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代餐边柜的艺术风格与社会文化规范的契合

2022-08-09 04:14邓天览
大众文艺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维多利亚雕刻居家

邓天览

(上海瑞深艺术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西方文明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时代。该时期的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物质方面的深远影响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北美以及其他殖民地。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后期,精心装饰的大型餐边柜是当时餐厅里最显眼的和主要的家具,也是大型贸易博览会上的主要展品。在这个时代后期的二三十年里,餐边柜的工艺美术雕刻和家具设计焕然一新。而在同时期内,维多利亚的居家文化和用餐礼仪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于餐厅是维多利亚时代住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餐边柜的艺术风格与该时代的居家文化和礼仪联系紧密。

一、举足轻重的餐边柜

餐边柜是一种维多利亚时期流行的餐厅橱柜,它通常顶部平坦、底部拥有储存空间。这种餐厅橱柜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居家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主要是有两个因素导致的。其一,因为在维多利亚时期,受宫廷传统影响,无论是贵族还是中产阶级都偏爱通过家具来装饰和定义他们的生活空间。在餐厅空间里,餐边柜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居住者用来装饰和定义这个空间的必要元素。其二,因为就餐是维多利亚时期极其重要的社交活动。就餐在该时代不光满足了基础生理的需求,而且提供了就餐者们互动和展现高度文明礼仪契机。餐边柜的存在不仅强化了这个契机,并且提高了就餐者的自我意识。综上两点所述,这使得维多利亚时期的餐边柜,不但具有实用的功能性,而且承载了居家文化的象征性意义——它不仅可以用来盛放玻璃杯、餐盘、刀叉等用餐工具,还代表着该住宅的档次乃至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图1和图2的餐边柜可以很好的体现以上的观点。图1餐边柜于维多利亚中期(1855年)在美国创作,现由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图2餐边柜也于同年创作现由休斯顿美术馆收藏。这两个同一年份出产的胡桃木餐边柜都拥有着极其奢华的雕刻工艺。图1的餐边柜,在人物神态的刻画和动物皮毛的细节上展示出工匠高超的工艺技巧和艺术造诣。其两侧两位美洲原住民猎人的面部表情惟妙惟肖。正中的猎物的皮毛的纹理,以及顶部猎鹰的羽毛的细节都清晰地被工匠雕刻出来。图2的餐边柜的雕刻装饰相比图1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其倒吊悬挂的猎物们无论大小和主次,它们的皮毛细节和肌肉组织都比图1更加精细。其次,图2的雕刻相比图1更加立体。再次,这些雕刻对应着家具不同结构位置,使其有明确的前后空间关系。最后,图2雕刻装饰的覆盖面积也超过图1,整个餐边柜除了主台面平坦,其他区域几乎被雕刻装饰全部覆盖了。从图1和图2的雕刻工艺的角度,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制造者高超的工艺和倾注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的市场对餐边柜狂热的需求。

二、住宅空间的“性别特征”转变

由于餐边柜是餐厅空间的重要元素,所以它的工艺和设计也无不体现着这个空间的“性别特征”。根据朱丽叶·金钦(Juliet Kinchin)在她的文章中的描述:在19世纪,居家文化中的住宅空间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特征。最明显的就是“男性化”的餐厅和“女性化”的客厅。图1和图2的餐边柜很好的体现了这个特点,这两个餐边柜在尺寸上——可谓体积庞大,通常会占据餐厅整个墙面;在材质上——两个餐边柜均采用黑胡桃木,该材料坚硬且耐腐蚀,在北美也非常稀有;在整体色调上——黑胡桃木经过清漆处理过成深褐色。这些特征从规模、材质和色调上都对应着维多利亚时期餐厅的宏伟、坚固和庄严的男性特征。不仅如此,这两个餐边柜上雕刻装饰更是“男性化”。图1两边狩猎的印第安人、图2正中的两条蹲坐的猎犬展示出对狩猎偏爱甚至崇拜;图1和图2在雕刻上对倒吊猎物的细节刻画和背后大量的装饰都意在美化血腥,崇拜夺取、猎杀等意识形态。而这一系列元素都反应着当时流行的理想男性特征,并且隐喻着一种自然秩序: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的支配——如当时建筑行业巨头的垄断和残酷的商业行为。这种秩序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根深蒂固。

然而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在居家文化的转变,女性在室内装饰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以往强调“男性化”的餐厅的理念逐渐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反映女性价值观的环境。由于传统女性常与家庭内务联系在一起,所以餐厅从接待宴客的场所转变为便利居家的场所。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出产的餐边柜就体现了这种转变。与上述两款1855年制造的餐边柜不同,图3的餐边柜在1880年于美国费城制造,它无论在雕刻装饰和设计风格上有着明显的改变。首先,这款餐边柜没有过量的、招摇的雕塑。这使它的价格上必然便宜很多,所以更多的家庭能负担的起这样的家具。更重要的是,在简略或省略这些繁琐的雕塑装饰后,餐边柜会留下了更多的实用空间来存放餐具,这使它有利于女主人更方便的处理好餐厅内务。其次,与前期餐边柜复杂的立体式装饰相比,后期餐边柜的雕塑装饰明显趋于平面化——这大幅度地减轻了家庭主妇清洁和维护的负担。再次,与以往突显暴力、血腥元素的艺术主题相比,后期餐边柜(图3)的浮雕内容则变得非常优雅和温和——这样的主题不仅淡化了过去的粗鄙野蛮,还营造了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后,图3的餐边柜的底部面板上雕刻着关于伊索寓言的装饰——这对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也富有意义。综上所述,后期餐边柜(图3)的雕刻装饰和设计风格强调着女性的居家品味和价值理念,这显然是受到维多利亚时代后期餐厅“性别特征”的转变的影响,而这种空间“性别特征”的改变也是该时代后期居家文化演变的结果。

然而,男性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中依然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在家庭文化中也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而这一事实使得餐厅空间仍有着“男性化”的特征。尽管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举办晚宴的责任转移到了女主人的身上,但人们的潜意识里仍然是这样认为的:烹饪是一种专属于男性的乐趣。图3的餐边柜的庞大的外形、坚实的硬木材质、直线型的表现形式和结构,以及家具的深色色调,无一不关联着了这一特征。

三、新型社会文化规范的改变

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餐边柜的装饰和设计风格,除了受空间的“性别特征”变化影响外,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还受到了新型的文化标准的影响。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出现的新型文化规范中,餐桌礼仪的出现对居家文化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安妮特·斯托特(Annette Stott)的描述: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美国,饮食中的粗俗和野蛮无处不在——用刀进餐,随地吐痰,狼吞虎咽,用手擦嘴,在餐桌前穿着诸如马靴和狩猎服等户外的服装,这些行为在厨房和公共场所都是司空见惯的。而与此描述相呼应着的,前期餐边柜(图1)和(图2)的那些雕塑装饰——崇拜血腥、暴力的主题——关联着这些描述。

随着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文明礼仪进入美国居家文化,就餐时的形体、举止管理和情绪控制也融入了美国人追求精致的社交行为中。因为前期餐边柜的雕刻主题多流行猎杀和生食,而这些主题又关联着令人厌恶的旧式就餐行为,所以后期出产的餐边柜其设计风格就变得优雅而质朴。这些转变在1880年制造的餐边柜(图3)有明显的体现,与前期的1855年产的两款柜子(图1和图2)相比,图3的餐边柜的雕刻装饰彻底摈弃了的旧时的猎杀主题,取而代之的是优雅和尊贵的新型装饰。首先,在餐边柜中部的狗形雕塑装饰,其面部表情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和高不可攀了。其次,在餐边柜的顶层浮雕中,植物花草和鸟形浮雕透露着和平而友好的气息;最后,在底部大面积的区域上,图3的餐边柜采用了石雕法来窗饰,其雕工精细,内容上更有象征意义——雕刻图像取自伊索寓言——隐喻了待客之道的重要性。维多利亚时期的餐边柜从图1和图2到图3的风格转变生动的折射出该时代的社会礼仪规范的转变。

结论

艺术和设计的结果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和标准。比较不同时期的艺术工艺品,是学习、理解和获得灵感的一种方式。维多利亚时代是现代文明诞生和飞速发展的时期。通过对在这一时代中家具风格变化的解析,是一种从微观视角理解该时代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它们记录着该时代文化现象和规范的演变。

图1 餐具柜,c.1855年J.H.Wade Fund(美国,1825-1883)胡桃木,总尺寸:290.4 × 211.4 × 69.4 cm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图2 餐具柜,c.1855年美国郁金香木、东北白松、黑胡桃木和大理石270×175×71 cm休斯顿美术馆

图3 餐具柜,c.1880年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核桃和榆树;256.5 × 185.4 × 62.2 cm(IOI × 73 × 2)私人收藏

猜你喜欢
维多利亚雕刻居家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居家的日子
维多利亚风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二货”拍照欢乐多
雕刻树叶
微生高的往事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