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节律适时护理对感染性角膜炎病人疼痛、睡眠、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2-08-09 11:35:18张晓莉陈文莺
循证护理 2022年15期
关键词:角膜炎节律感染性

感染性角膜炎在全球范畴内属于常见性致盲眼科病种

,以流泪、眼痛等为临床主症,眼痛症状较流泪症状持续时间更久,多于炎症消退后才可消失

。该类病例的眼痛症状具备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特征,表现为夜间至凌晨时段加重而日间减轻。眼痛症状的出现与发展使感染性角膜炎病例处于生理不适伤害与负性情绪滋扰之下

。适时护理指于合适的时间供给见效的护理服务

,生物节律性特征是适时护理方案设计与起效的主要依据,本研究尝试采用基于生物节律认知的适时护理对感染性角膜炎病人施加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3年9月—2016年12月内收治的400例老年住院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为2013年9月—2014年12月的老年住院病人,其中男124例,女76例;年龄60岁~78岁(69.2岁±4.1岁)。观察组为2015年9月—2016年12月的老年住院病人,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60岁~81岁(69.8岁±3.7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21年1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治的感染性角膜炎病人50例为对照组,年龄(58.63±6.53)岁;男30例,女20例;轻度感染17例,中度感染20例,重度感染13例;病毒性感染19例,细菌性感染31例。入选2021年6月—2021年10月于我院就治的感染性角膜炎病人50例为试验组,年龄(58.40±6.71)岁;男29例,女21例;轻度感染18例,中度感染19例,重度感染13例;病毒性感染20例,细菌性感染30例。两组感染性角膜炎病人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感染性角膜炎确诊,意识、精神正常,认知沟通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严重躯体疾病,拒绝参与。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按感染性角膜炎常规模式施护,责任护士依据治疗进展、结合自己工作时间,对病人行健康宣教与心理支持,观察患眼情况,遵医嘱定时点眼药水,睡前涂抹眼药膏,按传统给药时间方案行镇痛药给药。试验组接受基于生物节律的适时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式为:①情绪适时护理。生物学家研究表明,人体每日一般会于3个时间段处于精神活跃期,即09:00~11:00、16:00~17:00、19:00~21:00,在上述3个精神活跃期进行情绪心理干预,干预对象的敏感应答度较好,积极心理因素易于被激发调动,消极心理因素易于被摒弃抑制。09:00~11:00为治疗护理繁忙期,责任护士于此期各类护理活动中以简短言语激励方式进行情绪支持;16:00~17:00为一日的治疗护理任务多已完结,责任护士于此期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情绪动态,分析负性情绪成因,引领充分情绪疏泄,给出积极建议;19:00~21:00为晚班护理繁忙时段,晚班护士以09:00~11:00的情绪管理方式进行心理支持,同时可于此期加用舒缓型音乐疗法,为病人平复心境、顺利入眠、提高睡眠质量做铺垫。②宣教适时护理。人体在精神活跃期中亦处于学习理解能力活跃状态,责任护士于09:00~11:00繁忙护理期以碎片化教育方式开展宣教,结合此时段治疗护理操作项目进行指导,16:00~17:00开展系统化、回馈式宣教,19:00~21:00晚班护士宣教方式同09:00~11:00。③给药适时护理。责任护士与经治医师做好给药方案沟通,以感染性角膜炎病人眼痛夜重昼轻规律及镇痛药物代谢特点等为依据,对镇痛用药的最佳用量、最佳用药时间安排等做出合理规划,如:将眼药膏涂抹时间延迟至23:00,布洛芬给药时间自常规的08:00、12:00、18:00调整为12:30、18:30、24:00,使上述药物的起效峰值时间落于病人的夜间眼痛峰值时间之前并维持于一定血药浓度,达到超前镇痛、持续镇痛之效,以利夜间眼痛症状发作的有效控制与缓解。每日以聚维酮碘溶液对眼周皮肤行至少2次消毒,按需于眼部分泌物较多的时段随时消毒擦拭。

1.3 评价方法

于干预前及干预7 d后测评指标。①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工具,分值范畴在0~10分,提示无眼痛感至难以忍受的眼痛感。②夜间睡眠时长:由责任护士于每日晨接班时对病人进行询问以获取数据。③负性情绪:以焦虑、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对两组感染性角膜炎病人行相应测评,如评分值超过50分,则提示该感染性角膜炎病人存在焦虑情绪,如评分值超过53分,则提示该感染性角膜炎病人存在抑郁情绪,评分值的高低与该感染性角膜炎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为简化计算,引入桩端土塞效应系数表征闭塞程度对桩端阻力的影响,针对开口钢管桩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N>50击的密实砂层,日本钢管桩协会试验表明(如图2所示),桩端土塞效应系数与桩端进入持力层相对深度有关。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同一根钢管桩,当桩端进入持力层相对深度≤5时,土塞效应系数与有近似成线性增长关系,当>5时,趋于常量。

2 结果

2.1 两组眼痛评分、夜间睡眠时长(见表1)

2.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见表2)

感染性角膜炎是我国最主要的致盲成因

,眼痛、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等皆为该病种主要症状,眼痛症状通常呈持续性存在状态,直至角膜炎感染消退后方可消失。疼痛作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如持续存在必然会带给病人身心带来严重持久困扰,损及睡眠质量,降低机体活力,阻碍病情康复,降低生活品质。以何种方式对感染性角膜炎病人疼痛问题做出最佳最见效控制缓解值得深入研讨。

3 讨论

适时护理指依据护理对象实时实际诉求进行适宜的护理推送,是时间护理、个性化护理的有机整合护理模式

,在促升护理质量方面实效明显

。适时护理方案的见效度与其设计理念、参考依据密切相关,人体精神活跃度的生物节律性、药物代谢作用的生物节律性等,皆可作为适时护理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采用基于生物节律的适时护理对感染性角膜炎病例施加干预,以该类护理对象眼痛特点、发作规律、镇痛用药代谢规律等生物节律性特点为依据,将时间护理、个性化护理、眼科专科护理、药理学等进行有机整合

,合理规划用药时间,使镇痛用药起效时间落于眼痛高峰发作时间之前,并将药效持续覆盖于眼痛程度较高的时段,实现了对感染性角膜炎病人眼痛症状的较理想控制,同时借助于对夜间眼痛症状的有效控制,助力感染性角膜炎护理对象摆脱疼痛所带来的睡眠负性干扰,使之较少因夜间眼部剧烈疼痛症状发作及持续疼痛问题等而出现多醒以及醒后难以再入眠现象,增加其夜间睡眠时长,获得较好的休养生息,增强疾病困扰冲击应对能力。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感染性角膜炎病人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夜间睡眠时长高于对照组。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感染性角膜炎病人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生物节律的适时护理可改善感染性角膜炎护理对象的不良情绪,与张瑞娟等

研究一致。刘海芬等

研究指出,人体每天在3个高精神活性时段中具备乐意做出沟通应答、精神较为欣快、认知理解力较高的特点,在高精神活性时段中开展情绪管理护理,病人对积极明示暗示的应答敏感度皆较高,欣快情绪占据主导地位,更易于感知积极情绪所带来的良性影响,更乐于跟随护理人员思路做出不良情绪主动宣泄与驱逐努力,利于护理人员更为精准地掌握心理症结成因,把控心理疏导方向,开展积极心理渗透,较易达成理想的护患沟通与心理护理效果,改善护理对象抑郁焦虑困扰度,与此同时,基于生物节律的适时护理还可起到疼痛缓解、睡眠时长增长等积极护理效应,亦可于较高程度上改善感染性角膜炎病人因疼痛侵袭伤害、夜间休养不好等所致的负性情绪。

4ZXRKS-4型食用向日葵收获机,集摘盘、脱粒、分选、葵盘籽粒分类收集、自动卸料为一体,主要适用于食葵的机械化收获。

4 小结

采用基于生物节律的适时护理对感染性角膜炎病人施加干预,可取得较好的疼痛管理、睡眠管理与情绪管理效果,简单易行,无需额外医疗成本,故在感染性角膜炎护理领域具备较高应用价值。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处有,如纳入样本量有限、未行双盲设计等,今后争取扩充样本量,在更严谨性科研设计前提下深入研究审慎验证。

[1] 赵见敏,骆阳,骆晔,等.感染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理探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10):1240-1241;1304.

[2] 林莉.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728-1732.

[3] 樊怡.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丝状角膜炎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39-40.

[4] 陈妙颜,黎丽,许莲芝.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在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65-68.

[5] 蓝倩倩,曾思明.共聚焦显微镜在感染性角膜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9):3291-3295.

[6] 龚声珠,冯秋妹,黄育玲,等.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9):48-50.

[7] 谢桂兰,谷丰.Cameron适时理论护理路径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实践[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3):118-122

[8] 黄俊慧,聂凤妹,苏焕玲.适时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皮肤问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8,26(1):8-11.

[9] 张佳雪.基于早期适时风险评估的分级个性化防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4):162-164;168.

[10] 周鹏,董晓,安兴伟,等.生物节律紊乱的生理效应及对认知行为影响研究进展[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55-62.

[11] 刘海芬,李翠妹.适时心理干预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98-100;107.

[12] 顾良艳,刘晓,朱晓瑶,等.KTH整合护理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1):94-96.

[13] 刘玲,肖艾青.三元整合教育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22,14(2):86-89.

[14] 张瑞娟,凡荣欢,杜巧儿,等.时间护理理论在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67-69.

猜你喜欢
角膜炎节律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传染病信息(2022年6期)2023-01-12 08:59:04
如何区分角膜炎和结膜炎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小儿咳嗽也要提防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眼睛也会感染性病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