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历代古琴款式的演变与发展

2022-08-09 04:14
大众文艺 2022年14期
关键词:古琴款式

刘 晨

(济南大学,山东济南 250000)

古琴形制的变化必然受到当时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在款式方面,随中国的审美取向、美学思想等在当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一、古琴的起源

古琴又被称为“琴”或“瑶琴”,因其有七条弦,所以也被称为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自古以来便有伏羲造琴的传说,《史记·乐书》中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这些记述说明舜作五弦之琴之前就有琴的存在了,武王诛纣建立周朝后,文王武王为琴各增一弦,《风俗能》:“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古琴便由五弦琴发展为七弦琴,这些看法在千百年来并没有什么变化。

古琴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而出现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有某些贤者对它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使其趋向成熟。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古琴实物是于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七弦琴,但当时的古琴款式与现在的相差很大,琴长不足现代琴的三分之二,无琴徽,琴体首宽尾狭,只有一个雁足,而且不具备龙池、凤沼等出音孔。

图1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七弦琴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琴的形制与前代有了较大的区别,魏晋时哲学解放,思想活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不饮美酒,被服执与素”,看似消极悲观的表面深藏着对人生命运和生活的留恋,人对内在精神的追求成了最高的准则,文人们迫切地想要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来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态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古琴的款式为了迎合文人的需要和时代的审美而改变,这时古琴的款式就和今天的已经非常接近了,也有了徽位,嵇康《琴赋》中的“徽以钟山之玉”就已然说明,著名的南朝砖刻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里面所弹的琴器外观和今天的已大致相同了。

二、古琴在历代的演变与发展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古琴实物,最早是唐代的。古琴的形制在唐代已大致确定,中空结构的长条形面底板上,分别有首、肩、颈、身、腰、尾等部位,以及十三徽,一定长度的隐间,龙池、凤沼、岳山、龙龈、冠角、尾托、雁足、护轸等。以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款式上,所以下文我们主要从款式方面对古琴在历代的演变与发展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灿烂的历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加之统治者的血统使唐人不再拘于传统的以瘦为美,而以胖为美。美术上,盛唐的美术追求形象丰腴而又典雅,色彩绚丽而又调和,唐代的仕女画中女性的形象也常表现为丰腴饱满,举手投足间显现出唐代的强盛与繁荣。唐代的这种审美特征反映在古琴上,一字以概之,为“圆”。唐代的古琴常以“唐圆”目之,器形浑圆,形制古朴,项与腰两处内收部位上下边做圆。唐琴的造型,各处比例均比较合理,既美观又便于弹奏。以伏羲式的“九霄环佩”琴为例,其琴厚、琴宽、边宽及项腰两处内收部分做弧形的处理,就直接决定了琴面的圆浑饱满,与唐人的美学思想,审美取向一脉相承。

图2 唐代伏羲氏“九霄环佩”琴

宋代在经过中晚唐的腐朽与堕落之后,士大夫开始远离政治向自然寄情,自然风景成为他们居住游玩的环境。在哲学上,北宋儒学家将佛道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了“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宋明理学兴起。在美术上,出现了一种对山水景物自然意趣的追求,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是一种“无我之境”,一种聊以自娱,一种尚意。由于宋代的哲学思潮和美学思想等的改变,使得宋琴与唐琴在款式方面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宋琴与唐琴相比,更加具有文人审美和文人气息。在款式上,宋初的时候宋琴的琴形还是模仿唐琴的,后来,琴面的弧度渐渐自浑圆向扁平变化,形成了扁平的风格,“北宋古琴形制相对唐的浑圆,渐成‘扁圆长阔’之势”,琴界有言:“唐圆宋扁”,唐琴浑圆而宋琴扁平,如北宋赵佶的《听琴图》中,琴体造型十分简洁,除了在颈腰处的内收部分做了圆角和方角的处理外就再没有别的修饰了,整体风格符合宋代文人崇尚高雅的审美取向和对“意”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理教在宋代的流行和宋人崇尚自然的审美取向,自北宋开始,琴的外形则主要以仲尼式为主,仲尼式是现代古琴样式中常见的一种,是否由孔子设计已经不能通过什么途径来验证,其琴体几乎无任何修饰,只有在琴体的头部和腰部有两个方形凹槽,颇受文人喜爱,这与它的形制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中庸思想,且弹琴时发声中正平和有关。

由于蒙古军的入侵、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元代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把思想情感寄托于文学艺术,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主观的思想和意绪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强调主观情感的直接表现,这种对主观情感的强调,直接导致元琴在款式上的变化,元琴造型较宋琴有气魄,而内部亦有新意,一部分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去掉项实做成半月形围墙,这就是公认的所谓声池,尾实处亦做同样结构,二者功能大概是修饰声韵,调解震动,这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古琴内部结构进行的改造正与元代所追求的主观意趣相契合,再加上元朝皇帝虽不懂琴乐,但重用琴人,珍藏天下名琴,这也就间接促进了古琴的发展和流传。

明代是历史上古琴发展的极盛时期,明代皇帝大多爱好古琴,有的皇帝甚至喜欢造琴,所以在古琴的款式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式样,“明代在斫琴上的主要成就在于式样的增创,如宪宗的洛象式、宁王的飞瀑连珠式”。而由于明代上层掀起了对伪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兴起,追求对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张扬个性抒发情感,在这样的美学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强烈抒发个性的新的古琴形制-蕉叶式。顾名思义,蕉叶式的琴身似一片修长的芭蕉叶,个性洒脱而又自然,琴体的两侧似蕉叶的边缘,琴体就像自然生长的芭蕉一样,这样的款式也必定受到明代哲学思想的思想,明代对个性的追求,对自然的推崇,受到道家思想很大的影响,道教认为蕉叶是一种神物,蕉叶可以使人的身体不坏,人坐在蕉叶树下修炼,可以使自身像蕉叶树一样,这对蕉叶琴的出现毋庸置疑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明人在家具等木器的造型审美上达到了巅峰,所以明琴在形制的创造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作品,如成化御制的“洛象”“洞天仙籁”,潞王制的“中和”琴等,无论是明式家具还是明代古琴,同样都是对明代审美取向的反映与呈现。

清代古琴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古琴的发展是和当时的美学思想分不开的,而清代的美学思想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发展,大多是对前代美学思想的继承和总结,所以使得明代的古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第二,清代皇帝虽热爱古琴,但大多止于收藏赏玩,对古琴不够重视,这使明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古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只留在宫中作为古董陈列观赏品,这点和元代相同。另外需要一提的是,虽说清代古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但并不代表没有任何变化,由于统治阶级审美趣味的变化也引起了款式上的变化,清代的统治阶级所追求的是一种富丽堂皇的美,反映在古琴款式上自然也就呈现出繁褥富丽的特点,如由乾隆御制的“湘江秋碧”琴最能反映该时代的审美特点,该琴为连珠式,不但在琴面的岳山至七徽处绘有祥云闲鹤,琴轸、雁足等处也刻有鹤舞祥云纹,而且琴的岳山、承露、龙龈、焦尾以及尾托为青白玉制,琴轸与雁足为白玉制,并刻有云鹤纹。这种烦琐富丽的款式无疑是在清代审美的影响下而出现的。

三、当代古琴的继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眼界不断开阔,人的审美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倾向,简单或繁缛、规整或杂乱,这种多元化的审美反映在琴界上,自然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面貌,琴界有云:“东裴西李,南马北王,倪何曾张”,他们在音色审美、古琴形制上各有其风格特点,“裴琴”清润饱满,“李琴”纯和润泽,“马琴”柔和纯净,“王琴”纯正绵长,“倪琴”匀松透润,“何琴”松透灵敏,“曾琴”雄宏松透,“张琴”轻劲古朴。而当代多元化的审美与款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从当代斫琴师以不同题材并根据个人喜好所独创的各式各样的新式古琴中窥见一斑。

何明威以中国传统精神的混沌思维为素材创制的混沌式古琴为当代新式古琴之代表,作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核心部分,混沌思维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儒家的“仁智”统一,道家的“性命双修”,禅宗的“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无一不闪烁着混沌的智慧之光。它是混一的,也是纯净的,是主体与其体悟对象的相融相生,以混沌式呈现古琴初始之美,在这返璞归真的型制中,追求一贯乾坤的圆融之境。在具体的创制过程中,因古琴属箱体震动,凡箱体震动,结构越简单,产生的音程构成越纯、而粘接面越多越不利共振,所以何明威摒弃其繁复之工,舍弃了所有外在的各种多余线条、部件,以一条弧线贯穿混沌式的始终,大繁至简,创制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琴式,留下了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琴式。

图3 何明威“混沌式”古琴

大棚式·青鸟是王鹏以中国古代神话为题材而创制的一款当代新式古琴,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李白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式”为王鹏根据古刀币造型创制,其造型古朴端庄、线条简洁典雅。此琴于2013年由王鹏依原款重新设计,并由斐翁题琴名“青鸟”。“青鸟”乃《山海经》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之神鸟,后人将此鸟化为仙道或佳音之使者。“青鸟”琴名与“大鹏”式名并言仙境神鸟,两相应和,尤具神韵,其琴音色雄浑劲健,低者如深潭,高者如破空。观之抚之,其所构之境,皆见,一如大鹏青鸟展翅,令人无限神往。

当代的斫琴师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制,各式各样的新式古琴层出不穷,无论是何明威以中国传统精神的混沌思维为素材创制的混沌式,还是王鹏以中国古代神话为题材创制的大鹏式·青鸟,又或是以不同的题材创制的各式各样的新式古琴,我们都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审美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从而使得古琴的款式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多元化的审美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由于当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境的稳定、人们眼界的开阔以及对自我的追求而不断发展而来的,这无疑是对现在这个多彩的时代的最好的体现和诠释。

总结

形制的创制和当时的审美取向、哲学思潮及美学思想等是密切相关的,像唐代的传世琴中,伏圆润宽厚的伏羲式的款式风格和唐代的文化审美完全吻合,宋代仲尼式的流行与宋代理学的兴起也密不可分。落霞、蕉叶都是元明之际的样式,元明人尚意,特别是明人在家具等木器的造型审美上达到了巅峰,在古琴形制的创造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作品。清代在不断走向衰落的过程中,由于统治阶级对繁缛富丽的审美的追求,也出现过一些比较新奇的款式。当代古琴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我的追求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如何明威创制的混沌式、王鹏创制的大鹏式等新式古琴,无不体现出当代中国审美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不同时代的审美文化对古琴的款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古琴的样式,在历史上肯定还有很多奇怪的样子,经过岁月的淘汰,真正被认同和欣赏的,仍然是伏羲式、仲尼式、神农式、蕉叶式、落霞式、灵机式、绿绮式、连珠式、混沌式等十余种款式,这些不同的款式与当时的审美文化一定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体现出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魅力。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艺”之一,在其近三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传下来的古琴谱集约有160多种,所遗存的琴曲700多首,而这些琴曲又因流派、传承与个人风格的不同,产生了3000多首不同版本的传谱。在当代,古琴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它预示着古琴将超越国界,超越民族,为全世界人类所认识,所接受,所欣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2006年,古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前文化复兴的形势下,相信通过古琴家和斫琴师的不断努力,有着数千年传统的古琴一定会不断的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古琴款式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Dream Bag
款式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
最火的单品款式
广陵古琴沪上琴箫合奏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