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肝性脑病用药规律分析

2022-08-06 13:25王一冲彭红叶王慧静刘吉祥周天惠姚树坤
河北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芩中药文献

王一冲 彭红叶 王慧静 刘吉祥 周天惠 姚树坤△

(1.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4.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29)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由严重肝病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HE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1],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包括肝功能严重障碍的原发肝脏疾病、门—体分流异常及各种导致血氨升高的代谢异常。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HE的发生率至少为30%[1]。HE的治疗以去除诱因、保护肝功能、促进氨代谢、清除及调节神经递质为主。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HE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确切[2-3],中药治疗HE更是在抗肝纤维化、肝硬化、改善肝功能、降低门静脉高压、减轻西药副作用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2-3]。但目前对中药治疗HE的用药规律研究较少,从而缺乏对临床实践的科学性指导。基于此,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4]探究中药治疗HE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HE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自建库至2021-06-01收录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base)和Cochrane图书馆中的中药治疗HE相关文献,将关键词按照逻辑规则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式为SU=(“肝性脑病”OR“肝性昏迷”OR“肝昏迷”)AND(“中医”OR“中药”OR“中医药”OR“中草药”)。

1.2 文献纳入标准 文献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HE;干预手段为中药治疗或以中药治疗为主,临床疗效有客观评价标准;文献中载有具体中药处方。

1.3 文献排除标准 内容雷同的文献;仅有摘要的会议论文;动物实验、综述等类型文献;诊断标准不明确;干预手段不包括中药干预措施的文献;干预措施为中药单体及针灸、推拿的文献;临床疗效没有客观评价标准的文献;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4 数据库的建立与规范化 将相关文献的题录导入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中自动筛选出重复文献,剩余文献由2名课题组成员分别阅读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遇有争议的文献则由课题组组长裁决,筛选结果再次由双人交叉核对。将文献题目、作者、使用方剂名称(无确切名称者使用数字编号)、方剂包含的具体药物、给药途径等信息提取至Excel表格,建立“中药治疗HE处方数据库”,删除药物组成完全相同的重复处方,将同一篇文献中因辨证分型所不同对应的不同处方进行拆分处理,再将数据库中的中药名称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进行规范统一。

1.5 数据挖掘 使用Excel 2019、IBM SPSS 22.0、SPSS Modeler 18.1进行数据分析、挖掘。记录文献中临床试验类型、治疗组使用中药方剂名称及具体组成药物。

1.6 网络可视化分析 Gephi是一款可视化分析软件,可用于各种网络(如社交网络、生物网络、共现网络)和复杂系统,进行动态和分层图的交互可视化、探测复杂网络数据[5]。本研究采用Gephi v 0.9.2对共现中药进行分析,网络模式选择Force Atlas,自定义调节节点及边,节点大小及边粗细则按照共现频次权重比例调节,并通过调节范围度展示高频中药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中药之间互相关联的情况,线条越粗表明关联越紧密。

2 结果

2.1 中药性、味、归经统计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2篇,拆分得到中药处方55条,共涉及中药106味,用药总频次达390次。对106味中药的药性进行统计,最终归为8类,以寒、温、微寒为主,根据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寒(138,35.38%)、温(89,22.82%)、微寒(79,20.26%)、平(54,13.85%)、微温(14,3.59%)、大寒(12,3.08%)、凉(3,0.77%),大热(1,0.26%),见表1。对106味中药的药味进行统计,最终归为8类,以苦、辛、甘为主,根据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苦(223,36.86%)、辛(128,21.16%)、甘(110,18.18%)、酸(44,7.27%)、咸(34,5.62%)、微苦(32,5.29%)、涩(20,3.31%)、淡(14,2.31%),见表2。对中药归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06味中药归经遍及十二正经,根据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肝经(232,18.82%),胃经(201,16.30%)、脾经(186,15.09%)、心经(146,11.84%)、大肠经(144,11.68%)、肺经(110,8.92%)、胆经(63,5.11%)、肾经(56,4.54%)、心包经(56,4.54%)、小肠经(16,1.30%)、膀胱经(14,1.14%)、三焦经(9,0.73%)。见表3。

表1 治疗HE中药药性统计

表2 治疗HE中药药味统计

表3 治疗HE中药归经统计

2.2 中药功效分类统计 对106味中药在55条中药处方中出现的功效频数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清热药、攻下药、理气药、开窍药、利湿药使用频次位列前5,见表4。

表4 治疗HE中药功效分类统计(n=390)

2.3 中药使用频次统计 将106味中药按照使用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大黄、石菖蒲、厚朴位列前3。本研究将使用频次≥5的中药定义为高频药物,共23味,依次为大黄、石菖蒲、厚朴、郁金、乌梅、枳实、赤芍、茵陈、蒲公英、茯苓、黄芩、芒硝、栀子、水牛角、甘草、黄连、冰片、牡蛎、胆南星、白芍、生地黄、虎杖、丹参。见图1。

图1 治疗HE高频中药统计

2.4 聚类分析 对23味高频中药进行Ward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根据树状聚类图对药物进行层次分析,得到常用药对8个与核心组合4组。见表5、表6。

图2 治疗HE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图

表5 治疗HE常用药对

表6 治疗HE药物核心组合

2.5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的支持度表示药物组合同时出现的频度,置信度表示该药物组合在前项出现的情况下后项出现的频度[6]。Apriori关联分析结果见图3,结合支持度和置信度发现本研究中具有较强关联性的药物见表7,具体药物前后项为:黄芩-黄连,水牛角-黄连,郁金-黄连,郁金-水牛角,郁金-栀子。

图3 治疗HE高频中药关联分析网络图

表7 治疗HE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布(支持度≥10%,置信度≥50%)

2.6 高频中药可视化分析 中医治疗HE高频中药以大黄、郁金、石菖蒲为主,并形成了以栀子、黄芩、蒲公英、枳壳、乌梅、茯苓等为核心的药物群(见图4)。其中,大黄在所有高频药物中与其他高频药物共现次数最多,关联程度最强。

图4 治疗HE高频中药可视化网络分析图

3 讨论

HE属中医学“神昏”“鼓胀”“肝厥”等范畴,病位在脑,与肝、心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包括素有肝病,湿热内蕴,复感外邪,导致热入营血,神识昏迷;或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腻或嗜酒日久,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化热,上蒙清窍;或因黄疸、积聚、鼓胀等病失治、误治,肝胆疏泄失常,湿热毒邪亢盛,上入脑窍,发为神昏,概括其基本病机,当属湿浊、湿热、毒火蒙蔽清窍,神机失用,病性为本虚标实[7]。目前尚未形成HE的中医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在中医药量化、规范化方面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寒、温、微寒性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又以寒药最多(35.38%)。“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因HE病机为火热上扰清窍,所以用寒药最多,又因阴阳互根,热证日久则阴竭阳脱,需回阳固脱,但病邪本为火热之邪,用热药则如火上浇油,有使火热阳邪亢盛之虞,故温药回阳固脱,而不用热药,《仁斋直指方》云:“治热以凉,治寒以温,但中病即止,矫枉则过正也。”HE病性为本虚标实,而大寒药物往往攻伐正气,会导致患者正气虚脱,病情加重,因此亦不用大寒之药。在药味方面,苦味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辛、甘、酸味药,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阴”,本研究中苦味药具有清泻火热之邪(如黄连)、泻降气逆(如枳实)、通泄大便(如大黄)、燥湿、泻火存阴(如黄柏)等作用。另外,苦入心,心主神明,苦味药也可清心。《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HE患者痰瘀互结,阻塞肝疏泄之通道,“木郁达之”,所以可采用具有发散作用的辛味药,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代表药如柴胡。甘味药入脾,用甘药意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代表药如甘草[8]。本研究的药味分布规律也符合《金匮要略》中“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治疗原则。归经方面,结果显示药物多入肝、胃、脾、心、大肠经,频率均在10%以上。李郑生教授认为,肝、脾、胃均位于人体中焦,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肝、脾之气主升,胃气主降,同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三者病理上也紧密相关,在内科杂病的治疗中,应将三者视为一个总体[9]。刘渡舟也曾提出:“肝胃之气,本又相同,一脏不和,则两脏皆病。”其治法重在疏肝、健脾、和胃。张锡纯认为心脑相通,共主神明,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强调:“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10]因此治疗HE应选用入心经之药物,且功效多为清心开窍。现代医学提出了肝-肠轴学说,认为治疗肝病应保护肠黏膜稳态及屏障功能,减少通过肠道进入门脉系统的毒物,如减少HE患者肠道菌群间接产生的血氨,可减轻衰竭肝脏的负担,进一步使进入大脑的氨减少,减轻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而肝-肠轴与脑-肠轴的中介在于大肠[11],本研究中入大肠经的药物多为泻下药,能清肠降浊,代表药物为大黄。

药物功效分析结果显示,清热、攻下、理气、开窍、利湿五大功效最为常用。根据HE病机为湿热毒邪亢盛的特点,常用功效为清热、攻下。清热药子类中应用较多的药物分别为清热泻火药(如栀子),以清泻三焦火热毒邪为主,以及清热燥湿药,经典清热燥湿药“三黄”(大黄、黄芩、黄连)全部包含在本研究的高频药物中,主要治疗湿热蕴结,既泻毒火又清湿热。攻下药主要为大黄、芒硝,二者同走手足阳明经,大黄偏于荡涤肠胃,芒硝偏于软坚化结,均有助于清除肠道毒热,减轻肝脏解毒负担。而针对清窍蒙蔽的病机特点,治宜理气,开窍,利湿。理气药主要为理脾和胃药,其中代表药为厚朴、枳实,以降逆为主,调畅气机,符合前文所述肝、脾、胃同治理论。开窍药其性走窜,能通窍开闭,苏醒神识,为治疗HE要药,本研究中以石菖蒲、冰片为代表。利湿药以通泄水道、利水渗湿为主要作用,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淡渗利湿药薏苡仁和清热利湿药滑石,若脾虚水湿证候明显的患者,“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正如叶天士所言:“湿去热孤,而后清热。”利湿药可辅助清热燥湿药祛湿。

药物使用频次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药物中前5依次为:大黄、石菖蒲、厚朴、郁金、乌梅。大黄苦寒,泻热攻积之力尤专,不仅可荡涤肠胃毒邪,更兼解毒之效,善清血分之热,有清心醒脑之功,为湿热黄疸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松弛胆道括约肌,其中多种成分可阻止肝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炎性损伤,解除微循环障碍[12]。石菖蒲化湿豁痰,开窍醒神,《时病论》谓之“治温邪窜入心包而致神昏谵语”,《神农本草经》谓之“开心孔,通九窍”[13]。厚朴燥湿、行气、消积,为泻中焦实满之气分药,因气行则湿化,气行则清得升,浊得降,神识自醒。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开窍,又能清热凉血。乌梅味极酸,可引诸药入肝经,《神农本草经》谓之“主下气……安心”,邪传厥阴、木郁化火者皆可用。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共有4个组合。组合1为茵陈-虎杖-栀子-牡蛎,为茵陈蒿汤与茵陈虎杖汤的变方,两方均可清热利湿退黄,均为治疗黄疸的名方,对于湿热内蕴的各类肝病有良好疗效[14-15]。组合2为茯苓-黄芩-水牛角,黄芩-茯苓为蒿芩清胆汤中药物组合,黄芩-水牛角(犀角)为清瘟败毒饮中核心药对,前者和解少阳,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后者清热解毒,气血两清。组合3可认为由黄连温胆汤化裁而来,功效为清热燥湿利胆,与丹参、冰片伍用凉血清心开窍。组合4核心组合中枳实-厚朴-赤芍为《医学传灯》中经典方剂柴胡化滞汤的重要成分,可治“风温,喘渴多睡,四肢不收”。虽最初用于治疗风温,但其描述症状与HE昏迷前期颇为类似,并具有热邪入里的病机,方中枳实-厚朴-赤芍三药相配,消食化滞,破气化痰;伍以赤芍、蒲公英清热活血解毒;乌梅引诸药入肝经,共奏破气消滞、清热解毒之功。

药物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最常用药对为黄芩-黄连,亦为清热燥湿经典药对,二者皆为苦寒之品,黄芩善清上焦之热,又能入肝、胆经,清肝利胆,还可入血分,清血热。黄连入心、胃二经,善清中焦之热。二者合用可治疗中上二焦实火热毒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治疗HE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中药治疗HE以清热祛湿、理气开郁、开窍醒神为主,重视肝、脾、胃同治。本研究以期能为HE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协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黄芩中药文献
炒制温度及时间对黄芩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中药零食”怎么吃