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姣
(日内瓦大学,瑞士日内瓦 1211)
20 世纪末以来,语言测试成为外语教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外备受关注。1990 年,测试专家巴赫曼(Bachman)对语言测试进行了深入思考[1],提出了考试方法模型。2001 年,以面向行动为导向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问世,成为众多大规模语言测试的命题依据。
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外语教学与评价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法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近年来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法语测试也引起了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重视。法语测试相关研究对于国内改进考试,建立更加规范、科学的测试评价体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在法语测试研究领域的进展尚未得到梳理。为全面了解国内法语测试的研究现状、趋势和特点,促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借助NVivo12 质性分析软件,对国内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了历时性梳理,以期对法语测试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以“法语”“测试”“考试”为主题的文章进行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 年12 月31 日)。通过将文章内容与研究主题作出相关性筛选,剔除与主题不符的文献,最终确定2005—2021 年共79 篇有效文献。本文的研究范围不涉及国外期刊和硕博论文。
质性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式。一般通过对资料的编码、分析和比较,构建各因素间的结构关系。NVivo 软件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质性数据分析工具,具有高效准确地检索、分析和编码数据的显著优势[2]。本文以NVivo12 作为主要研究工具,以内容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文献进行编码和内容分析,从文章发表年份、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三个角度出发,归纳出文献中的相关概念节点,并构建节点之间的联系。
为探究法语测试研究的发文趋势,在NVivo12 中新建二级节点共17 个,分别命名为2005、2006、2007至2021。将文章按照发表年份归入二级节点中,并将二级节点归类到一级节点“年份”中。每个二级节点的参考点数量为该年的文章发表量。
图1 国内法语测试研究发展趋势
由图1 可以看出,我国的法语测试研究在2005—2013年处于发展上升期。尤其是在2013 年,年发表量达到10 篇,出现第一个峰值。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法语测试作为一个新兴研究主题,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2014—2018 年,相关研究数量出现下降趋势,后又有所回涨。其中,2017—2018 年发表量涨幅明显,并在2018 年出现第二个峰值,发文量达到11篇。因此这一阶段是法语测试研究的发展高峰期,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成熟。2018—2021 年,法语测试研究的年发文量出现回落趋势,但整体发文量仍较高,研究进入了成熟期,表明法语测试研究逐渐形成体系。总体上看,2005—2021 年国内法语测试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法语测试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研究成果逐渐得到学者的认可,研究也日趋成熟。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外语测试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普遍关注,并呈现多元化、理性化和规范化的趋势[3]。为探究国内法语测试采用的研究方法特点,本文按照学者高一虹等的分类方式,将研究方法分为非材料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4]。根据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将其归类到“非材料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二级节点,并将二级节点归类到“研究方法”一级节点。
具体而言,非材料性研究是一种不以系统性的材料采集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与应用、操作描述、个人经验和观点。统计结果表明,非材料性研究的参考点数量为57,可见,非材料性研究是国内研究者主要采用的方法。通过非材料性研究,武婧岚等研究者对外语测评理论进行了深刻讨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探究测评理论在法语教学和学习中的意义,如对动态评估、形成性评价等科学理论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5]。王文新等研究者对测试方法作出介绍,如对各类法语考试进行试题解析,体现了该领域研究的实用性[6]。还有一些研究者总结个人教学和测评经验,并对教、学、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如卢悦等研究者探究考试对教学的启示,提出了备考策略[7]。这些研究为测试和教学的进一步平衡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实证研究主要以系统的材料采集和分析为基础。根据本文统计结果可知,国内法语测试研究主要采用非材料性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辅(参考点数量:22)。在实证研究中,曹琳、王明利等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的方式,开创性地设置了一些模拟测试,既体现了研究方式的新颖性,又具备数据的真实性[8]。王梅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等方式,探究学生的学习现状、考试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并分析原因,体现了对研究对象主体特征和主观意识的重视[9]。伍昌力等研究者通过质化和量化分析,对试题文本、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进行探析,立足于文本和真实数据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更加可靠[10]。
根据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分类,最终得到九大类二级节点。个别文章研究内容较为宽泛,无法归入前八类中,因此统一归入第九类。个别涉及多项研究内容的文章,以其主要研究问题为分类依据,不重复分类。九个二级节点都归类在“研究内容”一级节点中,各参考点数量分布如表1。
表1 法语测试“研究内容”参考点分布情况
法语专业等级考试包括法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这两项以法语专业学生为对象的考试是国内最具权威并得到普遍认可的法语专业水平测试评价机制[6]。统计结果表明,2005—2021 年以法语专业等级考试为研究内容的参考点数量最多,有23 个。由此可见,法语专业等级考试是国内法语测试研究的重点。王文新等研究者对两项考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考试介绍。对考试的发展历史、运行机制、任务类型和评分标准等进行详细介绍。(2)考试与教学。根据考生成绩和所犯错误反思教学,探讨如何将教学与考试对接。(3)内容分析和备考技巧。对考试题型、难点进行解析,并提出命题建议。对法语专业等级考试进行科学性研究,对于促进中国法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开发的法语考试涉及DCL、DELF-DALF 和TCF-TEF 考试。DCL 是一项法国开发的语言能力考试,DELF 和DALF 分别为初级和高级法语水平证书,TCF和TEF 为法语知识测试与法语水平测试。这几项考试在证明学生语言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夏燕等研究者从多方面对这类考试的特点进行论述,包括试题分析、备考策略、DCL 的面向行动导向、TCF 和新汉语水平考试对比等[11]。对国外开发的法语考试特点进行探究,有利于吸取国外的法语测试编写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法语测试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非法语专业考试包括大学法语四级、二外法语考试和考研法语,这些测试是面向非法语专业学生开发的标准性、大规模法语考试,对学生升学和就业有着重要影响。非法语专业考试相关研究参考点数量为11,在国内法语测试研究中占有较高比例。针对这几项考试,赵轶哲等研究者主要关注考试内容、应试策略等,并从语言迁移角度出发,为规避英语对二外法语考试的负影响提出解决方法[12]。非法语专业学生参加的法语考试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范围较广,对这类考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考试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高考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大规模选拔性考试,高考法语对学生升学具有重要影响。2005—2021 年,国内以高考法语为研究内容的参考点数量为2。由此可见,虽然对这项考试的研究仍有待加强,但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这项重要的考试。如王海洲将高考法语上海卷与全国卷的题目结构、试题内容、题目类型等命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13],为命题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对高考法语进行探究,有利于改进高考命题,提高命题的标准性和科学性,促进法语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与高考命题相融合。
国内法语测试研究不仅关注大规模考试,还涉及对小范围的、各教学机构自主研发的考试的科学分析。2005—2021 年,国内对“教材评价/校本项目评价/自主开发的考试的相关研究参考点数量为8,与之发文量相同的是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评价的后效研究。其中,钟圣怡等以教材评价、校本项目评价、自主开发的考试为研究内容,主要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对这类测试的特点、影响和改革趋势等进行思考,体现了对小范围测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关注[14]。而对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评价的后效的研究主要涉及动态评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同伴反馈等评价理论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以考促学、评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等,体现了法语测试研究以科学理论为依托,与教学相结合的趋势。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是关于语言教学、学习和评价的纲领性文件。2005—2021 年,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为研究内容的参考点数量为4,所占比例不高。但相关研究对我国法语测试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杨燕丽等研究者将该框架与我国的法语教学大纲和法语水平考试进行对比[15],以期为国内法语教学与评价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对《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与我国自主研发的法语测试进行对比分析,是对国外测试理念的一种学习,也是从全新的角度对我国测试特点进行解读。
近年来,我国法语教学、课程管理以及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以评价体系为研究内容的参考点数量为3个。其中,刘洪东等研究者分别对国内应用型法语人才评价体系和法国对外法语测试评价体系进行了介绍[16],并为国内法语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是从宏观角度对我国法语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总结与展望。
国内法语测试研究2005—2021 年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文章总发表数量和年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我国法语测试研究目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亟待研究者去发掘。
我国法语测试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和真实性。主要采用非材料性研究方法,以文本为分析对象,包括对试卷、试题提纲和教学大纲等进行内容分析,对教学和备考策略进行经验总结。与此同时,实证研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采用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模拟测试等数据收集方法。采用量化、质化分析等分析方法,增强了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整体而言,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需求选用合适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方法,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法语测试研究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各阶段、各级别、各类需求的法语考试,并且考虑到了研究对象的差异性,如将测试命题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学机构的角度探讨测试的正反馈和负反馈作用等。从多角度出发,拓宽了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范围,有利于对测试的特点作出更加全面的分析。
对法语测试的研究立足于我国法语教学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国家对法语人才培养和评价的需求,探索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各类测试的本土化特征,从而促进了法语教学与评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