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良
听了这款《吴其辉意大利艺术歌曲专辑》(从艺60周年纪念版CD,中国广播影视音像出版中心出版,ISRCCN-M21-09-0007-0/A·J6),感触良多。令我郁闷的是,这么优秀的男高音竟然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吴其辉于1935年12月生于广东中山市,抗战期间他随家人逃难到了恩平市,1945年之后到了广州市上学,喜爱唱歌的吴其辉曾参加过唱诗班。1953年3月,中央乐团在广州招生,在500名考生中,仅收5名学员,其中就有吴其辉。吴其辉在中央乐团声乐专修班勤学苦练,学业大进,翌年以优异成绩提前转正参加工作。1955年,他随中央乐团赴波兰参加在华沙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男声八重唱《嘉陵江船工曲》荣获歌唱比赛金奖。
1960年代,他以独唱演员的身份到中国各地演出,并为影片《绿色的原野》(音乐片)等独唱配音,均获好评。随后他被任命为中央樂团合唱队男高音声部长、男声四重唱与小合唱艺术指导、合唱指挥,在专业领域大显身手。
在北京,他曾随乐团的魏鸣泉、苏联歌唱家奥菲诺夫学唱,勤快好学,学而不厌。
1980年,吴其辉考取意大利科教文奖学金,前往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三年,师从马里奥·德·莫纳科(MarioDelMonaco)、吉诺·贝基(GinoBechi)。吴其辉勤学苦练,学有所得。在这里,吴其辉四处求学,不耻下问,乐于学习。
1983年,吴其辉学成回国,被任为中央乐团声乐指导。他的声乐教学卓尔不群,成绩出众,教出戴玉强、袁晨野、于吉星、孙秀苇、杜吉刚、黄华丽、王静、汪燕燕等演唱家,其中多人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大奖。
2021年7月24日,吴其辉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6岁,这是中国乐坛一大损失,令人痛惜。央视黄聪原准备为吴其辉撰写传记,未动笔吴已病卒,深感遗憾。
从CD唱片听来,吴其辉的歌唱气沉、喉稳、腔开,这正是美声(BelCanto)的大法,他运用得体、得法、得当,有声有色,声情兼备,很有声乐价值。吴其辉的歌唱是采用混合共鸣,低音混入头声共鸣,高音带有胸声共鸣,能强能弱,能大能小,能重能轻,运用自如——他太会用声了!他的音质优美,不论是咏叹调还是艺术歌曲(Lieder),一贯保持着柔美的音质。如纳迪尔咏叹调“我好像在花丛中又听见……”(比才《采珠人》)、巴赫/古诺的艺术歌曲《圣母颂》,以清纯、抒情、优美的音质唱出了爱心之声。吴其辉的轻声、气息与声带控制一流。如他以浪漫色彩来表现人物隐藏在内心热情的维特咏叹调“春风,你为何唤醒?”(马斯内《维特》),唱得高尚,用情激动,用声激昂,唱出绝望之情。那段轻声乐句的音色清纯极了。不论是咏叹调或是艺术歌曲,他的颤音(Vibrato)有声有色,频率均衡,不快不慢,自然柔和,顺畅自如,极有声乐价值。
吴其辉以声带韧带边缘振动唱出的假声(Falsetto),得心应手,惟妙惟肖。如奥隆特咏叹调“我的喜悦”(威尔第《十字军中的伦巴第人》)中的假声,优雅、轻巧、透明,神妙入微,价值连城。吴其辉在高声区所唱出的换声(Close),充分发挥了他音质的美与力,华丽自如,掷地有声。如浮士德谣唱曲(Cavatina)“贞洁的小屋,我向你致敬”(古诺《浮士德》)、卡瓦拉多西咏叹调“星光灿烂”(普契尼《托斯卡》、)鲁道夫咏叹调“冰凉的小手”(普契尼《波希米亚人》)等中的换声,都极富穿透力,魅力无穷。
吴其辉演唱艺术歌曲并不用换声,如轻松活泼的《缆车》(丹查曲),自然欢快的《培兰泰拉舞曲》(罗西尼曲),热情奔放的《我的太阳》(卡普阿曲),高深沉思的《圣母颂》(古诺/巴赫曲),柔美抒情的《请别忘了我》(库尔蒂斯曲)等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这些CD原是吴其辉早年在意大利等不同国家、地区演出排练的现场录音,录音设备较旧,质量较差,现经音响技术处理,仍可听出吴其辉的声音特质及歌唱特色,不失为珍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