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

2022-08-08 13:09:38宋丽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6期
关键词:山东省农户体系

宋丽华

(沂水县夏蔚镇人民政府,山东沂水 276417)

0 引言

在我国农业属于根本性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技术属于基础条件,相关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推广等工作。基于新时代背景,农业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更加紧密,技术创新已成为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1]。

1 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作用机理

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加,技术创新基于政策制度、农业技术体制等因素影响下,持续借助成果转化以及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并形成相互作用循环体系(图1)。

图1 技术创新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2 山东省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实证

2.1 构建体系以及选取变量

2.1.1 构建原则。一是全面性。对农业经济和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研究而言,应对其内涵及外延等进行全面考虑。二是科学性。评价体系设置需要遵循实施作为基础,减少主观判断,理性、准确、量化地选取指标,进而客观分析农村经济建设方式转变过程。三是可行性。应挑选广泛认可、可以实现的指标,对于农业经济评价体系与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衡量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可比性。对评价指标而言,指标孔径应该保持一致性才可以确保指标开展时间、区域对比[2]。

2.1.2 构建体系。以推广水平、基础条件、应用水平、研发水平作为基础,建立山东省农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如下:目标体系,技术创新的水平(X)。二级指标,涵盖推广水平、基础条件、研发水平、应用水平4个指标。①推广水平:农户家庭每百户手机拥有量均值(X31)、农村投递线路应用人均值(X32)。②基础条件:渔牧林农业资产在投资固定资产中的比重(X11)、万名从业人员的研发人力的投入(X12)。③研发水平:人才培养情况(X13)、专利申请量(X2)。④应用水平:技术交易额(X4)。主要参考《山东省“十三五”科技规划》《全国科技进步监测报告》等相关指标。

以山东省农业可持续性、生产条件、产出水平、居民生活为基础,建立农业经济指标体系。目标体系,农业经济水平(Y)。二级指标,涵盖可持续性、生产条件、产出水平、居民生活四个层面。①可持续性:单位产值的耗能情况(Y12)、单位产值的用水量情况(Y11)。②生产条件: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情况(Y3)、劳动用量(Y2)、单位面积的农机动力情况(Y1)。③产出水平:劳动生产率(Y7)、粮食产量人均值(Y6)、特色产业面积在农作物种植面积中的比例情况(Y5)、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Y4)。④居民生活: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人均值(Y8)、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人均值(Y9)、恩格尔系数(Y10)。主要参考了《甘肃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相关指标。

2.1.3 数据说明。本文中相关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山东省科技厅网站与《山东发展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3]。对于技术创新指标体系,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影响,技术交易额等指标以2007年价格指数作为基期开展平减处理,处理方法采用,可以对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技术创新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变量描述性统计(表1)。对农业及经济指标体系,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影响,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2007年价格指数作为基期开展平减处理,处理方法采用,可以对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经济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变量描述性统计(表2)。

表1 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技术创新指标数据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 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经济指标数据变量描述性统计

2.2 趋势分析

1)标准化处理。选择SPP软件,在开展主成分分析过程中,Z-score处理方法为内置标准化手段。Y8、Y9、Y10属于负向指标,为了将逆指标与正指标消除,应该进一步处理原始数据。因为逆指标的数量少,所以直接通过倒数进行变换处理[4]。

2)计算。数据完成标准化处理后,通过KMO、Bartlett球形以及相互关系的系数矩阵方法开展分析工作。借助方差最大法开展因子旋转,借助回归法开展因子得分计算。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技术创新测度(表3),通过分析发现,分子模型构建良好,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表4)。

表3 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技术创新测度的Bartlett与KMO检验

表4 解释总方差

本次只是对一个公因子进行提取,相应方差贡献率是86.404%,满足主成分分析方法中提取公因子的相关规定。另外,表明此公因子基本上将原始数据中大部分信息充分反映出来,并借助方差最大法开展因子旋转处理,借助回归法进行因子得分计算,获得计算公式。

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技术创新综合得分如下:2007年得分为1.179,2008得分为1.140,2009年得分为0.981,2010年得分为0.879,2011年得分为0.774,2012年得分为0.543,2013年得分为0.325,2014年得分为0.168,2015年得分为0.289,2016年得分为0.523,2017年得分为0.766,2018年得分为1.226,2019年得分为1.473,2020年得分为1.712。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经济测度(表5)。通过分析发现,分子模型构建良好,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表6)。

表5 山东省2007—2020年的农业经济测度的Bartlett与KMO检验

表6 解释总方差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山东省在2007—2020年期间,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尤其在2014年之后,提升速度加快。在同一时期,山东省的农业经济水平并未实现快速提升。同时,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速率和农业经济增长速率关系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在2013—2014年期间,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比农业技术创新速度慢,表明山东省的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推动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两者没有建立良好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未来发展趋势角度分析,如果引导不足,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经济建设方面的推动作用将不断减弱,两者之间会产生严重的偏离问题。所以,现阶段,山东省的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提升空间较大,同时,相关人员应该重新进行审视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的联系,分析相关制约性因素,确定创新动力释放方向[5]。

3 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建设的对策

3.1 农业技术创新应用

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农业经营形式多元化发展,将农企、农户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农户谈判能力与谈判地位,为农户利益提供保障。另外,充分发现市场需求变化情况,鼓励农户建立自治合作社,并在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环节积极应用农业技术创新[6]。

3.2 农业技术创新推广

改革农民合作社,充分提高合作社的吸引力,充分强化农户组织化程度,促使农业生产与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另外,从考核、聘任、选拔及其他方面对农业技术推广制度进行优化,针对推广人员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扩散速度。

3.3 农业技术创新研发

应该对农业生产与国家战略需要进行有机结合,保证科研工作与生产活动紧密关联。另外,将政府引导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对筹资渠道进行扩展,为研发工作提供良好资金保障。合理引进竞争元素,充分强化科研项目效益、效率。认真评估创新成果,构建全过程追踪评价体系[7]。

3.4 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

相关单位应该建立协调运转、分工明确以及功能完备的农业技术创新管理手段。以现有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体系为基础,采用渐进式方式促进市场化改革发展,提高农机创新的激励措施,将体系中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应抓住“乡村振兴”、“互联网+”等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保证省内可以准确、快速、及时流通本地区、行业内相关机构的技术与市场信息,并针对农业技术创新建立反馈机制。另外,强化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导向及立法保障作用。鼓励农业相关部门进行加节水灌溉,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培养节水意识,促进省农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合理的政策法规可以有效提高农户投资回报率,培养农户的新技术学习及应用能力;借助政策与立法等措施可以优化农业风险的分散体系,降低自然灾害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4 结语

山东省的农业技术创新在2007—2020年期间始终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是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表明两者之间并未充分建立良好协调发展关系。自2014年之后,农业技术创新速度和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一定偏差,对此,需要从农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推广、创新研发、创新的基础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使两者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山东省农户体系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山东省即墨市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