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MEA管理模式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2022-08-07 03:17:36曾务英杨丽蓉李雪清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舒适度输液导管

曾务英,杨丽蓉,张 曼,李雪清

(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518111)

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工具,可发挥血管保护、降低穿刺痛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相较于传统静脉穿刺方式优点更为明显,目前已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1-2]。相关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可有效解决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哭闹、治疗配合度下降等问题,也存在部分患儿因自身活动不当造成留置针异位、滑脱等情况,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增加医疗支出,浪费医疗资源[3-4]。同时留置针的应用亦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如穿刺点感染、皮肤压伤、静脉炎等,影响患儿护理舒适度,使治疗进程延长。近年来临床针对静脉留置针治疗的特异性护理研究逐渐增多[5-6]。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作为一类新型护理模式,其可对既往失效护理数据进行分析,针对高风险流程作出审视,针对失效因子实施准确改进,促进护理质量改善[7]。本研究将HFMEA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患儿,探究其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我院76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8]:①患儿年龄3个月~5岁;②输液治疗持续时间>4 d;③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置管部位不在上肢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接受化疗者;③置管后患儿液体流速<60 gtt/min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月龄4~54(28.41±16.89)个月;输液疗程5~11(8.13±2.02)d;基础疾病:腹泻13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化脓性扁桃体炎6例,支气管肺炎6例,高热惊厥5例。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HFMEA管理模式的39例患儿纳入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月龄5~56(28.85±17.19)个月;输液疗程5~10(7.96±2.06)d;基础疾病:腹泻14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支气管肺炎6例,高热惊厥4例。两组患儿性别、月龄、输液疗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保证护理操作无菌,密切监护穿刺部位情况,保证该部位干燥、洁净,定时更换敷料。确保局部消毒措施完整实施,关注患儿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留置针日常护理措施,嘱家长保护留置针,防止患儿抓扯,关注患儿睡眠姿势,及时调整,避免压迫留置针部位。

1.2.2 观察组 实施HFMEA管理模式。①成立HFMEA小组:以规范留置针应用方式、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为主题,整合科室中静脉输液经验充足、留置针应用熟练的6名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并选取组长,由组长查阅、介绍、培训HFMEA管理模式运行方式,了解该模式下分析管理流程,讨论并分析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②失效风险分析:针对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列出应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常见原因,选出风险优先指数值(RPN)在125分以上的高风险因子,包括导管堵塞、脱管、药物渗漏、留置针压伤、静脉炎以及穿刺失败。③制订改进方案:a.优化封管措施。封管液选择生理盐水,实施正压封管,减少导管堵塞情况,护理人员输注前需检查阻力情况,若明显存在不通畅则需禁止冲管。b.规范留置血管选择。优先选取弹性较佳、充盈良好、方便触及的粗、直血管实施穿刺操作,减少因管壁损伤造成的渗漏及出血,同时需在高渗药物输注完成后采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药物外渗。c.采用无张力固定法妥善固定,避免压伤。d.将纸板、棉质背板以弹力自粘绷带代替,剪出两孔用作观察窗,亦可用于拇指露出并将尾端反折,将观察窗覆盖,使其保持舒适功能位。采用力度无需过重,需保持肢端末梢循环状态不受影响,防止过度紧张、牵拉造成的损伤,每天检查松紧程度,预防导管滑脱。e.规范无菌操作,确保穿刺部位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每小时评估1次穿刺点皮肤状况,出现皮肤发红、肿胀、硬结的患儿及时处理,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f.提高舒适度。穿刺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良好沟通,转移患儿注意力,引导其配合治疗,对配合度高的患儿给予表扬。

1.3 评估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包括留置时间、导管滑脱、自行拔出、导管异位。②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9]评分。该量表包括面部活动、身体活动、睡眠质量、父母接触、安抚5个方面,每个方面得分0~3分,总分0~1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舒适度越差。③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导管堵塞、穿刺点感染、药液渗漏、留置针压伤、静脉炎。④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采用住院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10],该量表从信息获取、组织、专业治疗、家长参与4个方面出发,共包含30项条目,每项条目分值1~6分,总分30~180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长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EDIN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EDIN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患儿输液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减轻血管损伤程度,降低输液痛苦[11]。但因患儿血管发育状况的特殊性,其静脉穿刺存在一定难度,发生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常规干预方式在并发症预防、舒适度改善方面作用较局限,仍需进一步改善。

儿童静脉留置针置入受到外周静脉管径较细、管壁较薄等因素影响,留置后的固定性差、难以维护等特点均使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上升。HFEMA管理模式作为一类预应式、前瞻性的风险检测、预防流程,可发现并针对失效因子予以矫正,使部分错误失效环节得以防患于未然。其目前已应用于院内抗感染、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等诸多领域,可对护理措施进行安全性评估,通过分析各薄弱环节减少或杜绝缺陷事件的发生[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导管滑脱率、自行拔出率、导管异位率及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HFMEA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患儿护理可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及导管意外拔出情况,延长置管时间。分析原因:该管理模式强调不良事件的风险降低与预防,不同于事后被动补救,通过流程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童输液中的应用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检视,将失效模式列出并深刻分析原因,确定高危险因素;考虑到患儿好动、易出汗等特点,采用无张力固定法,既有助于降低留置针脱落、异位的发生风险,亦有助于预防留置针压伤;针对留置针回血情况以及输液时间的不规则性实施肝素封管措施,减少因长时间回血引发的导管堵塞;弹力自粘绷带代替棉板和胶布可预防感染;患儿对穿刺的恐惧感会影响留置效果,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预先转移其注意力、安抚情绪有利于减轻疼痛,提高患儿舒适度。

HFMEA管理模式侧重于对高风险因子的干预,其改进措施汇总了多次讨论、查证的观点,可有效解决护理面临的高风险因素,目前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已取得显著成效,近年逐渐应用于新生儿急诊输液护理中[14-15]。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各种并发症可影响患儿舒适度,导致哭闹、抗拒等情况,进而降低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干预后EDIN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ED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HFMEA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患儿护理中有助于改善其主观舒适度,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HFMEA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针对患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梳理,针对高风险因子予以相应改进措施,同时对穿刺部位进行短间隔评估,及时对皮肤变化进行有效处理,预防静脉炎及感染情况发生;通过无张力固定方式进一步减轻留置针对邻近皮肤的压迫,以弹力自粘绷带实施功能位固定,有效遮盖穿刺部位的肝素帽、留置针,防止患儿看见并触碰;良好的语言、肢体沟通有助于缓解患儿紧张情绪,配合图案展示可有效分散其注意力,提升舒适度和治疗配合度,从而减轻留置期间的疼痛、烦躁,同时控制治疗成本,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实施HFMEA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预防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及导管意外拔出情况,同时可改善患儿舒适度,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但是本研究所选取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舒适度输液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