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冠粘接方式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2-08-08 09:03刘旭陈萍
贵州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粘接剂固位龈沟

刘旭 陈萍

(宝鸡市口腔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6)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粘接固位法进行口腔修复,但该方法存在粘接剂残留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的疾病发生率升高。而改良粘接固位法能在直视的情况下清除多余的粘接剂,但缺乏相应的研究数据[1]。本文主要探讨粘接固位法和改良粘接固位法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IL-6、TNF-α等龈沟液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138例,患者均采用全瓷冠修复9~12个月。根据患者种植体修复的粘接方式不同分为粘接固位组(A组)和改良粘接固位组(B组)各69例。A组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44.23±13.76)岁;病程(4.26±1.14)年;B组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46.01±14.02)岁;病程(4.11±1.08)年,以患者对侧同名正常牙为对照组。纳入患者的前牙区牙列完整,咬合良好,缺牙间隙正常;均符合冠修复指征,无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均经术前初步评估,患者口腔菌斑和牙龈指数均为0或1,且术后未使用抗生素,未进行牙周炎治疗;依从性较好,认知功能正常;无吸烟史或吸烟量较小,生活习惯良好;患者在种植牙位上存在有对侧同名牙。已排除有全身性系统疾病者;有口腔其他疾病者;近3个月内,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经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局部麻醉,采用同样二氧化锆的全瓷冠进行修复,操作过程严格遵循口腔修复原则。A组患者采用粘接固位,针对69个修复体(69例患者),在患者口腔内直径将牙冠粘接与基台上;B组患者采用改良粘接固位,针对69个修复体(69例患者),在口腔外先将牙冠粘接与基台上之后,再经由牙冠上预留的中央螺丝孔将牙冠固定于修复体;取患者对侧的同名正常牙齿作为同名正常牙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的IL-1、TNF-α、MMP-8,龈沟液提取量,牙周学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等进行检测。采集测量患者牙周组织、龈沟底的龈沟液(GCF)并计算采集的龈沟液重量(龈沟液重量=粘有龈沟液的滤纸条重量-滤纸条重量),按1 mg/μL的比重将其重量换算为体积。记录完成后,EP管中加入200 μL PBS,在震荡仪上震荡1 h后,于低温离心机中离心后-80℃保存备用。将保存的龈沟液样品常温解冻,离心15 min后取上清100 μL。采用OLY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NF-α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的MMP-8、IL-1等炎症因子水平。患者均进行PLI、SBI及PD等相关指标的检测,PLI评分:根据菌斑量分为4级,分值0~3分。SBI分为4级,分值1~4分。PD评分:根据患者的牙斑病变程度分为4级,分值0~3分。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2 结 果

2.1龈沟液提取量的比较 与术前比较,A组龈沟液提取量显著升高(F=5.20,P<0.05),而B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A组的龈沟液提取量显著升高(F=4.39,P<0.05),而B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F=3.64,P<0.05)。见表1。

表1 修复前后种植体周龈沟液提取量的比较

2.2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与术前比较,A组患者的IL-1、TNF-α、MMP-8水平显著升高(F=10.52,P<0.05),而B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F=8.43,P<0.05),而B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且A组高于B组(F=6.58,P<0.05)。见表2。

表2 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2.3种植体与健康牙牙周检测的比较 与术前比较,A组患者种植体的PLI、PD、SBI均显著升高(P<0.05),B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A组种植体的PLI、PD及SBI评分显著升高(P<0.05),B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种植体与健康牙牙周检测的比较

3 讨 论

因口腔内的微生物感染及宿主反应引起的炎症反应易导致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丧失功能,种植手术并不会100%成功[2-3]。粘接固位法是临床上常用于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但该方法的冠修复体在粘接时,粘接剂易残留在龈沟内,进而刺激种植体周围组织,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导致种植体周围的支持骨丧失,发展为种植体周炎。而改良粘接固位法能有效避免这一临床顽疾,减少机体的临床炎症反应[4]。

本研究中的粘接固位组是将患者的种植体的冠边置于龈下0.1~1 mm,改良粘接固位法即在冠咬合面上对应的螺丝位开孔,将冠与基台粘接起来,固位之后再通过开孔的中央螺丝固定于种植体上,后用树脂封闭孔洞。该方法减少了中央螺丝松动、折断的风险,且龈沟中不会残留粘接剂等,不易滋生细菌等[5],能更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发生[6]。

本文结果显示,粘接固位组患者的龈沟液体积显著高于术前、对照组及改良粘接固位组,提示粘接固位组患者的种植体周围遭受更严重的病菌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侵袭,导致患者的防御力、修复功能下降。本文结果显示,粘接固位组患者种植体中提取的龈沟液中IL-1的含量显著高于术前、对照组及改良粘接固位组,提示种植体周围炎性反应严重。粘接固位组患者的TNF-α的含量较改良粘接固位组和对照组中的分泌水平更高,提示改组患者的免疫细胞被破坏骨严重,炎症水平升高。粘接固位组患者的种植体龈沟液中MMP-8的含量较术前、对照组和改良粘接固位组高,提示其参与、加剧了患者的炎症反应。

患者进行种植体修复之后,易发生种植体周边黏膜炎等相关的并发症,牙周指数能对种植体周边的软组织进行有效的评估[7-8]。本文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粘接固位组患者种植体的PLI、PD、SBI高于改良粘接固位组;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粘接固位组患者种植体的PLI、PD及SBI评分较改良粘接固位组显著升高。本研究中,粘接固位组患者的PLI、PD及SBI评分均高于改良粘接固位组,提示改组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细菌等感染、出血,反应了改良粘接固位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粘接固位组。

综上所述,改良粘接固位的冠粘接方式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粘接固位法,改良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显著低于粘接固位法,该方法能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粘接剂固位龈沟
髓腔固位冠的应用现状
影响髓腔固位冠边缘密合性及机械强度的材料与牙体预备因素
通用型粘接剂对牙体组织粘接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螺丝固位一体化基台冠应用于后牙单冠种植修复中的优势评价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烧结温度对粘接剂喷射技术制备420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保留邻面壁髓腔固位部分冠修复对恒磨牙斜裂的修复效果观察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粘接剂对摆部件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