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黑大乐章”

2022-08-08 02:07黑龙江大学党委
奋斗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修马克思主义思政

■ 黑龙江大学党委

黑龙江大学是新中国高校中最早开展思政课程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校之一,早在2006 年就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彰显新时代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底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鲜明底色和显著特征,也是最根本的政治要求。黑龙江大学党委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提高工作站位,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部门协调联动、学院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形成党委书记直接联系、党委副书记直接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思政课教师,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科建设任务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经费保障、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支持和优先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将马院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建设总体布局,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纳入校内巡察范围,纳入意识形态专项考核,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整改。落实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进课堂讲授思政课和领导干部定期听思政课制度,发挥多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作用,全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经过多年发展建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建设成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等级为B,进入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20%~30%,是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梯队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院还设有中共党史硕士点。学院现拥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全国首批四家海外研修基地之一)、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全国共计13家)、黑龙江省红色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黑龙江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平台。

黑龙江大学校园一景“八角亭”

二、全力聚焦育人实效,提高思想站位,实施“教师优能、课程优质”计划

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责任重大,学校党委提高思想站位,实施“教师优能、课程优质”计划。

多措并举,实施“教师优能”计划,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稳续扩大教师队伍。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数,加大思政课教师公开招聘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单独制定思政课教师公开招聘计划,并长期滚动招聘。同时,挖掘校内资源,通过相关专业教师选聘、返聘、转任、兼职等方式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落实思政队伍建设政策,强化激励保障。落实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和单独评审“三单”要求,按照规定标准足额提取思政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结合学校实际落实思政课教师津贴;三是开展教学科研能力双提升工程,增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坚持以老带新,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和科研导师,加强学校统一培训和学院重点培训;注重部省研修和校院研修,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强化思政课程团队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实施“思政课程优质计划”,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一是严格教学组织管理,按照思政必修课分别设立本科、研究生教研部,推进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丰富课堂讲授、慕课资源和实践教学等授课形式,严把意识形态关,保障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二是创新推进集体备课制,探索建立教研部集体备课、带头人示范备课、名家精准备课和备课、说课、摩课、论课、成课、鉴课“三备六课”法,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示范作用、集体备课的群策群力效能、名师大家的精准引领功能,实现统一思想和多样化教学相融合;三是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处级辅导员听课机制,严格教学考核评价;单独设立思政课专项教学大赛、专项教改课题、专项一流课程建设、专项教学奖评选,激励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转变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社会课堂+网络课堂”的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格局,实现思政课教学环境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线下向线上的积极延伸;四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试点工作,书记、校长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全覆盖式集体备课,举办名家大讲堂,邀请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破解课程重点和难点,提升课程质量。书记、校长带头上讲台讲授思政课。

学校思政课建设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全覆盖,中班规模授课全覆盖,校领导上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全覆盖。思政课建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取得实质成效,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规模适当、学历合理、学缘丰富、梯队稳定的预期目标。

三、发挥学科领航作用,提高办学站位,推进学科“优先-优质-优势”发展

黑龙江大学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为聚焦点,更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化、学理化进行学科定位。

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领航作用,提高办学站位,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优质-优势”发展。一是强化“三优”原则推动学科建设。学校在学科建设上,按照支持政策优先倾斜、学科经费优先保障、人才梯队优先培育的原则,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并强化交叉学科研究;二是不断强化学科梯队建设。学校以按需支持、不设上限原则,着力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省级领军人才梯队持续建设。梯队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教指委1人,入选省教指委4 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1 人;三是持续提升科研支撑作用。聚焦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发展,巩固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国内领先地位。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强化学科属性,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注重激发科研积极性,推出一系列高水平成果。五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获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并屡获省级科研奖励。

四、聚焦国家地方需要,提高服务站位,开展“平台一体化服务优效”行动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支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专门性、品牌性的宣讲团队。学院在整合学科资源上下功夫、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产生了一系列高水平智库成果,在搭建“台、网、微、端、屏”等全媒体社会服务平台上下功夫,以“黑龙江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为依托,继续创新网络宣传平台。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服务站位,开展“平台一体化服务优效”行动。一是积极做好理论宣讲。围绕党和国家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遴选优质师资开展理论宣讲。2021 年入选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等专家20 余人次,先后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理论宣讲200 余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术支持单位,本着尽锐出战的原则,派出优秀专家学者参与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大型理论学习类学习节目,提高宣讲服务成效,扩大社会影响。二是充分发挥高端平台科研和研修功能。坚持团中央理论平台和教育部研修平台建设协同推进,凝聚科研团队,推出高水平理论成果和高水平智库成果,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提供高水平培训和研修服务,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做出贡献。目前,承担并完成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在国家级主流媒体发表论文、获批国家级省级智库报告20余篇。

黑龙江大学党委将全面持续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铸魂工程、固本工程,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研修马克思主义思政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