强的冲刷作用,日积月累也易造成套管的磨损[1-4]。

就地层方面而言,部分井的生产套管采用单级双封方式进行固井,套管外某些井段无水泥环,后期该段套管与侵入的地层水直接接触,套管易受地层水的腐蚀,随着生产时间的增长,井筒完整性将遭受破坏。另外,井内的生产流体矿化度高,若存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腐蚀性流体,将加速对生产套管的腐蚀。

基于上述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南海海域部分老井的套管遭到损坏。有效稳妥地处理套损井,将有利于油气安全生产,有利于维持井筒的完整性。为解决套损井的问题,将以管外回接技术为研究中心,围绕工艺与工具开展相关研究,并以现场应用效果进行验证。

1 套损井处理、回接工艺

套管损坏后,井筒完整性遭到破坏,唯有修井才能恢复安全生产。套管损坏部位的确认方法,一般采用逐段试压排除法、超声波测井、触臂测井法等[5-11],其中,测井法是通过测量套管的壁厚或套管内径的变化,确认套管损坏部位。确认套损部位后,选择套损部位以下壁厚相对完好的井段作为切割点,将切割点以上的套管切割、打捞回收,对切割点进行端部处理后,下入回接管串并套入下部套管,最终实现回接作业。

1.1 起出生产管柱、封隔下部井段

起出井内生产管柱,用封隔器密封下部井段,若生产管柱不能直接提离井底,则需切割生产管柱,再将其提离井底,然后进行临时封井作业,避免后续作业对储层造成损伤(图1)。

1.2 切割、回收套损段

切割套管的工具主要有水力割刀和电驱动割刀等。大尺寸套管一般采用水力割刀,小尺寸套管采用电驱动割刀或化学切割法。

若套损部位以上存在水泥环,需对水泥环进行套铣作业。在双层套管段,若套管贴边严重,则无法套铣,只能进行磨铣作业,见图1。为保护外层套管,套铣和磨铣工具的选择,尽量避免对外层套管造成过大的损伤,否则将降低套管强度,导致无法满足后续作业井控需求。

1.3 处理切割部位

将切割点以上的套管切割打捞后,套管的割口很不平整,割口处常呈外扩型喇叭口,毛刺尖锐。需对割口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平操作,并沿套管外沿将其打磨成具有外倒角的结构,便于回接器套入到下部套管,防止损伤回接器的密封部件。

此外,由于所研制的回接器采用的是外回接方式,下部套管外壁的光滑程度直接影响回接器密封部件的密封效果,因此,套管外壁的处理也至关重要。套管外壁一般附着铁锈或其他杂物,需多次对外壁进行刮铣操作,将外壁刮铣干净,有利于保障回接器回接后的密封效果,同时将套管外壁环空的杂物循环出井,为套管回接作业腾挪作业空间。

1.4 回接套管

套管回接时,采用的回接管柱为套管回接器+延长筒+变扣短节+套管串+大小头+钻杆。具体的回接流程如下,回接后效果示意图见图2。

(1)下入管柱,当回接器即将接近下部套管端部时,顶部钻杆连接顶驱,开泵打通循环。停泵,缓慢下探下部套管端部,直至遇阻,标注位置。上提管柱30~50 cm,缓慢旋转管柱,小排量循环,缓慢下放管柱。

(2)当泵压升高时,确认回接器套入下部套管,停泵,停止转动。

(3)连接固井设备,固井。

(4)缓慢下压管柱,直到预定位置。

(5)对管柱进行试压。若压力未能稳住,泄掉压力,再往下调整回接器密封筒的位置,再重新试压。

(6)安装井口,座挂套管头或油管四通卡瓦,座挂设计要求的吨位。

(7)打捞回收井内封堵封隔器。

(8)下入生产管柱。

(9)安装采油树,重新进行生产。

2 回接器及配套工具研制

为实现管外回接相关工艺要求,除常规套铣打捞作业所需工具外,需研制管外回接器与端面打磨工具,其中端面打磨工具包括端口磨铣工具和外壁刮铣工具。

2.1 回接器研制

所研制的回接器采用外回接[12]结构,可保留目标井原有的管柱通过能力,回接器整体呈圆筒状,自上而下包括上接头、延长筒、本体、引鞋,两者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图3)。本体下部设置有齿状螺旋卡瓦槽,用于放置卡瓦;本体中部置有两道W型密封环,且通过保护套进行挤压保护,可实现双向密封功能。本体底部内侧的控制环,其下端呈锯齿状,有利于在回接作业过程中进一步修整所要回接的管柱。引鞋下部呈正螺旋状导向设计,内侧倒角,端部成尖状,在工具下放到接近目标井套管割口位置,缓慢旋转并下放,引导下部套管进入回接器本体内,在回接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

若引鞋上开孔,回接时,先利用引鞋套入下部套管,控制引鞋的位置,留出开孔位置实现管柱内外相通,即可实现回接过程中的注水泥作业;注水泥作业完毕后再进行回接作业,候凝。

2.2 端口磨铣工具

套管端面磨铣工具可对下部套管进行端面磨铣,去除套管端部因切割所产生的外翻断面、毛刺,并形成较为规则的平整断面,并使端面具有特定外斜面导角结构。端面磨铣工具主要由工作筒和变扣接头组成,工作筒内间隔性的均匀布置多组切削块,切削块围成圆圈,每个切削块上安装有多个硬质合金刀片(图4)。

2.3 外壁刮铣工具

套管外壁刮铣工具可对套管进行外表面刮铣,可清除套管外壁上的水泥块、毛刺、锈垢等。套管外壁磨铣工具主要由工作筒、延长筒、变扣接头和短钻杆采用螺纹连接而成(图5),工作筒内均匀布置磨铣核心部件弹性刮刀片,弹性刮刀片经过调质,校直后,经多次实验后形变量稳定且回弹效果良好。刮刀片与套管贴合紧密,试磨铣后效果良好,磨铣力足够大。弹性刮刀片具有连续螺旋沟槽,反向交错布置,360°全覆盖,可实现周向无死角的刮铣作业。

图4 端面磨铣工具示意图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face milling tool

图5 外壁刮铣工具示意图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external wall scraper tool

3 现场应用

南海某油田 A 井斜深3 370 m,垂深2 339.49 m,完井方式为割缝套管完井,五层套管井身结构 (图6),该井因φ244.5 mm套管腐蚀穿孔存在安全隐患,需修井更换腐蚀穿孔的φ244.5 mm套管,消除安全隐患。

3.1 套损位置检测

采用试压排除法检测,下入φ244.5 mm套管RTTS检查最深套损位置,采用的管柱:φ88.9 mm钻杆20柱+φ244.5 mm RTTS封隔器+φ88.9 mm钻杆,当RTTS封隔器下至1 473.85 m,坐封RTTS封隔器,管柱逐级正打压:500 psi/5 mins,1 000 psi/15 mins,B环空压力与立管压力一致,且稳压不降,监测C环空压力一直为零,确认RTTS封隔器下部仍有套损点。当调整RTTS封隔器深度至1 484 m,坐封RTTS封隔器,管柱逐级正打压:500 psi/5 mins,2 000 psi/15 mins,稳压合格。期间监测B/C环空压力无变化,确认RTTS封隔器下部无套损点。最终确认最深漏点范围在1 473.85~1 484 m。

图6 南海某油田A井井身结构图Fig. 6 Well structure of well A in an oil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3.2 套管回收

套管回收包括套管切割与套管打捞,φ244.5 mm套管切割管串:φ206.4 mm水力割刀(配φ244.5 mm套管单管切割刀片)+变扣+φ88.9 mm短钻杆+φ88.9 mm钻杆,管柱下至1 502 m切割,切割点以上无水泥环,切割后采用打捞管串组合:φ244.5 mm套管捞矛+φ127 mm短钻杆+φ127 mm钻杆,抓住套管,多次在100~135 t之间间歇性尝试活动管串,套管未有明显位移,无法正常拔活φ244.5 mm套管。后因无法正常拔活φ244.5 mm套管,先后在1 013 m、80 m、637 m、1 285 m、1 503 m进行切割;通过φ244.5 mm套管震击捞矛组合:φ244.5 mm套管捞矛+变扣+φ88.9 mm短钻杆+φ119.9 mm机械震击器+φ119.9 mm钻铤7根+φ88.9 mm钻杆进行多次打捞。分段(0~80 m、80~637 m、637~1 013 m、1 013~1 285 m、1 285~1 502 m、1 502~1 503 m)取出套管。

3.3 工具应用

3.3.1 端面磨铣工具应用

组合下入φ244.5 mm套管端面磨铣工具管串:φ244.5 mm套管端面磨铣工具+变扣+φ88.9 mm短钻杆+φ119.9 mm钻铤+φ88.9 mm钻杆。下钻至1 500 m,接方钻杆与水龙带。大排量正循环冲洗鱼顶。停泵下放管柱至1 503.37 m遇阻,启动转盘,控制钻压2~5 t,转速45 rpm,磨铣φ244.5 mm套管鱼顶,累计进尺6 cm后长时间无明显进尺,停转盘。拆甩方钻杆,起磨铣管串,立柱于钻台,起出端面磨铣工具,检查有明显磨痕。

3.3.2 外壁刮铣工具应用

组合下入φ244.5 mm套管外壁刮铣管串:φ244.5 mm套管外壁刮铣器+变扣+φ88.9 mm短钻杆+φ88.9 mm钻杆。下钻至1 500 m,接方钻杆,水龙带。缓慢下放管柱至1 503 m位置遇阻。启动转盘,转速35 rpm,缓慢下放管柱引入鱼顶,转盘多次憋停,引入鱼顶困难。导通反循环洗井流程,启泵,排量:45 m3/h,累计循环20 m3,停泵。

缓慢下放管柱,仍然在1 503 m位置遇阻,尝试多次无法通过。导通正循环流程,启泵:排量20 m3/h,启动转盘,转速35 rpm,缓慢下放管柱引入鱼顶,控制钻压1~3 t,冲洗至1 505.43 m位置遇阻,累计进尺2.43 m,转换不同角度,多次复探深度不变。导通反循环洗井流程,启泵反循环洗井,排量:40~45 m3/h,累计循环130 m3,返出干净,停泵。

上提管柱5 m,静置1 h,复探。下放管串至1 504.93 m位置遇阻,最大下压5 t,无法通过。控制钻压1~2 t,尝试边正转管柱边缓慢下放,顺利下放至1 505.43 m位置遇阻。转换不同的角度,多次复探深度不变。

3.3.3 套管回接工具应用

回接φ244.5 mm套管数据采用磅级79.61 kg/m、钢级L80、扣型3SB的规格,组合下入φ244.5 mm套管回接管串:带孔引鞋+φ244.5 mm回接器+变扣+φ244.5 mm短套管+φ244.5 mm浮箍+φ244.5 mm套管,下入最后一根套管后,连接配长短节及水泥头,缓慢下放管柱至1 503.8 m(φ244.5 mm套管进入套管回接器引鞋0.8 m),留出循环孔,期间无遇阻显示。

进入固井流程,固井泵泵入1.90 g/cm3的水泥浆29 m3,碰压1 000 psi,继续泵入,附加压力500 psi。缓慢下放管串至1 505.45 m至回接器止动位置,下压10 t,回接到位,缓慢过提15 t使回接器卡瓦抓牢套管,固井泵泄压,因水泥浆放热导致少量液体回流。憋压候凝。候凝结束后,套管试压合格,回接作业顺利结束。

4 总结

(1)针对套损井,提出了一套有效解决套损井治理的套管回接工艺流程。

(2)无水泥环套管进行打捞作业时,由于钻井液中泥饼固结成块,易卡阻套管,影响打捞效果,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切割打捞。

(3)回接器通过现场应用,其验证结果满足方便套入下部套管,具有较好的密封承压能力,并可承受一定吨位的套管座挂需求。

(4)外壁刮铣工具对回接器回接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反复验证,充分循环套管回接作业的环形空间。

猜你喜欢
外壁管柱端面
KDF3E成型机滤棒端面触头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新型解堵注水洗井管柱的设计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46
水垂比对管柱摩阻和扭矩的影响实验
中国煤层气(2021年5期)2021-03-02 05:53:14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壁挂式钢板立表面除锈机 在利旧钢制储罐外壁除锈的应用
铜基合金衬套端面镀铬质量的改善
电镀与环保(2017年6期)2018-01-30 08:33:37
烧水时烧水壶外壁为何会“出汗”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12-18 11:54:23
老旧端面磨齿机故障处理
非能动核电站安全壳外壁下降水膜的稳定性分析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