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合创新路径探析

2022-08-08 21:04胡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融合创新民生新闻媒体融合

摘要:传统媒体的民生新闻生产传播模式受到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大众成为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主体,这也使得民生新闻传播具有了去中心化、极强个性化的特征,新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传播具有互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这是传统媒体缺乏的。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应从创新理念及提升品质两个方面探索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应秉承初心,持续反映民生、贴近民众,继续担负起客观呈现百姓真实生活的使命,而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文章应用文献法、调查法等方式,分析当前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以及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总结新媒体语境下民生新闻传播存在的薄弱之处,进而阐述应做好新媒体与民生新闻共融工作的建议,可以通过打造一个优秀的新媒体民生新闻编辑团队、增强民生新闻内容的完善性、拓展民生新闻传播途径等方式,提高新媒体视域下民生新闻的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民生新闻;新媒体;融合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177-03

一、前言

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计、反映民众生活,拥有一定的忠实观众及社会基础。较比其他形式的新闻内容,电视民生新闻在电视节目中占比较重,节目形态也较为成熟。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民生新闻内容可以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进行传播,确保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中获得新发展。

二、“新”媒体“新”民生新闻的积极影响

(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新媒体模式下,传统层面电视单一的传播方式被彻底颠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而不同的传播介质与不同的传播途径向对应,且不同的受众群体又与不同的传播介质黏合。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能够确保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的优势,向各类用户及时传递新闻咨询,实现多平台同步采集并发布的状态,以此确保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更丰富的新闻素材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时代发展需求相符合,能够确保优质信息资源共享,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能够使受众的信息需求获得满足。在这一现实需求下,“新”媒体与“新”民生势必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借助融媒体高效、便捷的传播方式,为受众传递更多的民生新闻,为受众做好新闻服务工作[1]。

但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其工作流程是民生新闻记者接到热线电话后,才前往现场收集材料,回到办公室后再撰写新闻稿件,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容易陷入编写误区,过于强调某一个层面的事物,反而对新闻编辑的整体内容产生影响。

(三)更真实的受众互动

传统的电视媒体受传播方式制约,对于新闻内容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与媒體的互动单纯依靠短信、热线电话等方式,这种形式较难调动受众情绪,也很难产生情绪共鸣[2]。而新媒体能够为受众提供实时互动平台,受众也享有了话语权,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传递自己的想法,在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四)正确引导舆论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播报的权利,也赋予了每个人发声机会。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个别人会利用互联网发布错误信息,以此使舆论方向偏离正轨,引发一些负面效应。而民生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因此,在新媒体中融入电视民生新闻,具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三、“新”媒体“新”民生下电视民生新闻融合创新路径

(一)融合新媒体,提升竞争力

电视类民生新闻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其节目的运作形式及内容都已经趋于稳定,是电视台的主流内容。但仍旧不可否认电视民生类节目具有一定的娱乐化、碎片化、同质化倾向。应明确的是,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存在一定的差别,民生新闻与公众更具贴合性,民生新闻传递的是公众的日常生活,而这也民生新闻的立足之本,也为民生新闻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依据。新媒体由于其便捷浏览模式,传递内容具有新、奇、特等特点,因此,媒体本身也更贴近受众,且受众群体多元化,这也说明民生新闻与新媒体具有结合的理论基础。同时,为有效增强二者的深度融合性,则应发挥其不同的优势。

例如,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能够打破时空壁垒,弥补电视媒体由于播出时间受限而产生的缺乏时效性的不足[3]。

民生新闻内容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将民生新闻内容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在新媒体上推送,由于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便捷性及影响性,所以这种便利的方式会更易于受众接受。例如,可以在微视频上传播关于如何填报中考、高考志愿的民生新闻内容,可以讲述具体过程,让受众对此内容有基本了解,但这类问题通常较为复杂,且事关重大,而且不同家庭、不同考生的个人能力、特点均有很大差异,单纯依靠微视频讲解是不够的,可以开通互动平台,支持受众在平台上留言,确保有不同需求的考生家长都可以留言的方式与民生新闻记者进行一对一交流。有填报志愿经验的考生家长也可以参与到互动留言讨论中,以此确保民生新闻的优势进一步拓展。

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民生新闻传递工作,可以在新闻公众号上推出主题新闻内容,对于有收视需求的受众,只需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就能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新闻内容。这种针对性、目的性均较强的新闻观看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民生新闻的最大价值。

因此,通过不同的介质传播民生新闻内容,不仅拓展了新闻传播渠道,更提高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竞争力,为能够服务更多的受众群体。

(二)运用新理念,扩大影响力

受传统媒体发展理念影响,民生新闻“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而这不利于民生新闻媒体的发展。所以,为转变当前的发展局面,应摒弃这种现象,运用新理念,树立差异化传播价值观,以此使民生新闻内容更具看点、更具特色。

首先,应注意凸显民生新闻本土化的特点,对于新闻素材的选择,应关注其内容是否具有本土化元素,应将本地民生事件作为首选报道内容,这是因为当地事件更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不仅会获取更高的关注度,也可以更好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就医、就业、住房、教育等问题,以确保民生新闻内容能够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也能使民生新闻节目收获更多的受众群体。再者,应利用新媒体发挥民生新闻的互动作用,使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以第一视角参与到民生新闻的“编采传”环节。

新媒体时代,应注意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发挥出拍客的作用,随着传播介质的不断改变,我国一些电视节目出现了制播分离机制,它能够减轻新闻制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4]。例如,可以培养大量的新闻拍客,这是由于拍客遍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能够及时发现身边出现的新闻,将素材提供给民生新闻机构,这会有效拓展民生新闻内容。民生新闻节目再对节目进行编辑、制作,确保形成完整的新闻内容,在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新闻收视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扩大民生新闻影响力。

(三)推出新内容,体验更优质

任何一种传播形式,都需要有优质内容的支持,而新媒体模式下的民生新闻传播工作,由于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因此在无形中对新闻内容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同时,还应做好新闻内容的创新工作,确保受众能够对传统的民生新闻内容有更优质的体验。

首先,应深度挖掘民生新闻意涵。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民生新闻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有了更高要求,受众对简单的、形式性较强的内容已经缺乏关注意愿。所以,民生新闻节目应了解受众的需求,迎合受众的品位,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民生新闻进行解读,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凸显民生新闻的育人价值。也可以为受众打造更优质的体验空间,使受众的心理疑惑得到解决。

其次,应明确民生新闻并非单纯的资讯传递,它更是担负着引导社会舆情的使命,所以,民生新闻节目需要秉承真实性、客观性的原则开展新闻报道,并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不断凸显新闻的特征性,确保新闻内容可以更好地报道时事热点,突出新闻主题,使受众能够将关注点放在新闻主题上。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借助融媒体的力量,潜移默化地使受众受到影响,营造向上的、正能量的氛围。

再次,应确保提升公共服务价值,民生新闻的灵魂正是民生新闻的价值所在,所以,民生新闻应注意挖掘常态化生活内容的价值,并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解读其内容,确保扩展受众的思维模式,让受众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事物的本质。

最后,应优化创新播报风格,应以不同的形式播报民生新闻内容,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所指性,能够形成互相呼应的播报效果。例如,对于常规类的生活新闻,可以通过轻松的风格进行播报,而对于警情、气象消防预警等严肃的内容,则应通过稳定、客观、冷静的模式进行播报。

(四)借助新媒体,提高实效性

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媒体播放的局限性不断凸显,当前受众更倾向于以互联网的模式获取新闻资讯。所以,为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传统的民生新闻节目应与新媒体相融合,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不断增多传播途径。民生新闻节目应合理应用各个社交平台,建立不同账号,将最新的民生新闻内容同步发布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电视媒体也应强化与视频网站的合作,确保可以更好地推广自身的新闻节目品牌,这会吸引较多的优质用户群体,为民生新闻节目的更好发展夯实基础。民生新闻节目也可以建设自身的APP或网站,打造自身的品牌效应,推出更多更好的民生新闻节目。

做好新媒体融合的基础工作后,还应强调融合发展的实效性,应认识到民生新闻在传统媒体中的发展受阻,主要就受到传播途径的制约,所以更应发挥新媒体快的特点。民生新闻节目记者在接收材料后,应即刻赶往新闻现场,并在新媒体平台回传短视频、图片、文字等采访内容,而平台编辑则编辑并保存内容,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滚动播放[5]。此外还应做好网络直播、电视直播、广播直播工作,使新闻内容可以快速传递,并引导受众进行新闻互动评论活动。这种实效性较强的民生新闻发布模式,能够确保视频内容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相渗透能够凸显二者融合的优势,由于新媒体具有更多的传播资源,所以,可以借助新媒体创设资源整合形式,可以利用成型的传播平台,坚持每天发送一条民生新闻内容,以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凸显新媒体快速、高效的优势,也能够突出新媒体的融合优势,使民生新闻内容可以更好地在新媒体中传递,确保二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五)打造新团队,创编新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較强的艺术,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应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的背景下,仍能坚守初心,用职业精神与党性原则、用契合时代脉搏的理性、用强劲有力的洞察力创作出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激发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一线思维”。

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应具有对报道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的能力,能够持续推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分量、有后续、有感染力的新闻内容。应秉承解惑释疑、为百姓服务的原则,确保来源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大批新闻内容能够得以展现。

在新媒体模式下,需要确保民生新闻内容的长干常新,而为了保证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应要求民生新闻媒体人具有不断充电、不断学习的意识。还应对党委、政府每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充分掌握,确保能够领会不同时期的宣传意图,进而提升自身的新闻创编能力,借助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探索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报道方法、思路,凸显民生新闻的深广性、创造性。

民生新闻节目编播人员还应听从群众的意见,通常群众对民生新闻节目提出的意见都是十分中肯的,因此,新闻编播人员应用心学习,主动思考,将这一理念运用在民生新闻节目的创编中,以此丰富民生新闻的内涵,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因此,民生新闻创编人员应自主学习,也可参加单位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同时自主查阅资料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创编能力。另外,还应不断总结创编过程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民生新闻编辑素养,明确新闻内容的创编方向,以此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拉近受众与媒体的距离。

四、结语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受到了一定冲击,且大部分受众的收视习惯也被改变。因此,传统的民生新闻节目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深度挖掘民生新闻的价值,并与新媒体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扩大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树立良好的民生新闻品牌形象,确保在全新的媒体模式下,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发扬传统民生新闻的引领意义,帮助受众解决生活困难,继续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 德琳.论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J].黑河学刊,2022(2):59-63.

[2] 刘文凌.民生新闻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策略[J].中国报业,2022(5):100-101.

[3] 吴少男.新媒体时代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策略探讨[J].记者摇篮,2022(1):63-64.

[4] 杨珮珮.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J].记者摇篮,2022(1):83-84.

[5] 王清平.电视民生新闻的新媒体传播路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1):99-100.

作者简介?胡敏,硕士,记者,黔东南交通广播副主任,研究方向:媒体融合、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融合创新民生新闻媒体融合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