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辉
(达州市达川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
慢性盆腔痛是女性的常见病。此病是一种非周期性,且持续时间≥6 个月的盆腔疼痛,其临床发病率为6%~27%[1]。在临床上,慢性盆腔痛除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疼痛外,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持续发作的疼痛会不断给予患者心理刺激,从而易导致其出现焦躁、易怒、抑郁等负面情绪。持续的慢性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睡眠质量,从而易导致其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影响其心理健康[2-4]。冯琦钒等[5]学者的研究中指出,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且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大量的研究指出,中医针灸疗法在促进慢性盆腔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的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6-7]。另有研究指出,内热针疗法有着比常规针灸疗法更加优异的镇痛效果[8]。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研究为慢性盆腔痛患者采用内热针针刺八髎穴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
达州市达川区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的开展。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年8 月期间在该中心就诊的150 例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且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按就诊序号将其随机分为试验1组(50 例)、试验2 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试验1 组患者的年龄为26 ~53 岁,平均年龄为(34.85±5.72)岁;其病程为0.8 ~6.4 年,平均病程为(3.22±1.61)年。试验2 组患者的年龄为26 ~51 岁,平均年龄为(34.28±5.75)岁;其病程为0.8 ~6.7 年,平均病程为(3.34±1.60)年。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4 ~55 岁,平均年龄为(34.59±5.69)岁;其病程为0.9 ~6.7 年,平均病程为(3.51±1.65)年。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程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病情符合慢性盆腔痛的诊断标准[9];2)临床资料真实完整;3)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
1)无法耐受针刺;2)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病史;3)中途退出本研究或转院;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存在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八髎穴配合艾灸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具垂直刺入八髎穴,而后小幅度捻针使局部出现涨感。留针30 min 后起针。灸八髎穴(取新鲜生姜打碎铺于八髎穴皮肤处,于八髎穴正上方做一凹槽,将艾柱置于其中,点燃施灸),3 ~5 壮/ 次,1 次/d。治疗5 d 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4 个疗程。为试验1 组患者、试验2 组患者均采用内热针针刺八髎穴疗法(治疗温度分别为42℃、45℃)进行治疗。对试验1 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是:依照无菌原则常规予以患者消毒铺巾,将内热针刺入其八髎穴内,而后将内热针治疗仪与内热针的针柄相连。设置温度参数为42℃后予以20 min 的加热,加热完成后起针。使用无菌敷料进行针孔包扎处理。每5 d 治疗1 次,持续治疗20 d。对试验2 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是:除设置温度参数为45℃外,其余治疗方法同试验1 组患者。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周和治疗后4 周的盆腔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盆腔疼痛症状进行问卷调查。让患者在一根长约10 cm 的游动标尺(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 分”端和“10 分”端)上选择自己疼痛程度对应的刻度(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疼痛),并指导其填写问卷[10]。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0.883,效度=0.923。本次研究共发出150 份该问卷,回收15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症状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的总分为100 分,分为20 个小问题。患者的得分高于50 分表示其存在焦虑症状,且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11]。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0.865,效度=0.947。本次研究共发出150 份该问卷,回收15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的总分为100 分,分为20 个小问题。患者的得分高于53 分表示其存在抑郁症状,且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11]。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0.794,效度=0.895。本次研究共发出150 份该问卷,回收150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周和治疗后4 周,试验1 组患者和试验2 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 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试验1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VAS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 与试验1 组相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4 周 F 值 P 值试验1 组(n=50) 6.84±1.31 4.46±1.02* 2.57±0.63* 47.32 0.000试验2 组(n=50) 6.78±1.33 3.68±0.85*# 1.86±0.44*# 57.43 0.000对照组(n=50) 6.82±1.30 5.76±1.24 3.43±1.07 34.21 0.000 F 值 0.027 50.18 53.43 P 值 0.973 0.000 0.000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S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周和治疗后4 周,试验1 组患者和试验2 组患者的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 组患者的SAS 评分均低于试验1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SA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SAS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 与试验1 组相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4 周 F 值 P 值试验1 组(n=50) 38.54±5.62 21.45±4.14* 15.41±3.49* 26.45 0.000试验2 组(n=50) 38.68±5.81 17.63±4.17*# 11.26.84±5.03 19.58±2.69*# 39.43 0.000对照组(n=50) 38.29±5.70 64±3.94 18.34 0.000 F 值 0.059 53.68 69.78 P 值 0.942 0.000 0.000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SD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周和治疗后4 周,试验1 组患者和试验2 组患者的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 组患者的SDS 评分均低于试验1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SD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SDS 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 与试验1 组相比,P <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 周 治疗后4 周 F 值 P 值试验1 组(n=50) 33.27±5.23 19.68±3.69* 16.53±3.58 10.94±2.32*#19.33±3.67* 25.34 0.000试验2 组(n=50) 33.54±5.36 16.84±3.52*# 43.22 0.000对照组(n=50) 33.49±5.32 23.81±4.33 16.44 0.000 F 值 0.036 41.170 86.428 P 值 0.964 0.000 0.000
慢性盆腔痛作为女性常见病,临床治疗方式繁多,药物干预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及激素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疼痛症状的改善[12]。但是,受负面情绪的影响,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进行药物治疗期间易出现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等情况。这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13]。物理疗法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慢性盆腔痛的治疗方式。通过进行电刺激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可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避免或减少患者的创伤[14]。但是,物理疗法对于专业仪器及人员的要求较高,部分基层医院往往缺乏相应的治疗条件,难以大规模地进行推广。内热针是一种以古代针灸“九针”中的“提针”和“长针”为基础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针刺治疗方式,其具有针体直径粗、针尖锋利和针尖恒温的特点。在将针体刺入人体后,能通过内热针治疗仪对针尖进行加温,从而能够将热量通过针尖传导至人体深层软组织末端,使热量贯穿整个肌肉层,从而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起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等功效[1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内热针具有恢复生物力学平衡、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和消除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在慢性盆腔痛的治疗中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八髎穴位于人体腰骶骨的空隙处,归于足太阳膀胱经,是左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八穴的总称。《素问·骨空论篇》中指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可见,针刺八髎穴在人体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均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八髎穴的作用与刺激副交感神经的效应一致,在人体自稳态的调节中可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针刺八髎穴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并可提高脑啡肽的水平及痛阈[16]。相关的研究表明,利用内热针针刺八髎穴可有效促进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2 周和治疗后4 周,试验1 组患者和试验2 组患者的VAS 评分、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内热针针刺八髎穴在缓解慢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程度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治疗后2 周和治疗后4 周,试验2 组患者的VAS 评分、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低于试验1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内热针针尖的温度维持在45℃时的治疗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未进一步研究内热针温度更高时对疗效的影响。
综上所述,内热针针刺八髎穴在慢性盆腔痛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治疗措施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还有助于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缓解。另外,45℃是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内热针针刺八髎穴治疗时合适的治疗温度,这一温度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可作为治疗时的首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