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共事件对学术期刊工作模式的影响*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2022-08-09 04:14
大众文艺 2022年1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办公期刊

潘 艳

(黑龙江工业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处,黑龙江鸡西 158000)

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这场疫情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人民的健康和生活遭受着严重的威胁,全国上下进入了全民抗疫的紧张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勠力同心,疫情防控迎来了阶段性胜利。然而,经过一轮奥密克戎病毒全球范围内的肆虐,防疫工作常态化势在必行。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对于学术期刊发表工作而言,如何破除传统的工作及学习模式的限制,调适与此相匹配的新型工作模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组稿,完善管理体系,以保证学术期刊如约发行,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拟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学术期刊衍生而出的现实问题,对学术期刊的工作模式的转型与革新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渐弱重大突发事件对期刊出版的负面影响程度。

一、疫情下期刊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1.居家办公存在的问题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避免人员出行和聚集而造成的疫情扩散,多数行业采取居家办公工作模式,办公环境发生由以往的集中式办公室到分散式家庭性的变化,这种办公地点的变迁对期刊编辑传统的工作模式造成一定的冲击。对于未开通编辑采编业务软件的期刊所在单位而言,在稿件校对方面,如发现所收稿件存在问题时,集中式的办公室利好环境为编辑之间进行问题探讨及解决提供方便,有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分散式的居家办公模式阻隔了编辑之间开展“面对面”的高效交流,带来沟通障碍;在合页方面,办公室工作场景在期刊编辑中所形成的“搭档合作”关系能够有效缩减工作流程,各有专长、相互配合的互动形式更有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而居家办公造成必要的工作分配缺失,将需多人合作完成的工作转移至独立编辑,烦冗的工作量以及需承担相关领域的众多工作事宜,在无形中给编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出版方面,对于尚未创建线上工作平台的期刊单位而言,在线远程对接模式仍处于缺失状态,在面对突发、紧急事件时,“线上”印刷模式无法快速启用,导致出版工作处于“非正常”状态,严重影响期刊出版工作。

2.栏目策划存在的问题

栏目策划在期刊中处于核心地位,栏目策划方案能够彰显期刊编辑的办刊宗旨,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栏目能够更好地吸引广大读者。因此,栏目策划应以多元化的历史背景、阶段化的社会热点为基点,梳理、创建更具代表性的创新栏目。在具体推进中,每一栏目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应由多位作者共同参与及探讨,并以差异化的视角切入,更进一步阐述各自所持观点,从而达到就某个研究问题深入讨论的程度。现如今,综合性学术期刊愈发重视栏目的策划和组配,一个期刊栏目策划的水平高低,可能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策划栏目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为选题,栏目选题是一个强调计划、构思的动态执行过程,直接影响着后期组织稿件、调整稿件的进展顺利与否。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有计划地开设以新冠疫情为选题的期刊栏目迫在眉睫,在引发广大学者关注重大公共事件的同时,可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然而,居家办公所引发的物理空间社交关系的隔绝减弱了与作者进行广泛、良好、正向的对接与交流,这无疑为期刊有效开展栏目策划增加了难题。

3.组稿途径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术期刊的外部建设发挥出了引领作用,而学术期刊的内部提升更为依赖作者、编者与读者。其中,编者在学术期刊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桥梁”角色,起着更具主导性的作用,是期刊发展的重要纽带。编辑的组稿能力,一方面,对于打响学术期刊的品牌效应并提升学术影响力释放出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其能为本领域培育一批学术骨干,促动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打破固有工作模式,提升期刊编辑固有素质至关重要。按照以往的组稿方式,主要涉及以下情形及流程:在邮箱式投稿的规范下,作者将其稿件发送至编辑指定邮箱,在确认来稿规定前提下,编辑对作者稿件进行文本下载,严格选择达到优秀水准且具备研究价值的稿件并进行反复认真审阅;编辑参加学习培训会议,与优秀的作者取得联系,培训结束后建立联系方式,确定栏目投稿对象;编委会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与在各领域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作者及学科带头人建立良好联系,进而获取优质稿源。然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术会议的参与方式改为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同样,编委会、编辑及作者的联系方式也由线下会议改为线上会议,降低了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程度。

4.出版模式遇到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理空间的隔绝,让“云端”的信息传播更加频繁,现如今,公众主要依靠两大传播平台获取、接触外界信息,一是社交平台,二是新闻聚合类平台。但就新闻出版行业而言,在目前阶段,多数出版行业自身并不具备数据资源化的能力与方式,严重阻滞了传播速率。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形势严峻,面临着挑战。为有效应对此类情形,扩大市场影响力,据笔者调查得知,一些地方性出版刊物会选择相关联的社交平台进行推送、传播。这种借由社交平台扩展传播范围的方式虽可凭借其所带来的直观数据作为评判出版业市场影响力的客观标准,但由于出版业组成部门并不直接掌握用户的相关数据,相关评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同时,疫情所呈现的反复性与不稳定性会加大期刊受众对发行渠道可持续性的担心程度,为出版业扩大受众规模及需求程度造成更大困难。

二、后疫情时代期刊工作模式方法

1.提升网络出版能力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出版已成为期刊出版的主流发展趋势,具备着周期短、时效快、抗外界干扰、少场所制约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要求期刊所在单位加紧建构网络办公平台,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提升网络办公协同能力,在促进办公效率的同时降低出版成本。例如,在核对、校稿的环节,借助网络视频办公系统等云端介质,可带来身临其境的场景浸入感,让编辑和作者实现“天涯若比邻”,让分散式居家办公也可产生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效果。当然,据笔者调查,现有部分学术期刊已具备并投入使用编辑业务等相关软件,初步实现了在线式网络办公。这种在线式网络办公可统筹流程、重整资源,一站式解决稿件收集、整理、送审、回传、改写、排版等一条龙出版工作,保证了居家办公的时效性,确保期刊系列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加强策划能力,实现快速发稿

学术文章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体现着作者的劳动成果,凝结着作者的智慧结晶。投放于各大期刊的文章能够快速发稿,增强学术成果的传播效果是每位作者所期盼的。学术期刊不断加强策划能力,实现快速发稿,一方面可以促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能够进一步提升公众认知与关注度。例如,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面对突发公众卫生事件,全民都在期待学术界可反馈社会更具科学、专业、严谨的学术成果,为患者提供更具科学性的救治方案,给公众带来更为权威性的防护策略,并促动疫苗的积极研发与投入使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基于所参与的科学调查、所专长研究方向,以论文、报告等学术成果形式共享关于新冠病毒的科学权威研判、前沿技术应用以及临床救治经验,对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自2020年1月开始,《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相继增设了多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栏》,积极与社会各领域优秀科研人员沟通、互动并约稿,采编人员自觉承担学者与社会及公众之间的枢纽职责,第一时间完成了审阅、加工、核对等重点工作,彰显出《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注重主流学术价值引导作用,践行学术期刊关照时代发展的担当,同时也体现出综合期刊办期刊的发展方向。

3.主动约稿,加大传播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领域从线下办公转由线上办公是信息交流与传播层面典型性的重要改变,在目前这一常态化阶段,如何利用好线上传播是学术期刊传统工作模式面临转型及革新的重要议题。首先,期刊编辑应从传统相对被动的审稿模式变为“主动出击”,充分借助多样化网络社交平台与优秀的作者及科研人员取得联系,并保持实时良好的沟通,基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主动邀约优质稿件,加快作者的投稿、见稿速度,加大期刊传播力度,提高期刊学术的影响力。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从“相加”转向“相融”,在资讯生产方式变革、媒介生态重构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内容层出不穷,信息高速流动,受众审美嬗变,但无论媒介生态环境如何变化,受众对高价值信息的强烈需求始终如一。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应借助具备权威性与引领价值的信息传播平台,实时进行高价值、高品质的内容输出与科普教育,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更多的读者带来多样化、便捷式需求的内容产品,真正帮助公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塑造期刊品牌力,不断革新传统业态与工作模式,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4.打破枯燥出版模式,融入AR技术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一方面,居家场景让生活变得更为枯燥乏味,有着新鲜感、科技感的内容产品更能引发公众关注;另一方面,在信息负荷的碎片化时代,信息的接受愈发仰仗于形式的出新程度。学术期刊作为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的主要营地,以往在内容呈现上较为枯燥、抽象,在出版模式、阅读模式融入新潮技术也是媒体融合趋势下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AR技术是一种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无缝”集成的新型交互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虚拟世界被人类的各个感官所感知,提供一种可以超越现实、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借助AR技术,原有的期刊阅读模式将转变为视觉、听觉、影像、三维一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观赏体验,增强主体间的互动。

AR技术的运用是新媒介语境下期刊主流发展模式,其所具有的虚实融合和实时交互特征,可吸引读者阅读并提高阅读乐趣。据笔者调查得知,在期刊出版行业,AR技术与电学、医学、材料学、建筑学、地理、农业等相关领域都具有适配性,其可通过动静结合的呈现手段,给人以栩栩如生的画面感,立体化地向读者传递信息,更有助于论文观点的阐释与理解。出版内容借助AR技术可以打破常规模式,实现从“冷”到“热”,从“读”到“玩”的模式转型与革新。

结语

探究公共事件背景下期刊行业的发展趋势,构建创造性新型劳作的思维方式,促动学术期刊工作模式的转型升级,探索期刊未来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与新动力是期刊的当务之重。笔者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探究公共事件背景下对学术期刊工作模式的影响,分析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期刊稿源受影响的现实境况以及栏目策划与稿途径存在的问题。高校期刊需不断探索后疫情时代期刊工作模式方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我国期刊发挥出特色、发挥出水平,其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办公期刊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特惠购
期刊审稿进度表
国内联合办公空间多达2300个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广场办公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