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减少继发性痛觉过敏

2022-08-08 06:11:46邹颖,VoL
中国康复 2022年7期
关键词:敏化丘脑经颅

正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已被发现可以减轻健康人群和慢性疼痛人群的疼痛。 atDCS在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L-DLPFC)诱导的镇痛已被发现与丘脑和后岛叶的活动减少相关,表明DLPFC-丘脑连接参与了疼痛的调节。本研究探讨atDCS对M1和DLPFC对低频电刺激 (LFS)诱导的中枢敏化的影响。 受试者为39名右利手、身体健康、年龄为18~51岁的个体。 使用非侵入性脑刺激问卷 (NiBSQ) 测量DCS相关的感觉。使用10分制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受试者右前臂接受电刺激,刺激强度增加,直到受试者在VAS上将疼痛评定为 5/10。通过重复低频刺激(LFS; 1Hz和0.5 ms持续时间)诱导中枢敏化。然后,在单独的环节中,在左侧单独M1、单独DLPFC、 M1和DLPFC (M1+DLPFC)或假刺激处分别应用atDCS(20分钟,1mA)。 与假刺激处相比,M1的atDCS增加了引起中度疼痛所需的电流水平 (

<0.001)。在DLPFC 或M1+DLPFC上的atDCS 并非如此。DLPFC的atDCS 将继发性痛觉过敏降低到低于假刺激处的水平。 然而,与单独使用M1或单独使用DLPFC相比,同时使用M1和DLPFC的atDCS并不能减轻疼痛或痛觉过敏。 结论:本研究发现,在左侧运动皮层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以1 mA的单次atDCS刺激20分钟可以调节实验引起的疼痛和继发性痛觉过敏。

猜你喜欢
敏化丘脑经颅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IBS 模型大鼠行为及丘脑中CGRP mRNA 表达的影响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7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