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阳,王倩倩,蔡琪鑫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不再靠要素驱动,而是靠研发、靠创新、靠人才,尤其是缺少具备高阶能力的人才。高阶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的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延伸为解决问题、决策制定和创新创造的能力[1],培养具备高阶能力的人才是目前我国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为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大学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直接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根据布鲁姆分类法整合的教育目标金字塔,大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共六层,从下到上依次是“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鉴”,越往上教育目标越高级,高阶思维能力越强。部分高校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有待调整。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将高阶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改革刻不容缓。进行课程改革,升级课程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学业评价,逐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高阶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向社会各行业输出具备高阶能力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近些年来,有关本科课程改革的文献主要以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中,有学者定义制造强国战略下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内涵,界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向度,以此加强对本科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2]。在课程教学研究的文献中,有学者从课程设置的关键因素入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本科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启发与思考[3]。除此以外,有学者基于慕课兴起带来的争议,设计网络教学与实体课堂融合的SPOC 教学模式,通过调研现状分析,提出教学改进策略[4];也有学者以工程专业为例,提出进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以解决成果导向教育进课堂受到由传统的课程导向教育和教材导向教学带来的阻碍,并从课堂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几方面展开论述[5]。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献后,可以看出在本科教育领域,以培养大学生高阶能力为切入点进行本科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
针对学生高阶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以初高中教育层次的理论探讨、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2016年,我国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内容与高阶思维的培养内容有着高度的一致。从那时起,对于高阶能力或高阶思维的研究出现了急剧增长,呈现出研究视角广泛和研究领域多元化的特点[6]。有研究从学科核心素养与高阶素养的关系中认为高阶思维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行动过程中进行信息筛选和提取的“记忆”[7]。在侧重高阶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实践类文献方面,大部分文献都是从初高中教育的基础学科角度出发,通过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而少数学者在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中,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并且通过不断循环来提高和强化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实现研究生阶段高素质人才的培养[8]。同时,也有学者从国外吸引有利的经验和总结,基于对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课程体系基本架构的建设经验,结合国情现实形成自身课程体系改革特色,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9]。
由此看来,基于现有文献进行以高阶能力为导向的本科课程教学设计改革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培养大学生的高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本科教育层次的改革研究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图1 高阶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框架
面对创新创造的人才匮乏问题以及目前本科课程高阶能力培养研究力度不足的情况,高校进行以高阶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高阶能力导向的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框架以系统教学设计模式作为建构基础,主要围绕四大课程改革核心内容,即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依托互联网平台和线上教学资源,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在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研究与配合下,确立了以线上、线下双渠道学习,校内、校外双导师授课,理论与实践双角度评价为主的“3+2 教学模式”作为课程改革实现方式,确保参与系统教学的学生能够提升包含九大能力在内的高阶能力,学会综合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去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和创新创造,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具备高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如图1 所示。
课程改革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更高阶的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鉴能力,即在学会初级应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将知识迁移应用到现实的相关环境中,引发思考和创新,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高阶能力。除此以外,课程目标还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力求培养出以高阶能力为主要发展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以互联网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来展现专业教学材料和辅助教学内容。依托近年来兴起的微课、慕课、云教材和电子书等线上资源辅助教学,起到课前信息引入、课后扩展知识的作用。线下的教学内容是指课堂上教师教授的专业教材。根据知识反转效应,对于有一定先备知识的学习者,问题解决练习的学习效果要优于样例的学习效果,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教师引导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来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联合校外行业导师与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授课,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式和个性化学习。学院导师有多年的授课经验,通过专业课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企业导师有行业项目实践经验,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学生的角色由课堂上的学习者转变为专业问题的解决者。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与兴趣度来保证教学效果与课程质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兼容能力。
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过程评价,重在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将学业评价的载体由考试转变为任务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时要公开各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学院教师从理论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活用程度,企业导师从实践的角度评估任务解决办法的可行性与完整性,学生为追求好的评价结果努力发挥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致力于达到评价标准的各项要求,最终实现学业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旅游市场大幅萎缩、旅游人才折损严重。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旅游院校更应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阶能力的旅游人才,为重启我国旅游市场提供人才支持。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旅游营销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和学科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参与该课的学生经过大一和大二两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对旅游专业理论知识有基本了解,但由于一直处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对旅游行业现实概况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比较欠缺。因此需要对“旅游营销策划”课程进行改革,课程团队依据高阶能力导向的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框架,确定将课前准备、课上教学和课后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三部分,培养学生旅游营销策划的高阶能力,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课程团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首先,确定“旅游营销策划”课程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掌握综合分析、评判、创新和决策等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旅游营销策划高阶能力;其次,选择来自旅游企业中高层领导作为企业导师,要求企业导师必须深刻了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洞悉旅游行业发展需求,明确旅游行业人才应具有的特质;最后,组织校内外导师联合举办多场旅游策划教学研究会,创新教学方法,研讨设计教学内容,定期集体备课,编写以理论知识为主和以实践项目为辅的“旅游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材料供学生使用。
课前,教师在云班课上发布与课程有关的社会或行业话题,提前引入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搜集信息积极参与线上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信息素养能力。上课时,采用校企双导师授课的教学方法,首先由学院导师依据教材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后,企业导师用产生于真实旅游行业背景下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解决相关旅游问题的过程中活用知识,把理论性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企业导师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学生一旦掌握,在面对其他问题时会相应地带入这套思路求解,以此培养学生获取隐形知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兼容能力。除此以外,教学内容还需要强调广度和深度。在现实企业中遇到的旅游专业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提供相关电子书、云教材来增加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科见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后,教师发布新任务和评分细则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活用。在知识反转效应理论中,当学生储备知识较多时,合作反馈的效果要优于个别反馈,因此由3~4 个学生自行组队进行研究型、项目型学习,坚持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成员自主分工、共享资源合作实践来解决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一般为获取真实可信的资料数据,鼓励学生进行由企业导师推荐的线下旅游企业实地调研或者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选择以小组PPT 展示汇报的方式提升思维逻辑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校内外导师分别从学术和市场的角度对学生的汇报作业进行学业评价,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旅游营销策划”课程改革侧重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提供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有机组合以及校内外导师联合教学和评价的方法,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环节紧密结合,再加上小组合作的项目研究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和综合素质,解决了以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逐步培养具有旅游营销策划高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期解决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问题和挑战,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